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禄国的《通古斯人的心智丛》是人类学尤其是萨满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是通古斯人及其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他挑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 萨满教精神病理说 ,基于通古斯文化的全面系统考察,提出人类学的族团化(ethnos)理论,并落实到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中长达六年的民族志实践中。基于考察所获的体质测量资料、考古资料、语言资料和民族志资料,史禄国指出所谓的 北极歇斯底里 与疾病毫无关联,而是由 掌控神灵 入迷 等文化要素构成的习俗;史禄国假设,通古斯人中萨满教的起源与公元10世纪前后佛教因素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刺激密切相关,最初在契丹人和女真人中形成,进而逐步传播到更遥远东北方向的其他通古斯族团中;他借助 心智丛 概念,通过实地考察萨满的仪式实践,综
本书以 人文宗教 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 宗教 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 中国宗教史 的心得体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 人文宗教 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本书曾荣获犹太研究图书奖,对研究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学者来说,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本书从史学角度回顾了犹太教在现代主义环境下所进行的改革,首先作者使用运动这一术语,恰当地反映了改革的 动态性 ,折射出改革运动从德国起源到欧洲传播,以及中心转移到美国这一连串的发展变化。其次作者使用历史这一名称,涵盖了改革运动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传统派犹太教的信仰、律法、习俗和礼拜仪式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内容。
《南京佛教通史》全书共分三卷四册,逾250万字,上启六朝时期,下至明清民国,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叙述了佛教在南京地区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编写者鉴于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变化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关系十分密切,在书中除了叙述佛教思想、宗派的发展脉络之外,对佛教与各个时代的王朝政治、佛教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揭示和论述。另外,由于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艺术在南京佛教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还按三个发展时期(即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民国)分别列有专章,力求以较翔实的史料和更宽广的视野,多视角、多层面地再现南京佛教的全貌和发展历程。
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无法永恒?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快乐,通通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而人们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宁静》内容是慧律法师的一些人生感悟与修行心得。《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宁静》旨在告诉你,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陈昌曙文集:马克思主义哲学卷》内容简介:陈昌曙先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研究技术哲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工程传统的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了中国技术哲学的“东北学派”,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们承认的技术哲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陈昌曙文集: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主要选取了陈昌曙公开发表的哲学论文、专著,以及参与编著的教材、译作、词条等,包含“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唯物史观”和“哲学与自然科学及其他”部分。
本书系汇聚著名摄影家郑云峰先生野外跋涉30年的心血,以5000张精美的图片、4开的宽大开本、8卷的鸿篇巨制,向人们展示了三江源——这一地球上*、海拔、*原生态的江河孕育地的30年变迁。冯骥才、葛剑雄、王鲁湘等文化名家撰写分卷配文,以文化人应有的担当,探讨河流生命与人类利益的关系,寻求构筑一种崭新的河流伦理与时代理念。该书的出版为中华民族留下时代的文化印记,为后世留存逐渐消逝的民族自然与文化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