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手风琴的教学和训练中因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训练目的明确、包含技能较全面等,而成为一部手风琴手指训练的。本版修订这特点:1.本书对左手和弦的选择上更加合理,对和声进行中各声部的连接更加规范,使低音的走向更加顺畅,同时对左手音的长短的记谱及各种标记的标示也力求更加完善、。2.更改了原有个别练习中的左手节奏型。本书基本上包揽了在手风琴演奏中左的常用的各种4/4、2/4节奏型。3.本书在编排上重点更加突出、难点更加醒目、逐条训练目的更加明确,以便让练习者能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上来。4.在关键之处增加了文字,以求对各处的难占、要点给予说明,并对在手风琴演奏中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环节给予提示。
由丝弦乐器和竹制乐器组合演奏的江南丝竹,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欢快明朗、清晰雅致的音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自这种演奏形式形式以来,迅速在江南地区流行,并产生了的八大曲:“欢乐歌”、“行街”、“三六”、“慢三六”、“云庆”、“四合如意”、“中花六板”、“慢六板”。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南丝竹发展迅速,上海一些作曲家也在此领域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创作了一批新的丝竹乐曲,这些乐曲在原江南丝竹的基础上,巧妙地糅合了一些现代作曲技法上的和声、织体,再加上色彩性的运用,使之注入了新的元素,为历史悠久的江南丝竹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 本曲集同时配有CD,是编者想通过这种组合形式做些推广上的实际工作,从而使江南丝竹得以更好地发展,进一步繁荣我们的中国民族
《管弦乐总谱读法》虽然主要是为了适应音乐专业教学的指挥工作者提高专业技能的需要编写的,然而对于作曲者、音乐理论工作者、作曲技术理论教师同样是有用的。 本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种种移调乐器声部的移调读法和总谱缩编规律。在编排次序上,将这两部分内容穿插进行,使读者每学完一种调读法以后,可以立即把它运用到阅读总谱中去,同时也可结合总谱,研究总谱缩编的一些基本规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这种交叉学习的方法比较生动,经常接触总谱容易引起兴趣,刚学过的移调读法也能够及时在运用中巩固。
《长笛中外名曲168首》主要内容包括小星星、新年好、生日快乐、羊毛剪子、卖花姑娘、如歌的行板、自新大陆、摇篮曲、雪绒花、四季歌、欢乐颂、在银色月光下、牧羊姑娘、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内容。
本书主要收集了《没办法》、《澡堂子》、《红房间里的三个人》等刘小东的油画作品。
学习长笛吹奏应该是愉快的,这也是本册的基本思想。借助于135首从名家或无名作家中选出的乐曲和重奏曲,使学生能掌握音乐以及长号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本乐谱集分为几个不同章节,每一章节都有一个音乐主题,音乐元素通过相应的曲子得以体现。学生的吹奏能力将得到系统的逐渐的加强。技巧在这里永远不是位的,而包含在乐曲里最主要的是演奏音乐。因此,曲谱中出现了许多意大利文的表情记号,它促使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呼吸记号在第二册中有意地被省略,学生应该浓度自己分乐段从而标出呼吸记号。 非常感谢米夏尔·罗丝先生,他写了二重奏的第二声部和编写了两首三重奏,还有长笛演奏家弗朗琦娜·卡布丽的合作。 本册所附有伴奏CD为学生们提供了与乐队合奏的可能性,共有41首乐曲以不同的配器和风格(古典乐风格、流行乐风格、
这本作品集丰富的选曲还为音乐的表演形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一这些作品不仅仅可以作为独奏或者合奏,不同形式的重奏、弹唱、甚至舞蹈等都可以加人其中,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这样一部作品集的出版符合了当今时代需要
《杨宗稷〈琴学丛书〉曲谱释译》(全两册)收录杨氏打谱的琴曲26首,包括《广陵散》《幽兰》《渔歌》《潇湘水云》《离骚》《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等有名古琴大操。《琴学丛书》是20世纪初拥有代表性的古琴音
本书为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1778/1779《民歌集》的全文翻译,是国内出版的中译本《民歌集》。《民歌集》分为两部,各含三卷,第一部每卷有24首民歌,第二部每卷有30首民歌,共162首民歌;收
本作品选为作曲家张豪夫的个人作品集,其中包括10个分册共12首作品,分别是钢琴协奏曲、交响曲《圣咏长安》、《水袖——为钢琴与弦乐四重奏而作》、第三弦乐四重奏、《琴箫——为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与弦乐四重奏
为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实施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力弘扬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音乐分社整理了中国当代有名作曲家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