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华等编写的《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以四章篇幅,分别研究了虞山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金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广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以及江苏地区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
本典按现代乐器纲目分为四章十九节,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今一千一百多种乐器,涉及到乐器的历史沿革、构造规格、用材制作、品种改革、性能用途和乐曲演奏,以及重要的乐器发明、研制、改革、制作和演奏家的概况。文笔生动,富于知识性,趣味性,融入科研成果,是我国乐器学空前的鸿篇巨著,填补了国家空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典适于各族广大青年、学生和音乐爱好者阅读,以获得必要的乐器知识,了解各民族音乐民俗;对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广大专业、业余音乐工作者和乐器研究、制作的乐器行业广大职工,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如道教、佛教、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地方神灵崇拜等,普散于民众草根阶层,是地域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仪式是在特定场合和特定时间、按特定程序、由特定人员执行的行为活动,可以用“近信仰-远信仰”的多极变量思维方法来理解其属性①。《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的内容涉及“近信仰”仪式行为中的音声行为④。仪式作为信仰体系的外显行为,其展现由始至终给音声所覆盖,这等音声正好为仪式的参与者带出了仪式的意义及其灵验性。音乐是在仪式中使用的音声的一部分,也.是音乐研究者最直接探讨和分析的对象。
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如道教、佛教、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地方神灵崇拜等,普散于民众草根阶层,是地域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仪式是在特定场合和特定时间、按特定程序、由特定人员执行的行为活动,可以用“近信仰-远信仰”的多极变量思维方法来理解其属性①。《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北卷》的内容涉及“近信仰”仪式行为中的音声行为④。仪式作为信仰体系的外显行为,其展现由始至终给音声所覆盖,这等音声正好为仪式的参与者带出了仪式的意义及其灵验性。音乐是在仪式中使用的音声的一部分,也.是音乐研究者最直接探讨和分析的对象。
我国的弓弦乐大师刘明源先生之子刘湘,在刘明源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特将从父亲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民乐合奏乐谱再次编辑整理出版,希望能够成为广大热爱民族音乐的朋友们值得珍藏的演奏资料。
《中国泉州南音系列教程》中的《泉州南音指集》,主要根据泉州南音研究社编的《指谱大全》(1979年版)为样本,结合菲律宾刘鸿沟先生编撰之《闽南音乐·指谱全集》(1953年版)及《清刻本文焕堂指谱》(1857年编成本)为参考资料,借古鉴今,对48套精典指谱按故事的年代、人物情节、内容类别进行编排。为方便于教学实践和传承研究,及培养南音专业本科生研读古谱能力,也便于泉州南音爱好者、弦友同仁的传统读谱习惯,在工乂谱横排版直译五线谱、简谱之后,仍附编横写格式之指套曲词,以保古存真。本五线谱、简谱都是根据传统南音工乂谱原始“指骨”译编,是未经润腔的南琵指法谱,特别提醒研究者注意。为了保护、传承、研究“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泉州南音”,在力求保古存真的基础上,泉州师院艺术学院尝试把南音古谱直译化
100首经久不衰、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嘎达梅林》、《康定情歌》、《阿拉木罕》等:由彭丽媛、宋祖英、张也、董文华、阎维文、吴碧霞等50位著名歌唱家倾情演绎;所有曲目采用民族乐队伴奏,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此产品已列为文化部《21世纪艺术教育大系》示范。既适用于大、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又可作为高等音乐院校师生辅助和从事中国民歌工作、研究的专业学者的参考资料,也是广大中国民歌爱好者的欣赏典藏。
《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套装上下册)》于1947年经郑振铎功之力助印刷出版。珂罗版,宣纸精印,彩绫装潢二巨册,共著录著名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张珩先生的藏画精品七十幅,其中唐画二幅,宋画一幅,金画一幅,元画二十二幅,明画二十四幅,清画二十幅。其中包括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周昉《戏婴图》,宋易元吉《獐猿图》等传世名作。由于当时物价高涨,纸张缺乏,仅印二百部,现在也仅能在古籍善本的拍卖市场上觅得其踪,且价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