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5大载体:精选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追溯起源、解读寓意,深入探寻每幅纹样背后的意指提炼117种纹样配色色板,均附CMYK色值设计灵思、绘画临摹、服饰配色、家装组合皆可参照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学术普及读本。 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调,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陶器、青铜器、砖瓦、漆器、石雕、玉器、服饰、金银器、瓷器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物,讲述它们的诞生与发展演变,及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从器物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全书除深入阐述中华文物与考古,还透过器物呈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流变。此外,全书配有300多幅珍贵的美器图片,因名见物,以物正名,中华器物之美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翡翠的评估是根据翡翠*终所展现的美感和它的艺术性即结合人类文明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来评定其相对价值。白子贵等编著的《翡翠鉴定与评估》(第二版)是珠宝玉石商贸教程系列丛书之一。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学术普及读本。 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调,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陶器、青铜器、砖瓦、漆器、石雕、玉器、服饰、金银器、瓷器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物,讲述它们的诞生与发展演变,及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从器物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全书除深入阐述中华文物与考古,还透过器物呈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流变。此外,全书配有300多幅珍贵的美器图片,因名见物,以物正名,中华器物之美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绘制《兽谱》是清代乾隆时期一项浩大的文史工程。它肇始于乾隆十五年(1750),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完成。计绘有瑞兽、异兽、神兽以及各种普通类动物一百八十幅,并对每一种动物的名称、习性与生活环境等都做了详细说明,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动物图志。其数量之多未有过的,可谓集前人之大成,为我们探求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神话传说,以及清廷与动物产国之间的交往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与科学价值。此外,《兽谱》由当时著名宫廷画家余省、张为邦绘制完成,继承了传统写实风格,并融入西洋绘画光影技巧,描绘精湛,栩栩如生,既是清代宫廷绘画的精品,也是工笔画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太田孝太郎(1881—1967),号梦庵,日本岩手县盛冈人,近代著名的古玺印收藏家、印学研究家、书法家,寓居中国多年。与罗振玉、方若等著名学者交游,收藏先秦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玺印一千余方。1920年至1932陆续辑钤藏印成《梦庵藏印》《枫园集古印谱》及《续集》三谱。1949年又将所藏的陈介祺、王懿荣等旧藏八方玉印集成《好晴楼藏玉印》,日本印坛泰斗小林斗盦曾从太田梦庵问学,太田梦庵去世后,八方玉印尽归小林斗盦收藏,并因此名其斋号“怀玉印室”。 太田梦庵是日本古印学研究权威,著有《汉魏六朝官印考》《汉魏六朝官印考谱録》《古铜印谱举隅》《古铜印谱举隅补遗》等,为日本优选水平的古印研究著作。 太田梦庵去世后捐赠给岩手县立博物馆的1092方是日本玺印收藏界中时代序列最齐全、功能与风格类型最多样的中国古玺印收藏体系。
本书为配合故宫博物院“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而出版的展览图录,收录文物以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和仿哥窑(釉)瓷器为主,辅以浙江地区考古发掘遗址出土相关标本及国内各大博物馆藏哥窑器物,以求较全面地反映传世哥窑、哥(官)窑型、后仿哥窑(釉)瓷器和龙泉哥窑瓷器的风貌。
本书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300件元、明、清三代宫廷用漆器。按照时代顺序分别介绍了元、明、清三代漆器各自的特点和继承发展的关系。并且介绍了我国古代专享的漆工专著《髹饰录》的相关情况。本图录正文按照漆器的工艺划分为五大部分:雕漆 、填漆与填漆戗金漆器 、金漆、镶嵌漆器、彩绘漆器。作者对于每种工艺都有比较详实的介绍,这样方便读者来理解不同种类的漆器。本图录在按工艺分类之下又按照时代和器物形制和纹饰进行分类。这样的排序方法让读者对于不同时期同种工艺漆器的特点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且很方便读者进行比较、研究。此外,作者陈丽华对于每件漆器的纹饰、款识、工艺都有简明扼要的介绍,并且每件器物都配有尺寸,这样能让读者更加多方面、多角度的来赏析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300件漆器精品。
