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称舜(一五九四――一六八四),字子塞、子若、子适,号卧云子、花屿仙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清之际的戏曲家。明崇祯年间秀才,入复社,并参加了祁彪佳等组识的枫社。清顺治六年被举为贡生,官松阳县训导,任上兴利除弊,廉正有声,顺治十三年力辞归。父孟应麟,字文叔,万历甲辰以明经授兖州别驾,为人廉正不阿,有政声。史称尧,天启丁卯举人。 本书得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项目资助,项目名《孟称舜集辑校》,后因孟称舜的《史发》及版,诗文词附录于后。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
《韵会》内容博大精深,编撰方法亦精审科学。收字以平上去入分类注释反切音读、汉前古字书经书中的字义,字体演变,经典文赋中的使用等等。就韵字的收录而言,每个韵字都注出来源,并且统计出数目来。卷首《凡例·韵例》交待总数,分卷又有记录。编撰者心中有数,读者心中有数。卷秩浩瀚,内容宏富,引书广博。 《古今韵会举要》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一部大字典,淸代学者对《韵会》的成就归纳出四项:一、“通文字之源流”;二、“明经傅之假借”;三、“厘正字体”;四、“所引经传往往有古时善本,足以证今本之讹者。”今天的语言学界对《韵会》在中国音韵学史和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也越来越看重。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在中国传统上是“小学”,即最基础的学问,我们且看一看古人对于最基础的学问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