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是英国法理学家杰里米 边沁创作的法学著作,1789年首次出版。开篇即介绍了作者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将伦理与立法原则相联系,力求找到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平衡点。边沁将功利主义思想贯穿全书,声称 功利原理是本书的基石 。他认为,人性的规律就是追求快乐、躲避痛苦,而快乐指的就是 功利 。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边沁构思的一部讨论立法原则的著作的导论。提出要依据人行为的效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政府的主要活动是立法,立法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增进人们的幸福。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还提出了惩罚的原则,即犯罪者由于受惩罚而遭受的损失必须大于他通过犯罪行为所获取的利益。
本书自初次刊行以来,业经10年。这10年是各国宪法变动比较剧烈的一个期间:或则修改旧宪;或则另制新宪;或则宪法条文虽未修改,而政制的实际已经大变。此种变动的内容如何,其对于立宪主义的影响又如何,固为本书读者所急应了解者;本书的订正及补充乃亦刻不容缓。 此次增订,在将10年来各国宪法上的变动,以及新近的政治理论,择要论列。增删之处殊不为少;但本书原有的体裁,除末编外,大体上并未改易。原书本将中国制宪问题的经过,附于第五编中叙述;今因制宪问题在中国又多10年的历史,且国民政府的存在已历10有2年,其现行政治机构,亦有阐明的必要,故特新增一编,名为 中国制宪史略及现行政制。 本书初版序中,曾谓: 十数年来,国人对于宪法问题及宪法学的兴趣,总算比较浓厚;然因坊间缺乏参考书籍,普通学子以及一般
美国的政客和美国人民,当然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常常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主国家,但本书却以一个外国人独有的视角,揭示出美国民主制度内在的种种吊诡和悖论 这些都是美国人 灯下黑 常常看不见的: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实际是非常不民主的。本书写道,一方面,美国的建国之父们强调政治体制要能确保谨慎、协商,制衡以及三权分立 在这样一个制度中, 人民 被赋予非常有限的角色。另一方面,很多的激进民主派则坚持要由 人民 而且只能是 人民 来统治国家。结果就形成一个内部充满矛盾至今仍纠缠不清的政治体制:非由选举产生且无须政治问责的法院的法官大人们却常常以法律的名义行使终的政治决定权;对人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则有诸多严苛的限制。
《美国宪制政府》是美国前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的经典名篇,源于1907年威尔逊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一系列讲座,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政治科学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作品之一。威尔逊写作《美国宪制政府》的初衷,是开启民智,向广大民众讲述关于宪法和国家基本架构的知识,包括各州与联邦的关系,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的分工、制衡与协作,行政权力在宪法框架内的运作方式,司法部门维护民众权利的职能等。威尔逊对造成建国者理论与现代实践断裂的原因提供了哲学式的解读,并对建国者的缺陷提供了一种 威尔逊式的解决途径 。 《美国宪制政府》面世距今逾百年,已牢牢奠立法科经典之名。
中国社会自1949年之后经历了剧烈转型,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行 八二宪法 文本屡经修改,其文本的背景与制定时也完全不同,同样的条款在变迁的社会情势下,规范意涵自然大不相同。对 八二宪法 的解释需进行历史、文本与现实的三重融合:一方面,需回到历史,对宪法规范的原初含义进行原旨主义的解读;另一方面,需关切社会现实的变化。这就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将历史的视域与当下的视域融合到一起,在 宪法变迁 的视角下,讲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转型的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对现行《宪法》进行解释。需要有一种理论,能够兼顾宪法的相对恒定性与动态生长性,从而具有回应社会变迁的能力,这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一种 以宪法变迁为基础的宪法教义学 和 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 就成为转型中国宪法理论构建
本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宪法知识解读,采用彩图场景加法条的立体阐述模式,有利于读者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迅速了解中国宪法知识。 第二版主要修订如下: 在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本次修订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帮助读者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义,理解宪法的重要意义。本次修订还增加了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等重要知识点,完整全面地介绍公民应知应会的宪法知识。 在结构方面,本次修订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文本,分 序言和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来系统介绍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此外,结合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成就、新发展,对部分内容进
2015年《立法法》修改,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对于设区的市而言,就要牢牢把握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的功能定位,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保证制定修改的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本书结合作者参与丽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实践和探索,涵盖了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四个立法权限和地方立法工作机制探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内容,既有 小切口 小快灵 地方立法实战的鲜活细节,也有基层一线地方立法工作人员的真实思考,还有对地方立法前沿问题的探析总结,整体可读性较强,对关心地方立法的读者朋友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本书抢先发售提出了 规范宪法学 (The theory of normative constitution)这一概念,并尝试在这种概念及其鲜烈的方意识下建立其理论体系中的主干部分。全书立足于规范主义的学术立场,既有意识地告别了新中国宪法学研究中业已形成的政治教义宪法学,又有意识地克服了宪法学研究中无中核结构的那种 泛社会科学化 的偏向。本书初版以来即受到法学界广泛关注,被目为当今我国 规范宪法学 研究的性论著。
