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用淄川当地方言创作编写的讲唱唱本。其创作动机主要是惩恶劝善、醒世救弊,宣扬伦理道德。内容写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问题,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赌博、嫖娼、悍妇、妒妇等社会问题,也有一部分俚曲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反映劳动人民的困苦和反抗精神。聊斋俚曲是包括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是蒲松龄的伟大文学成就之一,是聊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被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蒲松龄一生创作俚曲十五种,即《墙头记》《姑妇词》《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色彩无处不在,寻常却又神秘。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颜色,并大致知道它们的名字,但似乎又对它们一无所知。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关于色彩的“怀旧”浪潮随之而来。其实每一个“旧”也曾是闪闪发亮的“新”,对“旧”的认识与回溯同时也是对“新”的反思与展望。存在于“旧时”的文化,不仅包含了匠人精神、集体智慧, 是关乎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旧时色》将诞生于中华大地的色彩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将其演变历史、美学意义和具体呈现娓娓道来。仿佛每一种色彩都有了生命,有了前世今生。本书旨在让读者们以色彩为媒,去重识传统,在生活中感悟色彩,在色彩中体味人生。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代表祥瑞的神物,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述;龙纹,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图案,更有无计其数的历代龙纹图案可为佐证。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化。本图集收有自殷商至清代的龙纹八百余幅,可供读者体会、观赏、借鉴。 龙纹作为一种延绵近万年的图案,经历了肇创期、演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靠迁想妙得、抒情写意、以形写神所创造的龙纹,是以“不私之私”为其精髓的中华艺术的典型代表。所谓“三停九似”、“蹬打挠踹”既是指龙纹以蛇躯为主体,广摄兽、鱼、禽等多种动物纹的局部特征,又是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做细节描写,故龙纹不仅呈现出威严震慑的阳刚之美,而且具有丰富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复杂多重的社会属性。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
《2019-年画日历-中国社会民间生活图像志》采用新工艺,32开,可以平铺,全页打开,无缝对接,封面采用压凹烫金,仿古版年画雕版,既传统又有现代感。
中国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文化内函丰富,群众基础广泛。应用于民俗活动的传统剪纸神奇地承载了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文化信息,传承了中华民族 古老的民阃风俗,保留了中华民族 淳朴的哲学观念、生殖寨拜观念和造型观念。其一以贯之千年文化的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 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剪纸文化,满足广大群众以及学校、农村、社区学习传统剪纸的需要,我社特邀请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 传统剪纸研究专家陈山桥先生编著了这套教材。陈山桥先生研究剪纸30多年,曾组织普查了全省的传统剪纸,遍访了 的剪纸能手。对传统剪纸的文化内涵、造型规律、剪纸技法、传承方式等有较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传统剪纸的培训之中,先后出版了《花草纹样剪法》和《动物纹样剪法》,以及应邀为延川县中小学剪纸艺术教育项目编写“剪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黑白木刻为主,成就非凡。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旗帜。他的创作以鲁迅小说插图为多,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也*为突出的艺术家。 考察赵先生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也是曲曲折折的。1940年,他从上海奔赴广东曲江,投身抗战木刻运动。那时,他血气方刚,豪情满怀,刻了许多作品,与朱鸣冈、梁永泰、荒烟、黄永玉等人的木刻在广东、江西、福建一带巡展,宣传抗日,鼓舞民众。这一时期的作品,爱国和抗日的主题十分鲜明。抗战胜利后,赵先生在上海的报社和书局担任美编,并被选为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理事。在此期间,他也创作了许多木刻,其《江南三月》和《弃婴》,堪称为代表作。
张力主编的《鲜切花品种图册》收录了中国鲜花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共758个,包含切花、切枝、切叶、切果和加工染色花。本图册是为方便市场辨识品种、方便交易而编撰的。本书不仅是花店、花艺培训学校、花材批发商、花卉电商、花卉生产者等业内人士很实用的一本工具书,也是广大花卉爱好者和花卉消费者了解、欣赏鲜花品种的一本精美图册。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 一 辑)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被 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木版年画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海峡两岸木版年画传承人、研究学者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的史料空白,另一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海峡两岸民间年画艺术的整体风貌与发展现状。
中国花儿是流传在大西北的一种以爱情为主的山野民歌,已经被列入重量和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晓天选编的《传统花儿精选》编选的原则是:一,体现独特性,尽量避免和以往相关读物雷同,兼顾发掘和发展,精选了各种风格的花儿唱词的代表作;二,体现文学性,花儿是民间的诗经,突出其特有的比兴和赋的表现手法,选取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其诗意美和意境美;三,体现本真性,突出其爱情主题,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四,体现历史性,忠实于原貌,尽量体现花儿民风民俗百科全书的特色,保留一些曾经的民间活动和人们易懂的方言词汇,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走进花儿;五,体现实用性,既是了解花儿的欣赏读物和学习、研究花儿的资料,又是众多民间歌手演唱的脚本,有效推动新形势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色彩无处不在,寻常却又神秘。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颜色,并大致知道它们的名字,但似乎又对它们一无所知。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关于色彩的“怀旧”浪潮随之而来。其实每一个“旧”也曾是闪闪发亮的“新”,对“旧”的认识与回溯同时也是对“新”的反思与展望。存在于“旧时”的文化,不仅包含了匠人精神、集体智慧, 是关乎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旧时色》将诞生于中华大地的色彩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将其演变历史、美学意义和具体呈现娓娓道来。仿佛每一种色彩都有了生命,有了前世今生。本书旨在让读者们以色彩为媒,去重识传统,在生活中感悟色彩,在色彩中体味人生。
作者从1950年至今收集的上千幅剪纸藏品中,经过选择、拍照、打印、扫描等工作,挑选、整理出很具剪纸艺术特色的典型作品成书,将一部山东人民审美的“生活史”奉献给大家。本书的剪纸作品分为山水人物、神话传说、鸟兽虫鱼、民俗故事等题材,展示出胶东地区剪纸精致、细腻,鲁北地区剪纸简括、粗犷,鲁南地区剪纸线条流畅、洗练等山东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剪纸艺术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美学、哲学、政治、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本书可被看作研究山东民间艺术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