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手势技术,下篇排演技术。不论是从台下训练,还是台上实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翻阅合唱与指挥教材,手势的图解与曲目的排练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体系化的总结传承和排练技术的体系化介绍相对欠缺,本书的撰写,填补了此方向的空白。
作为流行音乐理论中核心课程之一的编曲,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古典音乐体系中配器法在流行音乐领域中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也不是狭隘的电声乐队配器。通过对现代流行音乐配器的分析与总结,并借鉴古典音乐配器的若干法则,我们试图建立一种更适合流行音乐特点的配齐方法,即模块化的配器方法,而模块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织体”。本书的布局谋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内容在于第二部分“编曲原理”中对于模块织体构建的理论阐述。而为了能在实际的音乐配器中有更具体的指导,我们在第三部分则着重介绍了各种具体流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在音色选用、音型、节奏型等方面做出编曲的示范操作。
自古以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歌唱着。把歌唱作为抒发人们感情的手段,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长。靠人声直接演唱的歌曲,是音乐艺术的品种之一,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作为文学的歌词,作为音乐的旋律,二者相辅相咸,相得益彰,共同完成着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情感抒发的任务。歌曲,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同时,由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见先秦《乐记》),又使其成为与时代联系好的艺术品种。好的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歌词。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歌词是歌曲旋律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声诗并著”(见李清照《词论》),既有诗的素质,又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诗”,才能引发曲作者的创作欲望,激起曲作者的创作热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词应该既可以同旋律结合成为一首好的歌曲,又是一首能
《音乐的极境:萨义德音乐随笔》是萨义德论乐横跨三个十年的本文集,他讨论许多作曲家、音乐家、演奏家,在过程中抽绎音乐的社会、政治、文化脉络,连带发挥他古典钢琴家的素养,对古典音乐和歌剧提供丰富而且不时出人意表的评价。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的浪漫乐派作曲家,成功实现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与西方音乐传统的有机融合。他的音乐注重对人的心理刻画,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被誉为“俄罗斯之魂”。《柴科夫斯基和他的世界》收录了七位柴科夫斯基研究专家的八篇专题文章,通过大量详实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了解柴科夫斯基的个人生活、创作生涯,以及俄罗斯当时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必将对我们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这位世界乐坛巨擘及其作品大有裨益。
读《歌词门》,好像就在读一首漂亮的歌词。晓岭兄把基于创作美学和接受美学高度上对歌词创作的思考,化成条理清晰而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全书的结构本身就具备了节奏美,每章之后的诗作更是成为串联全书的点睛之笔。读《歌词门》,感觉得到作者不但说出了自己数十年创作的经验和体会,而且他遍读中国歌词的佳作,不论传统还是现代甚至当下。这使得他的立论有了一一览众山的高度和水纳百川的胸怀,自然也就有了足够的深度和力度。读《歌词门》,还可体验到作者对于歌词创作发展的拳拳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歌词创作除了基于历史的和理论的解析梳理外,作者也对歌词创作的各种弊病予以虽然和颜悦色却不乏锋芒的批评。中国的歌曲创作是大众音乐生活中为重要的领域,中国歌词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美学规律,中国的歌词创作面对飞速发展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朱伯雄先生主编,可以看作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姊妹篇。全书共分八大篇六大卷,上始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古代非洲和美洲以及中世纪欧洲美术;中起意大利与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17世纪巴洛克与古典主义、18世纪罗可可和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等;下迄西欧近代诸流派,以及20世纪出现的现当代各种流派。本书除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美术发展状况和美术史上有影响的艺术家个人生平和作品外,还对20世纪中期前出生的一部分具有开创性的当代艺术家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另外,本书还分编介绍了俄罗斯和苏联时期对我国美术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家,以及日本的美术。全书以介绍艺术家为本,融原作介绍、史实知识和审美研究为一体,是
作为流行音乐理论中核心课程之一的编曲,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古典音乐体系中配器法在流行音乐领域中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也不是狭隘的电声乐队配器。通过对现代流行音乐配器的分析与总结,并借鉴古典音乐配器的若干法则,我们试图建立一种更适合流行音乐特点的配齐方法,即模块化的配器方法,而模块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织体”。本书的布局谋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内容在于第二部分“编曲原理”中对于模块织体构建的理论阐述。而为了能在实际的音乐配器中有更具体的指导,我们在第三部分则着重介绍了各种具体流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在音色选用、音型、节奏型等方面做出编曲的示范操作。
《本土设计》是本本土建筑设计研究作品集,里面收录的、说的、写的和做的表达了作者一些有关本土设计的个人观点。 这部作品集,虽不敢说个个珠矶,但构思独特,个性鲜明,并能显露出一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