这是一本讲中国传统音乐的、具有艺术普及功能的书,也是一本通过中华传统音乐来讲 中国 和中国人的书;是以中国传统音乐、各地民歌为脉,饱含深情讲述的 中国故事 。 ※ 中国音乐究竟好在哪儿、美在哪儿?如何代表中国? ※ 如何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魅力?新音乐的力量在哪里体现? ※ 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自己欣赏音乐的逻辑?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了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器乐与乐器、民歌与民族声乐、新音乐,带领读者聆听古筝、古琴、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 金声玉振 ,走进南音、佛乐、道乐的神秘世界;领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 长亭外,古道边 风在吼!马在叫! 一条大河波浪宽 的时代精神。从音乐层面、地缘及历史层面、人文层面,讲述了蕴藏在音乐里的民族情感。 中国音乐之独特,在于其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中国
高甲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明朝闽南地区。为主要流播于福建漳厦泉等地、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居留地的地方戏曲艺术。 本书概述了高甲戏的历史沿革、乐队乐器,以及音乐遗产传承、创新的情形,详细整理了高甲戏的唱腔曲牌、器乐曲牌、乐器曲目曲谱及代表性传承人。全书共收录唱腔193首(早期传统唱腔17首、常用传统唱腔161首、新创唱腔15首),器乐116首(大吹乐63首、小吹乐53首)及锣鼓介数十首。
《中国音乐史》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译中国学术经典”系列丛书中的经典著作,作者是音乐学家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以历史发展为顺序,梳理了中国音乐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作者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社会调查,全面梳理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是研究中国音乐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这些乐队是传奇,但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 它们是一种音乐创新、一种哲学、一个地区或厂牌的代表,它们都反映了美国 独立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段,它们的DIY革命改变了美国音乐。 独立音乐运动是对摇滚乐意义的重新开掘。大多数人视为局限的东西却被独立 摇滚视为美德。“民兵”称之为“经济即兴”。你不仅可以和自己的摇滚乐队搞这种经济即兴,还可以把它应用在工作、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中。你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搞音乐,也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你希望的事物中去。你只能对自己、对你所尊敬的价值观和你所尊敬的人负责。你可以主宰自己的存在。或者就像“民兵”在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乐队也可以成为你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份迟来的赞誉。《纽约时代》畅销书作家阿泽拉德以真诚、理性又 翔实的声音,书写
本书是欧洲 汉学家钟鸣旦先生的又一部探讨礼仪之争的力著。作者的研究缘于欧洲所藏一批新披露的撰写于1701~1704年间的中文和欧语文献,礼仪之争过去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事务,因而大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都倾向于欧洲一方,然而这批文献表明当时中国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场争论,因此提供了这场争论中的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基于这批文献,从旅行文本、社会网络以及文化间论证三个主题出发,探讨了17世纪至18世纪礼仪之争中中国人的“声音”,着重讨论了当其时关于中国礼仪的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交换的,以及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对古代经典进行了怎样的新理解与新诠释。除了学术性研究外,作者还将这批珍稀文献的原件全部予以影印附于 ,使本书成为一部集学术性和资料性于一体重要汉学著作。
该书以浙派古琴的教学与曲目为基础,是古琴学习者的基本教程,适合古琴爱好者自学,也可作为介绍浙派古琴的概貌的资料。
音乐理论入门教材,乐理与视唱练耳同步学习。除了涵盖基本乐理知识 乐音的构成、节奏、记谱法符号、音程、和弦、音阶、和声和曲式等之外,本书还涉及吉他、键盘和声以及爵士布鲁斯等流行音乐的和弦标记。简明实用,谱例丰富,并在每节知识点之后都附带视唱练耳练习,全面培养学习者基本音乐素养。既可以作为大学音乐主修生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者的音乐理论课程入门教材。
本丛书系一套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图书,它包括如下6本:《岭南民俗音乐的人类学阐释》《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潮州音乐的社会心理学阐释》 《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岭南广东音乐艺术特色阐释》《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或从人类学,或从乐器学,或从社会心理学去研究大岭南范围的音乐文化范围,其中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音乐文化问题。因此,从 大岭南 的地理区域上讲,我省的漳州与龙岩均属于岭南地区,两地的音乐文化同属于岭南音乐文化范围。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音乐问题,是一个新的方式,具有开拓意义,且作者长期进行了音乐田野调查,功底扎实。 本书为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之一,系丛书的主打品种。这是中国*部以文化人类学及音乐人类学视角进行考察和鉴赏分析岭南民俗音乐的综论,其中的个案
