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山园帖》,共十卷,清代个人丛帖,现藏孟津王铎故居。王铎之子无咎撰集,帖后有张缙彦、龚鼎孽及无咎题跋。此帖无论是所选之帖还是摹刻方面,都极为精妙。《拟山园帖》传入日本,轰动一时,时书家提出“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之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八纮社最早将《拟山园帖》出版成籍,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拟山园帖》,后多次再版。作为王铎先生后辈同乡,马保国从《拟山园帖》之研究现状,到帖中隶、楷、行、草书体之解读;又从帖之渊薮,到帖中隐藏之学书精神;再从文安公学书之法见当下学书之病态分析;又深挖帖中的信息,一窥王铎的生活和拟古状态,以及刻帖对王铎家族的意义等等,最后将《拟山园帖》中有署年的作品依时间为序列其后,作品释文附于侧。书中既有常识易读之文,更有学术探赜之章,文图
《以文类为导向的金庸武侠小说翻译研究》以金庸武侠小说已有的三个全译本为研究语料,原创提出“文类匹配”翻译理论模型,率先借助自建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依照“侠义主题”、“功夫传统”和“可读性”主导特征对金庸武侠小说全译本进行系统深入的描述性研究。
本书稿系作者在《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修订本)》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除了刊正少量内容和文字讹误外,主要工作是增补例证和条目。经过修订,书稿正文标目由原先的300余目增至339目,分条由原来的350条左右增至403条,还为不少原有条目补充了例证。在新增的例证和条目中,材料搜集范围有所扩大,时代上上溯六朝、下探元明以沟通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文章体裁上亦旁及笔记以外的散文形式。
吕双伟著的《清代骈文研究》是“晚清骈文研究”等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对先期发表于《文学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等研究刊物的论文进行体系化梳理,集结成书,材料丰富,阐释深入。 全书分为清代骈文总论、分体论和作家作品文论评析三个部分,其中对陈子龙、陈维崧、洪亮吉、汪中、桐城诸家、曾国藩、王国维的作品及理论的分析,既勾勒出清代骈文整体发展流变的关键所在,也不乏细节方面的推进,如“《四六金针》非陈维崧撰”、桐城派骈文家刘开生卒年考、王国维“六代之骈语”析论等,皆有独得之见。
《曹雪芹家世新考(套装上下册)》是冯其庸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专题性考论。作者将文物资料与实物对证,并资以实地考察,对曹雪芹的祖籍谱系追踪蹑迹,梳理出完整科学的谱系表。并对每世每房的主要人物作了细密的考论。同时为了说明曹家的兴衰变迁,还对李煦等与曹家有紧密关系的人物作了条分缕析式的梳理,并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如奏折、族谱和文物图版等,作了详尽的考证。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是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多年探索、创新研究工作的总结,系统阐述了作者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思想、技术路线、方法体系及相关应用成果。《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全书原创性强,技术前沿,体现了以下特色:提出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提出了创新的研究模式,即从 点一点 、 点一系统 发展到 系统一系统 的模式;阐述了创新的研究策略,针对复杂系统,提出采用层次化、整合各种组学(包括化学物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和逐步优化的策略来研究 系统一系统 的相互作用;阐述了创新的研究方式,针对化学和生物的复杂系统,提出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相结合、多学科先进技术的整合等研究方式;发展了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化学物质组学、定量代谢
学问是对思想的论证。学问不能没有思想,但做学问的要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对某一思想论证的能力;智慧的增长主要不表现为思想论证能力的增长,而表现为对思想直接获取并举一反三地运用能力的进步。 《战略学札记》是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的新着,由海洋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取名《战略学札记》,并不能理解为作为学科的“战略学”札记,而是作为战略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心得、史鉴、治学、笔记、人物、人生、文艺、字词等方面,形散神不散,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历程。看作者其他大部头着作有利于培养做学问的能力,但做学问毕竟是少数人的事;而读这本札记的好处则是可将其中的思想火花直接用于工作和研究。 全书以半百为节,与广大读者分享。 学问使人成熟,使思想久远;智慧使人美丽,使思想
由王秉钦著的《近现代中国翻译思想史/中外语言文学学术文库》以20世纪近百年来的时间为主线。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时期分析论述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且结合中西翻译思想进行分析。靠前以翻译思想为“经”,以中国翻译思想自身发展为轴心,论述其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品评其科学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以人为“纬”,纵横交错,编织成书。研究、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历史地、辩证地评价、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在翻译目前的地位。
