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古人的生活和内心。一张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绝伦的故事。《古琴丛谈》从古琴的制作谈起,说到琴音的品质特色、弹琴的讲究,说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嵇康与《广陵散》、范仲淹和《履霜操》;论及弹琴的讲究,琴的指法、题材、打谱以及琴曲的音乐特征。又以陶渊明与无弦琴为引,论说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刘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养、风格气质;还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的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古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国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以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向度的共振,传达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
古筝号称 民乐界的吉他 ,因其易于上手,旋律优美,音色动人,受到广大业余爱乐者的欢迎。特别是成年人,只要有一本好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很快弹奏出一曲动听的乐曲,所以这些年学古筝的成年人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乐器,入门很容易,但要轻松愉快地把古筝坚持学下去仍会面临许多技巧上的难题,成年人虽然理解力强,但是练琴时间少,技巧提高慢,很容易半途而废,老旧、传统、枯燥的古筝教材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 《成人古筝入门与提高教程:快乐学古筝(修订版)》作者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优美的旋律与技法训练结合,将古筝的技术性和音乐性融合,将学习的趣味性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趣味性、系统性、即兴性和技巧性四大特色,改编了近200首流行金曲、中外民歌和儿童歌曲,将古
1.本套教材目前包括3册,第1册适合学龄前儿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实用。在学习古筝的入门阶段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使之能较快掌握识弦,以及勾、托、抹、撮等古筝基础技巧。 2.本套教材将技巧练习融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儿童化的标题乐曲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更好得开展古筝教学,避免枯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3.本套教材一大特色是以 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 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 4.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用手机中的扫码软件(如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一个地址链接,打开链接即可看到作者演奏示范视频,方便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练习进行辅导。
本教材使用说明 1.本套教材目前包括3册,第2册适合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学生使用。在学习古筝的提高阶段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使之能较快掌握托劈、变音 4 7 、历音、滑音、双托、按音、以及双手演奏等古筝基础技巧,达到古筝考级五级程度。 2.本套教材将技巧练习融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儿童化的标题乐曲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更好得开展古筝教学,避免枯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3.本套教材一大特色是以 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 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 4.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用手机中的扫码软件(如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一个地址链接,打开链接即可看到作者演奏示范视频,方便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练习
本教材使用说明 1.本套教材目前包括3册,第2册适合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学生使用。在学习古筝的提高阶段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使之能较快掌握托劈、变音 4 7 、历音、滑音、双托、按音、以及双手演奏等古筝基础技巧。 2.本套教材将技巧练习融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儿童化的标题乐曲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更好得开展古筝教学,避免枯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3.本套教材一大特色是以 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 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 4.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用手机中的扫码软件(如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一个地址链接,打开链接即可看到作者演奏示范视频,方便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练习进行辅导。
收录19首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除了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南泥湾》《茉莉花》《拥军花鼓》《在银色月光下》等,还有许多体现地方特色的新创作歌曲,例如《叫卖小调》中的"栀子花 白兰花 "等唱词、旋律就巧妙地融合了上海海派文化中特有的叫卖声,使演唱这首歌曲的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老上海风情。
这是一部完整辑录民歌40年发展流变的百科全书式完全档案,全书由被誉为 民歌之母 的陶晓清统筹制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场深刻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的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既再现了一代年轻人创作 自己的歌 的青春现场,又承载着历代民歌迷关于民歌记忆的珍贵符号,像一个可穿越时空的秘密宝盒,值得典藏。 书中囊括了近百张经典唱片的详细介绍与逾百位音乐人的幕后起底,讲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隐秘故事,如李宗盛创作的*首歌是什么?《橄榄树》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龙的传人》歌词有哪些改动?等等。更有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与40年来69场重要演唱会的全记录。另附有近500张复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贵史料与45首经典歌曲,全方位还原民歌运动40年来的发展图景。