传统安全领域包括领土、军事、国防、政治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日益突出,国家安全延展至数据、基因、卫生、能源、生态、网络、生物、太空、深海、极地等非传统领域。 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形态和形式相较于传统安全领域更为隐蔽,不为社会公众所认知。 即使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全球规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规则体系和治理架构不甚完备,各国普遍共识较为缺乏。 本书围绕非传统安全领域展开研究,从国内法、比较法和国际法视角,分析和讨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 风险挑战和法治应对。 本书的读者可以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理论界、司法界及实务界的专家人士。
《宪法故事(第2版)/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编著者迈克尔.C.道夫Michael C. Dorf。 《宪法故事(第二版)》对15个美国宪法中重要的判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深度分析了这些判例,讲述了这些案例的故事,并说明了每一个案例的背景,还指出了这些案例在美国宪法构架中的地位。这些案例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领域,分别是宪法结构、平等与宪法、宪法与自由。《宪法故事(第二版)》可读性强,虽然有些案例有暂时性,但更多的案例有经典的价值,虽然不能通过这些案例了解美国宪法的全貌,但是可以通过这些可读性强的判例,理解美国宪法的重要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和解决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本书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逻辑内涵、立法框架、规范体系、实践路径、学科构建、前瞻探索等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力求全面透视和建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 本书的读者可以是理论界、法律界及实务界的专家人士。
宪法实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有效实施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举措,尤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的精神实质与实践逻辑。宪法的生命和权威都在于实施。只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才能确保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全面实现;只有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才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才能顺利发展。
罗伯特·C.波斯特以原创的方式尝试描述法律在民主社会如何运作。他的著作《宪法的领域:民主、共同体与管理》为我们时代某些迫切的宪法问题提供了相当新颖的视角,诸如种族主义言论、色情作品与隐私的规制等。 波斯特兼收社会学、哲学和政治理论的知识,表明法律确立了截然不同但存在竞争的社会秩序形式:民主,法律体现的是集体自决的可能性;共同体,法律阐述与推行的是共同的社会认同;管理,法律创造的是完成具体目标的条件。波斯特认为,围绕这些领域界限的争论,对于现代宪法某些难解决的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在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围绕规制种族主义言论的争论如何解决社群主义与民主的社会“制序”的界限。我们还会看到修正案关键且又令人费解的公共论坛原理如何处理民主与管理的社会领域的区别。波斯特以具体的司法案件
马克·图施耐特认为,美国在1930年至1990年问的那种宪制安排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正处于新宪法秩序中,其特征表现为分治政府,意识形态明显有别的政党,以及已被遏制的宪法抱负。与那种认为会被迫回到新政前秩序的观点不同,《新宪法秩序》表明了,我们当前政体所秉持的原则并不是那种旧信念——政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是政府不能去解决很多问题。
自2015年确立宪法宣誓制度以来,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须严格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公开向宪法进行宣誓。宪法宣誓不仅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就职仪式,更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在内心必须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一种神圣严肃要求。 国家工作人员信仰宪法、尊崇宪法、运用宪法,就必须从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理解宪法入手。本书既对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及意义进行了全面介绍,还对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中国社会公权力行为的宪法审查研究》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强宪法实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指针,回答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公权力行为"、"社会公权力行为何以接受宪法审查"以及"如何对社会公权力行为进行宪法审查"。具体涵盖:确定社会公权力行为的性质与类型,诠释社会公权力行为宪法审查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划定宪法审查权对社会公权力的介入尺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公权力行为宪法审查模式的具体构建,并对实践中社会公权力行为宪法事件进行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