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出发,全面讲解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音节等基础知识,并且针对测试的各个部分,专门编写了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部分的专项训练以及10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真模拟试卷。此外,还精心编写了普通话发声训练内容,并配有主要训练内容示范录音,由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录制,希望大家普通话不仅说得标准,而且说得动听。
本书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普通话进修班使用的教材。注重普通话基础知识的讲授与语音训练的结合,为普通语音训练提供丰富实用的教材,编入普通话语音教学法的内容,并配有录音光盘。本书另配《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 发音练习手册》。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华谚语的语义内容具有丰富性、类聚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根据语义内容进行分类、系统构建义类体系是开展中华谚语的整理与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书立足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中华谚语语料,在深入分析中华谚语的语义特性和语义联系、高度概括语义类型、充分揭示语义系统性、深入探讨分类和分层标准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框架清晰、层级分明、体系严谨、方便实用的中华谚语义类体系,并探索中华谚语义类辞典的编纂理论。
“带领学生从核心概念走向前沿话题”,“意义重大”。——Noam Chomsky “生成句法领域的标准教科书”,“当今市场上的上乘之作”。——Peter Cole “用读者友好的方式呈现了复杂的句法概念……”——Lisa Travis 《句法学:生成语法导论(第四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生成语法入门教科书。书中追溯了生成语法的演变过程,翔实介绍了原则与参数理论,为后续学习最简方案、开展形式语言学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对于汉语语法的专业性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能被专业研究人员和普通大众共同接受的成果并不多,本书在实现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和普及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许多晦涩的理论性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抓住了普通读者的眼球,因此具有较大的阅读群体,具有良好的市场预期。本书共分五编,第一编“总论”,从词汇和句子两个角度,对汉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进行了梳理;第二编“结构与成分”,分析了词语的构成形式和语法结构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意义;第三编“标记与词类”,本编对标记的使用规则和词性规则做了剖析,并对一些词性的特殊用法做了重点的论述;第四编“功能范畴”,划分了句式的形式,分析了句式的具体内容;第五编“运作原理”,从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入手,总结了语法的规律和例外。此外,在书尾还罗列了所参考的中
本选题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深度捆绑,由汉考国际与《标准》语法大纲部分的作者共同开发编写。本选题是对《标准》语法大纲做的全方位解读,每个语法点都与大纲相匹配,而且《语法学习手册》对《标准》语法大纲的语法点做了进一步细化处理,《标准》中一个语法点在《手册》中可能会被拆解为两个或多个语法点,每个语法点都给出具体的语义和用法说明、经典例句、例句所在典型语境的交际实践、补充例句、结构特点和用法提示等,从而全面、具体、系统地介绍每一个语法点,让老师和学生了解、吃透。本选题共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分册,与《标准》的“三等”对应,也适用于未来的HSK3.0考试。本册为中等分册。
《我是医学生.基础医学汉语.4.课本》由朱瑞蕾,甄珍总主编
《语言智能导论》在智能科学与技术的视角下,按照人类的语言与认知、语言数据与模型、机器对人类语言的模拟与延伸、语言智能的创新应用和伦理规范等这一框架来拟构人机互鉴的语言智能学科。语言智能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每个学科都有丰富的内容和长篇著述,作为一本“导论”性质的通识读物,不可能详细论述所有细节,而是更加关注和语言智能相关的核心概念,主要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态。在介绍相关原理和技术发展的同时,本书更注重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丰富的实操案例和推荐资源,以方便读者学以致用。
本书共11章,从背景、理论、方法和实践等层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近二十年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新发展进行了探讨。本书充分体现了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的主题性特点,强调多学科兼容并蓄原则,通过认识论理论和科学方法来分析二语习得现象并构建二语习得研究的学科体系。本书贯彻本土化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构建的同时,梳理提炼出中国的学派,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提高我国外语教育教学和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二语习得研究中国化的特点。本书可以作为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对广大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经典之作,内容涉及语音、句法、词法、语言变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了语音结构、句子类型、形态类型、语音演变和语义变化等。书中材料充实,方法严密,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西班牙语文学经典汉译评析》分为西班牙编和西语美洲编两个部分,收录西班牙和八个西语美洲国家的18位作家。全书共十八章,每章选取一部西班牙语文学名著及对应经典汉译,分别对相关作者与作品、译介历程及主要译者进行简要介绍,并附译作选段及相应原文,着重对译文进行评价与分析。评析以原文为参照,在细致的对比分析中,看译文如何再现原作之精神、风采与文学特质。
传统上汉语条件句的研究几乎都是在汉语体系内部的分析,这也是汉语复句研究的整体状况。本书则试图从跨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在继承汉语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复句研究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来对汉语条件句进行审视。在对比和比较中,期望能发现汉语条件复句的一些共性与个性。全书共有14个章节。分别从汉语条件句的语义特征、句法特征、标记、语序类型、汉语条件句中的那么、汉语的让步条件句、违实条件句、比较关联条件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汉语条件句的特点和分类。
《走遍中国学生用书3》由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合作出版,是面向欧美青少年及成人汉语学习者的入门汉语教材。本册由哥伦比亚大学对外汉语专家编写,在编排形式、练习活动、语法讲解、文化常识等方面,根据欧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调整,同时也吸收了海外一线对外汉语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优选地方便他们教学使用。本系列旨在开发一套形式活泼、内容科学、融合ELT教学法、适合欧美学生学习的新型教材。
本书主要从四方面论证北京话与东北方言的同源一体性。首先,从历时角度追溯北京官话区的融合史,依据历史文献和现存方言资料考察北京官话区词汇系统形成的历史过程。其次,从共时角度考察北京官话区词汇(特别是方言特征词)的分布,概括出北京官话区的词汇特征(方言特征词)。再次,考察北京官话区内部方言片(及方言小片)特征词的共时分布,概括出北京官话区内部方言片(及方言小片)的词汇特征,揭示北京官话区词汇的内部差异。最后,在归纳“北京话与东北方言的一致性”和对比“北京官话与其他方言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概括出北京官话区词汇系统的特点。
《我是医学生.基础医学汉语.3.课本》由朱瑞蕾,甄珍总主编
《MPR:HSK标准教程5 上(含1MP3)》将HSK真题作为基本素材,以自然幽默的风格、亲切熟悉的话题、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实现了与HSK考试内容、形式及等级水平的全方位对接,是一套充分体现考教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理念的适用教材。
《汉字古音手册》是一部汉字古音类辞书。本书的编写是根据王力先生的古音系统和拟音体系进行的,初稿完成于1982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本版是在初版基础上的增订版,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权威性。本书初版时仅收录秦汉以前古籍中的常用字,而本版所收字范围为秦汉以前古籍中所能见到的汉字,包括《说文解字》所收入的九千多字,以及《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中有东汉以前用例的字,并删去了东汉以后才有用例的后起字约两百个左右,总计收入古代汉字约一万一千七百个,同时在每个字的后面列出了其上古和中古的音韵地位,并加注拟音。本书对古汉字研究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是研究古汉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之一。
本书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以及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的推荐工具书。本书着眼点是实用,力求通过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的具体描写,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汉语。凡是外国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现象,本书都做了尽可能详尽的描写。
《轻松学中文练习册:少儿版:英文版.4》由马亚敏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