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手,从公共图书馆借阅发展沿革着眼,论述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发展历史。全书架构合理,逻辑较为严谨;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该书网罗全国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实践案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极富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该书以宁波图书馆“天一约书”为重点剖析对象,详尽介绍其信用服务构思,细致描述其实施方案、操作流程。譬如购置热门图书,打造专库、专柜,为信用服务奠定资源和外借的基础;譬如依托宁波市总分馆体系,建设网借系统,为信用服务提供阵地和便捷的可能;譬如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塑造品牌形象,为信用服务营造宣传和扩张的声势。总之,本书理论研究之全面,操作分析之细腻,均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本书旨在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的研究工作,完善现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建设概论、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与馆藏数据库建设、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图书馆信息资源评价、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等。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广泛吸收了 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的相关理论、技术特点、管理规划等。
绿色发展是西部退化土地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可持续土地管理是西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路径。2013年4月9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二次科学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会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土地退化导致的损失已相当于全球农业领域生产总值(GDP)的5%。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所提出的“实现2030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中国绿化基金会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于2017年9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举办了“荒漠化治理与绿色经济峰会”,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荒漠化可持续治理”。GEF三期项目“中国西部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土地管理项目”组分二内容为:“加强退化土地管理,支持农村生计改善和绿色发展”。围绕退化土地可持续管理,设计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活动,如林下生态种植、林下
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突出,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经济增长。基于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本书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演变过程、演变路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城乡收入分配领域暴露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丰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促进经济学、统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发展,为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