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斯塔》是古代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是伊朗古老的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10世纪以前。《阿维斯塔》流传至今,多有损佚,本书是由现代伊朗学者选编而成,是专业研究古伊朗文化的文献。
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 伊 旺 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 在本书中,宗喀巴大师抉择 三远离三摩地 的步驟,修 身远离 五蕴、四界、六处)、 语远离 (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 远离 (明相、增相、得相三明相,八十种本性),并以无差別之金刚念诵*殊胜,为入手处。
本书收录布伯在40年间先后发表的12篇演讲,分为 早期演讲(1909-1918) 和 晚期演讲(1939-1951) 两个部分。所有文章都围绕着 复兴犹太教 这一中心思想,通过对传统犹太教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他所主张的犹太教的3项 真正任务 :显示人与上帝之间的对话关系;确立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统一;使我们与万物的关系变得神圣和圣洁。终,布伯揭示出犹太教的本质是一种 宗教实在 。
.
本书是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之一。本书分上下两卷,内容包括同时代人的证词、诸神学家与论辩家、拉伯雷的闹剧、高康大的家书及灵魂不灭、爱比斯德蒙的复活与奇迹、巨人的信纲等。本书给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尚会鹏编著的《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是一部研究印度种姓制度的学术专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种姓与印度社会的现代化以及有关种姓和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的主要学术特色有两个: ,对印度种姓制度伞面、立体的研究。 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对种姓制度既有“横”的方面(种姓制度与印度政治、印度教、“贱民”制度、教派和民族冲突之关系等)也有“纵”的方面(各主要时代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变化以及未来等)的分析,试图呈现种姓制度的全貌;第二,社会人类学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应用。 本书利用了社会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材料,作者本人亦亲自到印度农村(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Thanjur县的kutoo村)进行了访问凋查,通过同村落中的高、低种姓
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的特点,以现代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禅的概念、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述了禅对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的可能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以“我是谁”这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为出发点,对禅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作者将人的成长分为外在成长和内在成长,而禅正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生命的内在进行加工的,促进其成长的体系,在中国已有1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作者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解构和重构,通过四层生命结构理论模型,论证了人的成长的可能,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个体生命的成长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