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由李宏伟,张景峰,魏迎春等编著
约瑟夫·威廉·透纳,是18-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享有绘画界莎士比亚的美誉,对19-20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形成影响深远。本书集有关透纳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收藏和历史追溯为一体,完整呈现了透纳在现代文明演进中的创作全貌和思想影响。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渠敬东撰写的长篇研究导论(约11万字),从风景画与自然观分析入手,深入讨论了透纳思想中的风俗、历史、神话和自我的艺术表现形态,使得透纳的伟大作品在思想史的角度得以完整呈现。2.系统整理了透纳版画制作的历史,梳理了19世纪版画发展及艺术表现的脉络。3.将渠敬东收藏的300余幅版画整理成图录,高清图片与作品体系和题材风格均得以系统呈现。4.附有著名版画家小传等信息,供读者便览。总之,这是国内第一部将透纳研究和专项收藏相结合的学术作品。
山西东屏太行,西濒黄河,北通塞外,南控中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献丰富、文化遗产厚重,形成了兼容并包、积淀深厚、韵味独特的晋文化。山西省政府决定编纂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山西文华》,以汇集三晋文献、传承三晋文化、弘扬三晋文明。 《山西文华》力求把握正确方向,尊重历史原貌,突出山西特色,苍萃文化精华,按照抢救、保护、整理、传承的原则整理出版图书。丛书规模大,编纂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特将有关编纂则例简要说明如下。 一、《山西文华》是有关山西现今地域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分“着述编”“史料编”“图录编”。每编之下项目平列;重大系列性项目,按其项目规模特征,制定合理的编纂方式。 二、“着述编”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山西籍作者(含长期在晋之作者
《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由张景峰,魏迎春,李宏伟编著
《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由张景峰,李宏伟,魏迎春编著
《瓜州东千佛洞.外景、第4、6、8窟》由魏迎春,张景峰,李宏伟编著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整体、每身造像的全貌及细部特征、壁画的全景画面及局部画面等。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整体、每身造像的全貌及细部特征、壁画的全景画面及局部画面等。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整体、每身造像的全貌及细部特征、壁画的全景画面及局部画面等。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整体、每身造像的全貌及细部特征、壁画的全景画面及局部画面等。
《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内容主要包括赖少其生前所有的版画作品和文献史料的研究,以介绍赖少其的艺术经历与创作成绩为主,主要展示了赖老近三百余幅版画作品。以真实的面貌客观地呈现了赖老在艺术上所做出的可贵成绩,是迄今为止全面、充分展示赖少其版画文献成就的珍贵书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深入地探讨了赖少其版画艺术的风格特色和他坚持不懈从事版画创作50年的“木石精神”,是研究其美学理念、思想内涵、传承开拓、创新发展的“艺术痕迹”。此次是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结合北京、上海鲁迅纪念馆等艺术馆首次将赖少其生前所有的版画作品和文献史料整理出版,弥足珍贵,这次将版画出版,对我省的文化艺术界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对为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也有重要的意义。
“国美之路大典”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以来到2016年重要的建筑类历史文献、先贤名师论文选编。全书文字约35万(不含图片),图片约220幅。 杨奇瑞主编的《国美之路大典(雕塑与公共艺术卷雕塑中国独乐)(精)》是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卷的第三册,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详细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这段时期的教学和创作的风貌,雕塑系在教学与创作上大胆改革创新,创办了许多新兴学科,大大扩展和丰富了雕塑教学,本书着重名师个人风采,强调教师在教学与创作中的引领作用,全书以雕塑系名师充满个人探索与思考的作品图片和重要文献等勾画出这段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的时代面貌。书中许多珍贵图像资料为首次面世。
“国美之路大典”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以来到2016年重要的建筑类历史文献、先贤名师论文选编。全书文字约35万(不含图片),图片约220幅。 杨奇瑞主编的《国美之路大典(雕塑与公共艺术卷雕塑中国铸魂)(精)》是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卷的第二册,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详细记录了新中国成立早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和创作的风貌,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雕塑系在教学与创作上大胆改革创新,涌现了许多引领全国美术思潮的作品,全书以雕塑系名师沈文强、潘锡柔、杨奇瑞及相关重要展览的历史文献和作品图片等勾连起这段辉煌的教育史。书中许多珍贵图像资料为首次面世,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近代美术史料读本。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包括介绍寿山石的历史,寿山石的品类,寿山石的雕刻技法以及寿山石的文化传承脉络,从大的方向对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做一个解读和介绍。下篇则从作者自身创作入手,对寿山石雕的当代发展、各个流派以及寿山石雕创作做一个详细的阐述,其篇章包括寿山石雕的当代符号,个人的寿山石雕创作及寿山石雕创作纪。本书专业性和通俗性并重,既传播了寿山石雕知识,又提升了寿山石雕艺术内涵。
造像泛指各类崇拜的神像,属于宗教艺术范畴,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持续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发展,造像艺术品市场在不断地升温,也不断刷新成交量和价格记录,造像以其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逐渐被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作为家居摆件装点自家的书房和客厅,追求艺术氛围和文化品位,艺术品市场更是受到了强力的追捧与关注。因此,如何欣赏收藏造像,成为当下很多造像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收藏家关心的话题。 《像虔(中国古雕塑艺术精选)》共收录了唐、宋、元、明、清各时期60多件造像,多以木造像为主,也有夹芝造像,题材比较丰富。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共享和感受中国古代造像艺术之魅力,蒋忠来先生携朋友们以多年旧藏,整理成册著书立说,编写《像虔(中国古雕塑艺术精选)》一书,旨在对古雕塑造像加以保
《艺无界·心相通:庆祝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油画、雕塑、陶艺作品集》是一本油画、雕塑、陶艺作品集。收录了当今百余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其中在油画作品部分中,收录有罗中立的《故乡》系列、马常利的《山野之秋》、潘义奎的《新疆姑娘》、石自东的《鸢尾花之花朵与果实》、刘兆武的《长白山下的风景》等;在雕塑作品部分中,收录有曹春生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吴为山的《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殷小烽的《万物生长》等;陶艺作品部分,收录有姜波的《迁途——当代婴戏系列》、朱乐耕的《中国牛》、白明的《大地似绸》等。
《瓜州东千佛洞.第2窟》由李宏伟,张景峰,魏迎春等编著
《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由张景峰,李宏伟,魏迎春编著
岩画,是人类早期以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化的基因。重新去找回它,就是重新找回我们人类历史的足迹、人类文化的滥觞、图像文本历史的源泉。岩画展现出了人类起源时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以及交流样式,它生生不息,烙印永存。所以对岩画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早期图像文化研究的一个肇端。在“中华图像文化史”系列丛书中的这部《岩画卷》(下),则主要是对西藏自治区岩画、中原地区岩画、西南地区岩画、东南沿海地区岩画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尤其在全书的最后对岩画图像的现代魅力进行了展开论述,认为岩画早已超越时空、地域、国界,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基因。
本书汇集中国明清版画、日本浮世绘、欧洲铜版画三种不同文化属性的版画,重温东西文明交流的“丝绸之路”,以版画形态的感性展示上升到理性思辨,重温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赋予历史符号以当代意义。同时,本书还配有5国知名专家学者撰写共7篇文论,深入展开东西方美术交流和比较研究,全面介绍亚欧各国版画特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