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本次推出第八辑,共6种。 2.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4.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王船山读通论论舆宋论,为船山遗书史类中之雨种。遗书旧刻祇有零种单行,不成都帙,其板早,绝,清道光时,船山裔孙名世全者,始谋汇刻各种,新化邓氏实主其事,然亦祇经类十八种,板复旋毁。至同治初,湘乡会氏重刻于金陵,则于遗书搜访较备,经史子集四类皆有。由刘毓崧张文虎等参舆校鲜。惟书中凡触及当时忌讳者,或加改窜,或留空格。而史论两种,因诵习者众,流传颇广,坊间多有翻刻,石印排印,不一而足,耍皆自金陵刻本出。今兹校点,郎用金陵刻本为底本。二十年前,马宗霍,先生尝先后获见衡阳刘氏、邵阳曾氏所藏船山遗书抄本若干种,史论两种适在其内。因借抄本就刻本对雠,则空格之字皆全,改窜之迹亦显。比连写为校记,初未示人,士彦此次承中华书局之约,从事整理,实得力于此校记。过刻本有空格而抄本不空者,郎据以补之
本书收录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均撰写于抗战之时。亦为忧患之书。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后书是前书的姊妹篇,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三篇之中。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皇宋十朝纲要校正(套装上下册)》是记载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相、参政、枢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载科举之年取士数与州府废置。然后按年代顺序记朝廷大事。《四库全书》虽未予著录,但其中间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未载之史料,是宋史研究的基本书之一。《校正》为本书的首次整理,足资研究者阅读利用。
章学诚著作《文史通义》想挽救当时的学风。他在《上辛楣宫詹钱大昕》的信里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越。”他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群书治要选注》编者整理归纳《群书治要》全书主旨,选取书中最精彩、最经典、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部分,精译精校,再译成白话文,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提供方便。《群书治要》是唐朝贞观年间魏徵、褚遂良等贤臣,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编辑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1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也是一部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该书全面、精练、准确地介绍《十三经》与《二十五史》的书名缘起、编纂始末、刊刻流布、内容特点、学术成就、思想影响、研究状况等各个方面;各篇论述尽量用通俗易懂、流利畅达的文字书写;作者以自己丰富的学术积累、深切的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阅读本部经书或正史的心得与方法;每篇字数原则上限制在三万字以内(个别的适当增减)。在遵守基本体例统一的前提下,不追求全稿的文风统一,而是由作者利用自己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根据本书的特点和作者自己的见解,自由挥洒,呈现出作者个人的撰写特点;注释采用随文括注的形式,简明清楚;每篇之后推介十种左右参考书目,以期为年轻学子或经史爱好者指示门径。
《宋论》是明末清初 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的一部史论名著,是根据《宋史》所载史实所进行的历史评论。《宋论(上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共15卷,按帝王庙号进行分卷,每卷下少则一篇,多则几篇文章,每篇一个主题,首尾完整,内容独立。是一部流传广泛,具有很高价值的史论名著。
《六韬 隂谋 鬻子治要合刊》,是群书治要五十卷里面第三十一卷。《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3]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鬻子》作者是
《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套装全3册)》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是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9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征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魏征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