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唐卡,全部为清代宫廷旧藏,总计一千多幅。这些唐卡来源如下:一是贡品,即历辈达赖、班禅为首的西藏、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胡土克图、王公大臣进献给皇帝的礼品,多数出自西藏画师之手,清官称为“番画”“藏画”。二是清宫廷绘制的,即由皇宫内中正殿念经处画佛喇嘛、宫廷画师绘制,也包括内地民间工匠的作品。如缂丝刺绣的唐卡出自江南苏州工匠的巧手,绘画唐卡多出自北京,因此清宫称为“京画”。
中国玉器有将近万年的历史,因其温润的质感和玲珑剔透的造型而备受喜爱。 君子比德于玉 冰清玉洁 金玉良缘 等习语、成语,也说明了玉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书以时间为序,分 玉生华夏 玉成中国 玉美神州 三部分,收录340余件(组)出土及传世玉器,利用丰富的高清细节图、器物拓片、线图等,系统讲述玉器从远古时期的神秘礼器一步步 走下神坛 ,深入普通百姓生活,潜移默化地塑造中国人性格与价值取向的过程。后附扬之水等著名学者撰写的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中国玉文化内涵以及玉器工艺演变、艺术特色等,从不同角度展现玉器背后的故事。
《定窑瓷器》为配合“洁白恬静——故宫博物院藏定窑瓷器展”而出版的展览图录。展览展出故宫博物院藏定窑及与定窑有关的96件瓷器。图录中将这些展品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资料性和艺术性。
根据《石渠宝笈续编》记载及故宫博物院所藏聂氏《海错图》其中之前三册,可知聂璜《海错图》原系四册,纸本,纵31.5厘米,横67.3厘米。设色画155开,“画海错三百七十一种,每种各系说赞,间有考辨”。首册至第三册有画111开,其中首册有作者自题《海错图序》、《观海赞》及《跋文》、《图海错序》、《观海赞》及《附跋文》共8开。第四册有画44开,已失群,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书以开罗埃及博物馆藏品为主体,通过大量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示世界上的埃及古物收藏品。这是首次展现如此大规模的遗产无与伦比的光辉魅力——数百张华丽的全彩色照片,包括许多令人惊叹的特写和细节,以及众多靠前的埃及学者撰写的文字。除了众所众知的图坦卡蒙传奇珍宝,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埃及雕塑、壁画和装饰艺术,它们来自吉萨、萨卡拉和达舒尔金字塔建筑群、底比斯王室墓地和卡纳克神庙等令人着迷的遗址。从优选的珠宝到最伟的雕像,特殊的照明技术清晰地捕捉到了每件艺术品的惊人细节,靠前地唤起了这些神话般的古代珍宝所激发出的敬畏和奇迹。
在单霁翔主编的《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宫廷人物)(精)》中,我们可以借助照片,与中国近代目前的那些显赫人物们进行一次时间的邂逅。从慈禧皇太后到逊清皇室,从宗室王公到封疆大吏,近代目前能与宫廷沾边的人物大多被收入卷中。当然,除了作为统治阶级出现的著名人物外,往日宫廷中那些终日忍受屈辱,将自己的青春与前途全部埋葬在封建宫廷中的太监宫女们也是这一分卷着力表现的内容。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非人心理压力下的繁重工作,又还要承受怎样的精神折磨?这些问题都会以照片的形式向读者公开。虽然我们无从知晓那些将镜头对准宫女太监的摄影师们所抱持的立场与心态,我们甚至不知道照片中人物的名字,但是,从一张张或麻木或憧憬、或平和或新奇的面孔中读出的信息是如此的真实,为我们今天反思历史、控诉君主时代的
笔者1984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保管、陈列展览、研究等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陶瓷款识研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近年来,笔者应邀在国内外古陶瓷鉴定班和艺术品鉴赏班授课时,常有学员建议我编写一本专门介绍中国古陶瓷款识方面的书,笔者亦感到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在广泛查阅和收集资料并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成是书,力求满足古陶瓷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需要,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查阅。 《中国古陶瓷款识》在编写体例上采取先分类再按时代顺序叙述的方式,尽量做到使读者查阅方便。编排上,力图紧凑醒目;文字表达,力争深入浅出。所附图片也采用当今颇受欢迎的“图随文走”的形式,以便读者一目了然。
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宫殿建筑本身,就是文化艺术目前的重要遗物。 画册载明代宫中遗留的工艺美术品,有永乐、成长、万历年款的瓷器;宣德、景泰年款的钢掐丝珐琅器;万历年款的黑漆嵌螺钿平头案等等。这些器物都是制成以后供使用的,经历明、清两代一直贮藏在宫中。 本画册内容分为青铜器、书画、瓷器、工艺美术、织绣五类。每类每件各有解说。所选文物总娄虽只百件,但自商、周以迄明、清、显示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本画册中选载的彩织重锦“极乐世界图”、孔雀羽彩绣袍、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就是从中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