本书调查了城市中人们所听得音乐和日常无处不在的声音是如何塑造了城市的感官形象以及对人的精神的塑造。作者借鉴了声音研究、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领域的近期新学术成果,并在日本进行了超过十五年的田野调查,追溯了声音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她通过东京的四个主要观察场所——实验音乐场地、古典音乐咖啡馆、办公室工作场所和百货商店(本书的四个章节)来研究听觉文化,特别关注都市人的听觉敏感度是如何被养成的。本书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汇集到同一个参照系中:人们专门为音乐而去的地方,以及音乐来到他们身边的地方。作者将城市的感官体验作为日常城市生活的一个有计划的、多方面的维度进行考察,最终探索声音、舒适性、幸福感和城市职业阶层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戏曲美学范畴论》,安葵(本名王安奎)著,作者根据对戏曲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综合,提炼出十对戏曲美学范畴,即形神、虚实、内外、功法、流派、雅俗、悲喜、新陈、教化、美丑。对于每一对范畴都进行了历史发展的考察,内涵外延的分析,理论意义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的论述。通过这些范畴的论述,作者指出,戏曲艺术具有形神兼备、虚实相生、内外结合、功法严谨、流派纷呈、雅俗共赏、悲喜相乘、推陈出新、寓教于化、追求尽善尽美等美学特点。 本书附录六篇文章,其中四篇是作者对田汉、张庚、阿甲、郭汉城等前辈学者的戏剧理论、美学理论的学习体会,一篇是作者谈对“前海学派”学术传统的认识,一篇是《四川戏剧》编辑对作者的访谈,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戏曲研究的进程。本书的写作过程是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可供各层次
音乐是关乎心灵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当面对一部作品时,很多人感觉到的只是扑面而来的 声音 ,却不知如何聆听 音乐 。本书以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在介绍不同 聆听 角度的同时,将音乐常识的讲解与具体作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为聆听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感受音乐。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预备篇、基础篇、进阶篇、深入篇、美育篇。涉及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众多音乐大师的介绍,上百个音乐知识的解答,以及数十部经典作品的导赏。为了方便阅读,还配以书中所述乐曲的相应音频。 希望丰富的内容,全新的讲解方式,可以拉近古典乐与爱乐者的距离。让音乐走进生活的同时,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钢琴伴奏的发展概述、钢琴伴奏的艺术内涵、钢琴伴奏的不同类型、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钢琴伴奏的艺术创作、钢琴伴奏的教学实践、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赏析。
本书是一本关于近代学堂乐歌的学术著作,包含七章正文与两篇附录,由作者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编辑而成。书中以清季民初的沪上学堂乐歌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关键问题予以反思,其史料翔实,行文流畅,论点明确。所探讨的问题包括学堂乐歌“依曲填词”“洋腔洋调”的特征在晚清音乐历史文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沈心工与“速成乐歌讲习会”等个案研究,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学堂乐歌文化的渊源及本质。本书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事件与人物的写作,其最终目的是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在树立正确史观的同时,解决课程教学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实践问题。
《抵达内心的歌谣》是有名音乐制作人李广平跨越30年的流行音乐笔记。作者积30年流行音乐创作、制作经验,用异常绵密而细致的叙述,优雅而严谨的书写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生与成长、发展与成
《中国音乐学院教材:西方音乐史教程》由九个章节构成,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依次向大家介绍了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罗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和20世纪音乐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美学和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为了给同学们的自学提供 多的便利条件和思考空间,教材中的每一章节之后都留有关于此章节所讲内容的思考题及相关曲目,同学们可以通过做这些思考题,检验自己对所学章节的内容达到的理解程度。必听曲目是同学们学习此课程一定要掌握的,而 曲目则是留作同学们继续学习之用。
《我的身体会歌唱:少儿趣味体态律动与节奏声势教程》是国内首套创意节奏声势教程,其立足于节奏学习和身体打击乐创编。本套教程按照不同的音乐风格分为三册,即三个音乐板块——古典音乐集锦、英文歌曲集锦、中文歌曲集锦。每个板块共四首乐曲,每一首乐曲分为三大内容,即乐曲背景介绍、乐曲结构及节奏声势、完整谱例。少儿可以通过本套教程对身体打击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边听音乐、边学节奏、边玩声势,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打击乐器,跟随音乐让身体“歌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提倡的陪伴式教学体现在书中的icon设计,每个节奉声势练习都是根据唐安琪(TT老师)的卡通形象所原创的绘画,旨在以直观的节奏声势谱例让读者理解。本书是一套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可以运用在音乐集体课中的节奏声势教程。
中国摇滚40年风云录,忠实记录与梳理时代的声音。从1983到2019,从传统唱片行业到互联网新模式,中国摇滚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个音乐产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郭小寒和相征作为资深音乐从业者和中国摇滚乐场景的深度参与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用人物串联起每个时代,通过讲述时代的变化,牵引出摇滚乐在不同时代投射出的不同精神,以及持续不断的影响。那些不可磨灭的摇滚英雄,一首首刻在记忆里的经典之作,满怀理想的独立音乐厂牌,遍地开花的摇滚杂志和论坛、曾经彻夜狂欢的LiveHouse,人山人海的音乐节,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改变了谁的人生,后来又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中国摇滚发展至今,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每一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主角。每一个时代的摇滚英雄和他们的作品,都深刻影响过听众,甚至
本书按照艺考要求,精选出6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从朗读基调把握、重音和停连处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每篇作品均有朗读示范音频,便于读者感受体会。为方便读者对照查阅,本书分为朗读作品和朗读指导两个分册。
歌剧评论、 乐团评论、音乐普及、人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