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住进中南海。在毛泽东身边,有一批为他的日常工作、生活起居提供服务的人员。 本书正是通过毛泽东的卫士长、保健医生、专列服务员以及与之有接触的文工团演员等八位同志的回忆,揭示了毛泽东红墙内外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个人情趣,从日常工作到业余爱好,从身居要职的人民领袖,到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普通人。 他身
萨孟武所著《中国社会政治史》全书共四卷,本书为第二卷。全书纵论中国各朝之兴亡得失,除考据政治制度外,更引用社会、经济、思想等各层面的相关资料,以评析这些层面的变动如何与政治制度相互影响,其后甚至成为朝代更迭的因素。 决定历史演进的条件,往往是交互影响的,其中较明显的莫过于政治与社会两方面。书中除了详述宫中、府中权力的转移、倾轧外,也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介绍币制、税赋、力役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其如何冲击历史的演进。另外,其不同于其他社会史或政治史之处就在于,揭示了社会科学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其着力阐明历史发展过程之因果关系,剖析了各类社会情况,如民风、士气、经济、国防、户口之多寡、土地之分配及生产力、各种阶层之分立,以及政治制度等等,对于政治现象有何影响。较便利学者的是,书中于
本书文字简练,史料丰富。引用、考证了大量的史料,做到言出有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不仅对重大历史现象做了详细描述,而且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造成的后果做了认真的深层次的分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台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书中充分吸收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界研究动态,既尊重前贤的学术见解,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许多新的观点,拓宽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益于人们加深对台湾的认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可以说,本书是目前比较全面、系统、高水准地研究台湾政治的专著。
这是民国外交史学者唐启华教授在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如果说在历史上,那些为了改变中国千年以降顺流而下的“时势”,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局面的仁人志士,曾前赴后继、鞠躬尽瘁,为中国的改革和革命点起星星之火,却终不能成的话,那么,将“真理”和“时势”相结合,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人则无疑是毛泽东。是他让中国千年衰败历史就此翻盘;是他心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一举将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局面融为整体,并用力托举起来。 本书史料丰富、观点鲜明、史论结合,从三个角度叙述了这位打通了中国的脉络、使大道运行其中的伟人:一、毛泽东与中国历史,特别是千年以降中国改革与革命思想的关系;二、毛泽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思想和治理经验的关系;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作者以大历史观,对1949年之前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