本论集收录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少数民族音乐创新教育研讨会”(2008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70余篇宣讲论文,体现了全方面、深层次、动态型的研究格局,其学术创新呈现出“五新” (即“资料新、论点新、视角新、方法新、知识新”)特点,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民族音乐创新教育研究。这是本次会议中心议题,学者从不同视觉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关于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合乎文化价值取向上的新探索;有关于民族音乐教育与教学的研究,如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和具体音乐教学门类的实际思考等。 宗教及仪式音乐研究。学者或从文化内涵和功能的角度,或从仪式的角度,对宗教音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释。 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涉及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音乐,研究重点在于分析民族音乐的构成
随着学界对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研究的深入,我们的认识从小面积、单视角的理解,逐渐向大面积、多视角发展,越来越清晰地揭示出民间音乐的本真面貌。民间音乐的教材,也在伴随着研究的发展而深人。这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是笔者在积累了更多对民间音乐的认识,以及更多研究经验后的整理和归纳。
本教材精选和改编二百余首汉族与瑶族极具代表性的单声部及多声部民歌,突破性地在民歌地图的板块上以调性发展为脉络进行编撰,强化民歌文化在各章节中的渗透,注重每一首作品在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演唱形式上的本土回归,使每一首视唱作品跃然为活生生的情景演唱。这是一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前所未有的尝试,为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去长久以来的西方音乐主体思维,促进中国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音乐构成、音乐欣赏、声乐演唱等相关课程提供独特的教学资源。
一、《20世纪中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传统器乐与乐种卷》共分四册。 册一,袁静芳编著:《传统器乐与乐种论著综录》 册二,肖学俊编著:《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1901—1969)》 册三,吴晓萍编著:《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1970—1989)》 册四,张伯瑜编著:《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1990—2000)》 二、 《传统器乐与乐种论著综录》所收录的文献时限为1901年至2000年。 三、由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史学、乐学、琴学、宗教音乐等项内容,在本丛书其他卷次中已有论述,故与本卷有关内容从略。 四、本综录的编排: 1.全书分综述、著作提要、著作选登三大部分。 2.综述部分概要论述本学术领域的简要历史以及20世纪的发展、成就和新课题。 3.著作提要部分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序,提要内容字数多少不限。 4.著作选登部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音乐的典型代表,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竞技式对唱艺术形式。以对歌的方式比试即兴编写、填词的能力,以演唱为主。阿依特斯是对唱双方综合技能的展现,集即兴作词能力、音乐天赋、雄辩能力、表演能力等各种技艺为—身。在群众中流传的阿依特斯对唱诗句优美、旋律动听,深受哈萨克人欢迎。 2006年,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榜上有名。阿依特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彰显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绚丽光华。
《中国民族乐队合奏曲选集》选入了海内外知名作曲家的优秀民族乐队作品,这些乐曲都是近几年专业民乐团和业余民乐演出实践中,比较受欢迎的曲目。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更广泛地征集到更多的优秀作品,但曲集中的乐曲,也基本能体现近些年来民族乐队作品的创作成就。这样集中地、系列地、多作家地出版民乐合奏曲,若干年来尚属首次。我们尝试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这套曲集能对民族合奏曲,若干年来尚属首次。以及民族乐队作品的创作、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套曲集的出版,得到了大陆、港、台以及海外的不少作曲家的热情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五线谱出版的这套曲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技法各异、有易有难,既有适合专业民乐团体演出的曲目,也有供小、中、大学的业余民乐团训练、演出的乐曲。《中国民族乐队合
《古琴曲集(全3册)》为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丛书之一。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面向社会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它的宗旨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我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普及、发展和繁荣,激发青少年学习演奏中国民族乐器的热情,提高青少年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神圣使命,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更深入、广泛地开展这一活动。作者组织各学科的专家选编了这套《考级曲集》。这套《考级曲集》每种乐器的曲集均分十级,一至三级为初级程度,四至七级为中级程度,八至十级为高级程度。古琴考级是一件新事物。为了编好这部曲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曾向全国琴家广泛征询意见、征集曲谱,得到了
回顾历史的意义之一是可以树立人的现代感。笔者希望人们在了解了中西音乐交流的历史之后,可以增加一些关于中西音乐问题的兴趣,进而关注目前仍然是音乐界热门话题的中西音乐关系的讨论,或进而通过中西音乐交流事例而体察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而关注社会文化及中西音乐关系的读者也有可能从本书中获得一些相关的历史信息。 《明沫间的中西音乐交流》是笔者在所著《中西音乐交流史稿》的基础上,按史话的叙述体例,截取明清时期内容,经过改编,调整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而完成的,两书各成体例,但由于本书所述时间和内容上的限定,两书在材料和文字有重复之处,这是笔者要向读者说明的。
《概论》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论有证,证中有论。由于客家音乐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音乐感性资料到理论观点都尚缺乏丰厚的积累。为了掌握更多的客家音乐手资料,温萍先生多年来不辞辛劳,经常远足客家人聚居住之地进行田野采风。 《客家音乐文化概论》主要是介绍客家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本教材属性的科研著作。 从80年代初开始,作者一方面教学,一方面从事客家音乐文化的研究。20多年来,曾先后赴闽、粤、赣、川、黔、桂、湘等省区,深入民间进行大量的“田野工作”,尔后,写出几十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刊物,并撰写有《客家山歌探胜》、《粤东奇葩》等专著。本书为适应教学需要,将上述论著重新归纳、审视、充实和扩展。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世界上读者诸多音乐中自成体系的一种独特的音乐现象。她所以会延绵不断地延续几千年,其中必有她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特殊的内涵与规律。 笔者从事民族器乐的研究、创作已近50年,近十几年来专门从事《民族器乐组合形式》(已出版)的研究,从截止目前所搜集的从古至今的1084种的组合形式来看,其中小部器乐作品,但其后的发展和延续下来的仍是中、小型的乐队与作品,这说明我国固有音乐的发展,走着自己一条独特的路。本书是沿着这条路重点研究小型的乐器组合与小型音乐作品的写作。 多年来,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创作了各种不同技法,各种风格的大量作品,这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民乐室内乐教程(现代卷)》收录当代创作及改编作品。所选作品均在历年课堂上排练过并在教学音乐会中公演过,难度适中,编制常规,适合大学课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