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内容包括:专利信息概论、专利信息与企业专利战略、国际专利信息源、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等,也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部分审查员、专利检索咨询专家专利信息分析实例。《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的特点有三个:一是系统性,它次系统而全面地在介绍各国专利信息源的基础上阐述专利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二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企事业单位可以据此对本企业专利技术现状、本行业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及竞争对手专利技术状况做有效的分析;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经典专利信息分析案例。
基于质量元数据的网络科技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前言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成为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获取科技信息、掌握科技成果最便捷的科技资源来源之一,在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络科技信息具有专业性、匿名性、发布便利性及传播网络化等特点,使得网络科技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各种虚假、垃圾信息披着科技信息的外衣充斥其中,难以分辨,从而影响了高质量网络科技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了开发利用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的效率。为此,除了采取法规、标准、管理制度等约束、治理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手段外,通过一些技术或方法手段为网络用户提供准确、可信、可靠的科技信息也是提升信息利用率、获得用户满意度的关键举措之一。其中,利用元数据进行信息资源揭示与评价服务成为目前学术研究中新
温奇这本小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体现在“第二版”三个字上头。虽然他对原书没有做任何改动,但他在多年之后另写了一篇序,纠正自己当时的一些疏失,指出自己考虑欠周、思虑未深之处。这就有极大价值,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作者学术的进境和思想的深化。这本书很薄,但写得很精彩,也很精炼。尤其是温奇自己强调的第三章中对“程度差别与种类差别”、“动机与原因”这两组概念的剖析,非常有启发性。书后简介说:“作者通过对穆勒、涂尔干、韦伯、维特根斯坦等人的社会科学方法的考辨,探讨了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
......
自90年代初竞争情报被引入中国后,这10多年来,中国的竞争情报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愈发愈激烈,竞争情报成为企业生存与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选取了2004-2007年间在《竞争情报》杂志上发表的主要文章,从“理论探讨”、“情报实践”、“实用技能”、“海外及台湾经验”、“专家访谈”和“产业与技术情报”等角度反映中国竞争情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
本书在学界次建构元典关键词研究的理论范式并施之于阐释实践,此范式不仅适用于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典关键词研究的理论范式由三个“三”构成。一是关键词遴选之“三大”:命大、幅大和力大。“命大”是指关键词的理论生命从轴心时代一直“活”到今天,不仅活在主流意识形态,还活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变恒久,亘古亘今;“幅大”是指关键词的覆盖面与纵深度,既经纬天地又透彻骨髓,既弥纶群言又深契文心;“力大”是指关键词的衍生(构词)与再生(造词)功能强大,其理论震撼力及思想穿透力如长空闪电。二是关键词诠解之“三性”:词根性、坐标性和转义(或再生)性。元典关键词以“词根”的方式沉潜,以“坐标”的方式呈现,以“转义” 的方式再生,既是轴心期华夏文明生生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本市涌现了一大批长期耕耘在教育线呕心沥血、努力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涌现了一批领导学校卓有成效,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广大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凝聚着他们辛勤劳动的心血乃至毕生精力。
在2009年新年刚刚到来之时,我读到了跃武同志编写的《情报学视角的文化管理与教育管理》一书。匆匆翻看全书,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跃武同志在行政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作为一个双肩挑干部,跃武同志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很好的学习精神,在承担繁忙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主动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作为一个中青年学者,跃武同志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踏实的研究品格,将情报学思维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文化管理和教育管理中。我尤其认为,跃武同志这种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是应该首先给予充分肯定的。 任何人一说起四川大学,就会立即对四川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赞不绝口,因为110多年来,四川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