《美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要目的即是从理论上澄清我国学界对它的困惑与误读,推动其实践不断拓展。其次,旨在探索学校教育采取一种新的心理预防手段的可能性。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教育,在关注儿童知识获得、智能提高的同时,亦应采取各类举措加强其人格的健康与和谐。最后,围绕美术治疗展开的研究还能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的借鉴与参考。
《南部新书溯源笺证》是宋人钱易的笔记小说,记唐时士大夫轶事,间及五代。其内容驳杂,来源不一,摘自文集、实录、正史、太平广记等书居多,真伪难辨。《南部新书溯源笺证》即是将书中所收各条目的来源、真伪等一一详加考证辨析,考镜源流,以利学者参考。
宪法及其调整的必要性、司法审查与民主、司法审查和善政、民主与司法审查的间接影响等。
该书是全面阐述虚拟经济理论与虚拟经济领域中各类机构、产品和市场的综合性著作,着重叙述其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该书是全面阐述虚拟经济理论与虚拟经济领域中各类机构、产品和市场的综合性著作,着重叙述其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学问是对思想的论证。学问不能没有思想,但做学问的要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对某一思想论证的能力;智慧的增长主要不表现为思想论证能力的增长,而表现为对思想直接获取并举一反三地运用能力的进步。 《战略学札记》是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的新着,由海洋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取名《战略学札记》,并不能理解为作为学科的“战略学”札记,而是作为战略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心得、史鉴、治学、笔记、人物、人生、文艺、字词等方面,形散神不散,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历程。看作者其他大部头着作有利于培养做学问的能力,但做学问毕竟是少数人的事;而读这本札记的好处则是可将其中的思想火花直接用于工作和研究。 全书以半百为节,与广大读者分享。 学问使人成熟,使思想久远;智慧使人美丽,使思想
本书由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新世纪部分文章中选出。本书作者认为,《红楼梦》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凡会心处常有诗意美感在,它能开阔人的眼界,提升人的精神。作品的不朽价值无论是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无不仰赖其审美品格来实现。这是她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因而有关作品本身包括人物开掘、情节剖析、意蕴阐发等文章是本书的主体。作者在《红楼梦》这一精神家园中不懈地寻觅,探求艺术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所发皆为真诚的“会心”之言。
罗根泽先生的代表作《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中国现代学术目前三部文学批评史经典之一,与其他两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鼎足而立,各具特色。本书所述上自先秦,下讫两宋,盖分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两宋六篇,以材料丰富、体例完善为其突出特色。作者以诗话文评为山铜,以文集笔记为沙金,搜罗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得结论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综合体",按古代文学理论在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为几大阶段。再把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文学批评现象适当分类;或以文学论点为中心,或以文体演变为中心,或以文学流派为中心,分别叙述。由此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本书将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由此将本国的材料跟外来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处处抓住要领,详
《实用血气分析及酸碱紊乱治疗学》是关于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及临床治疗医学的专著。《实用血气分析及酸碱紊乱治疗学》共32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动脉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包括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的概念、肺气体交换、血氧及其氧的运输、酸碱平衡调节、红细胞内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紊乱时脑脊酸碱调节、血气分析测定方法、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分析判断和临床治疗等。介绍了多学科及多种疾病动脉血气变化和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对急危重病患者尤为实用,同时对血气及酸碱平衡监护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其内容丰富,技术新颖,资料翔实,观点,理论系统,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 文字叙述深入浅出,条目清晰,图文并茂。内容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实用性强。《实用血气分析及酸碱紊乱治疗学》不仅对
唐代的唱和诗,是一种以交往为目的,以应制、同题、赠答、联句为手段,展现诗人交往关系的诗歌,它的发展,与唐代历史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