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村全书》是清初重臣、一代名儒李光地的文集汇编。全书共分十册,收录了李光地著述二十二种、共一百六十三卷,包括《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尚书解义》、《诗所》、《四书解义》、《春秋?余》、《朱子礼纂》、《古乐经传》、《榕村语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
《说文解字》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中文必借的工具书。东汉许慎撰。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后经北宋徐铉校定,将每篇分为上下二卷,共三十卷,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即为当前通行本。
《清经解》,即《皇清经解》,又名《学海堂经解》,始刻于道光八年(1828)八月,两广总督阮元命学生严杰任总编。道光六年(1829)九月,阮元调任云贵总督,刊刻事交付广东督粮道夏修恕接办,严杰仍任总辑。道光九年(1829)九月,全书刻毕,共收七十三家,一百八十三种著作,凡一千四百卷。咸丰七年(1857)九月,英军攻粤,书版毁失过半。咸丰十年(1860),两广总督劳崇光等人捐资,补刻数百卷,增刻冯登府著作七种,计八卷,即 咸丰庚申补刊本 。同治九年(1870),广东巡抚李福泰刊许鸿磐《尚书札记》四卷,附诸《皇清经解》之后,是为 庚午续刊本 。 《清经解续编》,即《皇清经解续编》,又名《南箐书院经解》,光绪十二年(1886),江苏学政王先谦仿《皇清经解》体例,搜集清代乾嘉以后经学著作及乾嘉之前为《皇清经解》所遗漏者,辑
本书为作者与同僚吴瀚涛一同乘船从上海出发,沿长江前往重庆,为轮船招商局考察该局所属沿途各分局商贸、航运、房地产租赁等经营状况时所作日记。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当时航运、造船、税制、进出口贸易、工业、矿产、中药材、丝织、茶叶、玻璃等经济状况,以及民俗和自然风光等。《长江日记》原抄本系用轮船招商局专用九行稿笺誊写,毛装一册,约三万五千字。由何谨堂清缮二册,一册拟寄澳门郑官应阅定转呈盛宣怀鉴核,一呈局总沈能虎和三董公阅。郑官应档案中收藏的为前者。由于首次溯长江而上考察,记述远较其《西行日记》详尽,内容丰瞻,文字雅朴,时发议论,笔带情感,是郑氏日记中最富文学色彩的著作。此次出版,为原书影印加上排印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