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六个多世纪以来,欧洲的艺术家们都试图在画作中呈现真实空间中的事物。本书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授权出版,书稿用六大主题、六十九张高清图,从乌切罗到维米尔和卡纳莱托,从提香到莫奈和凡 高,结合透视法、创作背景、作品原本悬挂的位置等因素,为大家解读名作中的构图奥秘。 书中探讨了伟大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虚构的绘画中绘制引人入胜的空间的。他们考虑了线性和空气透视,还有颜色的选择和强度、光线的变化以及涂层表面的纹理。除了研究这些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绘画技法,也在此过程中介绍了欧洲艺术的一些基本主题。
色彩是绘画作品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普遍认为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所以极少去思考色彩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画家又是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内心想法的。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画家对色彩的运用,详细介绍了不用类型的颜料,概述了绘画中主要的光学原理和艺术家关于色彩的经典论著。作者解释了画家选择的媒介剂,如油、水或鸡蛋对色彩的影响,以及新兴颜料的戏剧性冲击。从凡 艾克到修拉,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绘画作品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切。
相比起作品,画框较少获得美术馆参观者的关注,但画框对古典油画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画框与画作之间究竟是 完美联姻 还是 不平等的联姻 ?画框有多少种装裱和悬挂方式?帐幕式画框与圣索维诺画框是如何在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在本书中,英国国家美术馆原馆长尼古拉斯 佩尼对画框进行了一番充分的调研。 本书收录的画框都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珍藏,有的是画作原始的画框,有的是后来更换甚至仿造的画框,体现了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与收藏家的独特品位。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总会通过一些手段或媒介(技巧、裱框、结构、形式、风格以及图示等),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的精髓。《绘画鉴赏方法》《版画鉴赏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建筑鉴赏方法》这五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帮助我们了解艺术家诠释作品的方式,从而读懂艺术作品。 自15世纪诞生以来,版画由于自身的可复制性,显示出强大的创作潜力。起初,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新兴资产阶级艺术订购商间受到承认和追捧,但很快便广泛传播开来,例如它开始成为科学记录的工具,揭露政治和社会不公的途径,民俗文化的表达方式,直至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广告业。本书通过对一些伟大雕刻艺术家杰作的赏析,详细地讲述并分析了版画的历史演变、创作宗旨及创作的技术技巧和创作工具。
本书以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13~20世纪初的西欧画作为例,探讨了艺术家在作画时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媒介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作者展示了一幅画是如何制作的,并揭示了技巧背后的秘密。作为本系列图书中为数不多的绘画技巧分析类图书,通过清晰的文字解释和作品特写,帮助读者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绘画,使读者对绘画的创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创作提供参考,是一本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专题研究专著。
风景 是绘画中的一个常见的题材,但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寻见的以风景成画之风是17世纪以来才出现的,更早之前,风景更多的是作为宗教画的背景而存在。本书以 风景 为小切口,引用大量该馆的赫赫名迹,进而勾画出一部风景画小史。 本书从罗马壁画装饰讲起,到文艺复兴时期将风景转变为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再到印象派革命及之后的发展。讲述了 风景 从被当做背景,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绘画主题的历程,通过馆藏名作举例说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绘画大师、不同流派风景画的创作特点,此外还阐明了真实风景中的 光学 效应及其表现形式。
静物画吸引着许多艺术爱好者。这种充满技巧的绘画主题被赋予丰富的意义并成为得以延续的传统。它表现的可能是随处可见的花卉、蔬菜,也可能是令人愉悦的乐器、书籍。在这本书中,艾丽卡 朗缪尔分析了静物画的魅力,讲述了它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追溯了它的发展历程 从古罗马时期墙壁上的错视图,到卡拉瓦乔与委拉斯开兹的复兴,再到塞尚与毕加索的作品。
文人画,亦称 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 以心入画,以情造文 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全书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你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本书以兼容并蓄的名家胸怀,深入浅出的百姓角度,目光犀利的藏家见解,晓畅通俗的作家笔触,向读者集中介绍了古端名坑的采石情况、端砚琢制的千年历史、端砚名品的鉴定特征以及现代端砚的琢制特色,并结合实例逐一指出历代诸坑端砚的鉴藏要点与市场走向,可谓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古端砚集大成之作。
北齐娄睿墓壁画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填补了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北朝绘画的空白,其艺术成就上承汉晋,下启隋唐,以草原风格为主,并汲取南朝优长,融合西域画风,兼容并蓄,足以印证北朝艺术的瑰丽气象,在中国绘画史、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和光静影 北齐娄睿墓壁画》以36开小开本形式呈现了娄睿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每一页正面为壁画细节高清图,背面为壁画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本书共65面。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所呈现的高超的绘画技艺、丰富的内容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北齐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画的规制、题材,乃至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被列为2002年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 《和光静影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以36开小开本形式呈现了徐显秀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每一页正面为壁画细节高清图,背面为壁画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本书共72面。
本书展示了在英国国家美术馆所藏绘画中的各种迷人面孔。不管是肖像画还是叙事画,寓意画还是风 俗画中,直接地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往往是画中人的面孔。画家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交代情节,刻画性格,而描绘面孔的手法也突出体现了绘画者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思考。本书探讨的内容包括千变万化的面孔、对于 美 的不同定义、肖像画家如何画出逼真的人像同时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以及我们是怎样对面部表情进行解读的。
北齐水泉梁墓壁画是难得的北朝晚期墓葬壁画佳作,具有浓郁的北朝后期特征。壁画整体布局浑然一体,人物简练生动、画面色彩明快,再现了墓主生前的豪华排场与北朝晚期社会的历史风貌,为研究北朝时期晋北地区墓葬的形制及之后隋唐墓葬制度、墓葬壁画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和光静影 北齐水泉梁墓壁画》以36开小开本形式呈现了水泉梁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每一页正面为壁画细节高清图,背面为壁画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本书共60面。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绘齐州(今山东济南)名山华不注和鹊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分明,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迁相对。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这与洲渚的浅淡、树叶的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形成同色调的变化。斜坡、近水边处染赭,屋顶、树干、树叶又杂以红、黄、赭。这些暖色系的颜色,与花青正好形成色彩学上补色效果,运用得非常恰当。该作品是赵孟俯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此幅在昼目前被认定马文人昼风式青绿设色山水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