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本书是卡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本书是国际关系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者及学生的常读书。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垄断史。冷战期间,石油是一个重要的战场。本书通过追溯冷战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轨迹,阐释不同时期世界石油工业的垄断状况与冷战国际关系演变之间的宏观规律关系,同时又着力从微观角度分析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重要国家,主要是美国,其他包括苏联、西欧、中东产油国等的石油外交政策对对冷战形势所产生的影响,探寻一国的石油能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试图将宏、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在国家石油外交层面结合起来,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美国的石油冷战史。
nbsp nbsp作者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论证了威慑战略、增信释疑战略与外交战略是避免战争、缔造和平的有效途径。他吸纳了历史学相关研究的*成果,强调要甄别历史提供的相互矛盾的教训,避免因对具体情境的不敏感而高估历史经验。他把认知心理学运用于国际政治研究,指出相互认知的僵化是缓和大国冲突的*阻碍。 通过分析*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核威慑战略,《避免战争,缔造和平》批判了威慑战略对情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忽视,讨论了注重情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增信释疑战略与外交战略,并论证了后两者有助于减少造成紧张关系的恐惧、误解和不安全感,有助于弱化冲突的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同时提醒人们,要对每项战略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互动作用保持敏感。
美国工会历史悠久,本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美国工会的源起、发展,以及当前遭遇的困境,预测了美国工会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清晰地解答了美国工会 从哪里来、如今在哪里、未来将去向何方 等问题。本书的目的是简洁、中立、与时俱进地描述美国工会的面貌,从而提高当前有关工会问题的讨论的层次。
本书旨在从全球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国际组织这一国际社会日益重要的新兴角色,主要涉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基本知识、重要事实以及理论观点,理解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运行和特点、作用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中国与国际组织互动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首先,本书将国际组织本体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国际组织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历史演进中“源”与“流”的关系,阐释国际组织在影响国家行为、塑造全球秩序中的作用,并回答了有关国际组织角色——依附还是自主——的疑问。其次,本书将国际组织置于国际安全、全球贸易和发展、人权与主权等当代国际关系的核心领域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其运行特点和作用机制。*后,本书将国际组织的研究置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视域之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历程、中国在推动亚洲地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世界形势变化、把握我国对外方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组织编写了《世界热点怎么看( 2016 )》一书。书中对美国总统大选、欧洲难民危机、南海 仲裁 、拉美左翼失势、巴黎气候大会等 16 个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普及性的知识梳理和深度解析。 该书选材独到、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广大党员干部全方位把握当今世界形势、追踪全局性时代议题的通俗理论读物,可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分上篇( 脱欧 还是 回归欧洲 ?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英欧关系)和下篇(当代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 认识欧洲一体化的一个视角),试图从文化视角分别解读英欧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上篇主要是从文化传统和现实因素的角度考察战后英国对欧政策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轨迹,试图揭示出文化因素是决定战后历届英国政府对欧政策的一种深层次的动因。下篇探讨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与欧洲一体化的互动关系,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体化与民族化的对立与冲突,从这一意义上讲,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欧洲国家在各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的过程。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必然走多样化与一体化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世界之谜,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走向更是世界之*关切。本书回答了这些世界之问,指出中国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中国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而没有丧失机遇,走出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也正是这样一条 和平崛起 的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不会重走历史上一些国家 强必霸 的老路。本书强调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多极化的新格局下,一批发展中国家将共同和平崛起,发达国家将再发展。各个国家将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以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为基础,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向来 治、安 环境 为复杂 地区,因此成为国际 治学学者研究 焦点之一。利库德 团作为以 列重要 治力量之一,多次执 以 列并直接左右着以美关系 发展 变化。 《利库德 团与以美关系》在整理总结现有成果 基础上,将利库德 团作为切入点研究以美关系,对相关研究 薄弱环节进 补充。《利库德 团与以美关系》借助 治学及国际 治学 相关理论对具体史实进 分析,研究利库德 团与以美关系发展变化之间存在 内在 系 相互作 。《利库德 团与以美关系》认为,利库德 团受 修正 义者犹太复国 义 影响而确立了 治目标,在其执 时期便会产*相应 外交实践,造成了以美 边关系 发展变化。 要表现 各 利库德 团 府 对外决策与美国 、 球 略或 趋于一致,或 存在分歧,因此以美关系便呈现出了相对紧密或疏离 状态。《利库德 团与以美关系》对于国际 治 国关系研究
本书是对文学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进行历史分析和概念分析的名著,旨在概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评价其批评学说的得失,在文论等领域影响巨大。
中东欧国家对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回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大多支持中方提出的倡议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另一方面,对倡议具体内容缺乏了解,期待中方能够做出更具体的布局规划并令中东欧国家受益。欧盟机构的反应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对中方倡议会推动欧洲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另一方面,欧盟又担忧中方倡议可能将其 分而治之 ,干扰欧盟规则的实施,因此,积极利用规则加以限制。 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中东欧国家和欧盟机构对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回应,欧洲精英对 一带一路 倡议看法问卷调查, 一带一路 在欧洲布局和建设的风险评估,针对 一带一路 倡议在欧洲建设的政策建议。
本书是对文学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进行历史分析和概念分析的名著,旨在概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评价其批评学说的得失,在文论等领域影响巨大。
大量的实证证明,国际非政府组织异军突起,在目前为国际法之治的国际法治进程中起到了参与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但是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问责危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其深层次原因的。这需要在明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治进程中问责的根本内涵的基础之上,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在区域有较为可行的方法可循,但是在国际法治的进程中解决该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进程,目前提出来的方法只能作为过渡。
2015年6月24—25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美国耶鲁大学优选正义研究中心等知名智库和研究机构,在北京举办了靠前上抢先发售由科学、哲学、伦理、法律、人权、传播等领域的有名专家、学者、人士共同参加的应对优选气候变化靠前会议。会议吸引了二十余位中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理念与实践,分享交流优选气候治理智慧。 本书拟将与会专家的演讲论文和精彩发言辑集成册,对此次靠前圆桌会议的成果进行沉淀与升华,着重以科学事实为基本出发点,分别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哲学视野”、“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责任”、“气候变化的法律应对与共同行动”四个不同维度,展现中外学者对应对优选气候变化问题的不同见解和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