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读本。全书由前言、凡例、目录、词目表、辞典正文、附录、分类词目索引七部分组成。所收敦煌石窟知识及相关词条共计1400余条,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以方便读者查阅。随文插图80余幅。附录由敦煌历史年表和敦煌石窟编号对照表两部分组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敦煌学大辞典》《佛学大辞典》《宗教辞典》等一批工具书和《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莫高窟窟前殿堂遗址》《敦煌建筑研究》《中国石窟》《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壁画全集》《敦煌学》等前人研究成果中的相关内容,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晚明的版画书籍与出版文化向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书借助风格学和图像学的分析,以及社会学、文化史等相关领域的支持,对晚明时期的版画、书籍和商业印刷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以版画印本的生产为联结点,观察出版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演变。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所谓的“版画的黄金时代”表象之后,万历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徽州风格”为主体的书坊逐渐摆脱掉逐利而印的出版目的,并向士人审美和文化时尚靠拢,而这也间接反映出明代后期商业及社会文化上的深刻改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徽州风格的形成与扩散。二、版刻与绘画的互动。三、复制传播的图像和寄托个人意图的“版画作品”。四、图像的审美趣味与晚明的城市文化。五、晚明的刻书体系与出版流程。
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亲手雕琢的雕像,宽宏大量的神赋予雕像以生命,一个形象由此能够自主地存在,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其他事物或人。本书作者斯托伊奇塔认为,这也许是西方艺术目前的第一个拟像,从奥维德的神话出发,经由原型与替身、真实与非真实、模仿与拟像等概念,他追溯了皮格马利翁神话在西方艺术史中数次变形的踪迹,广涉绘画、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
城市雕塑,上海的一张重要艺术名片。上海各时代留存的雕塑作品,处于城市空间之中,与城市中的人关联密切,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本书选取了上海这座城市中多种风格的雕塑,着重关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这样一座生长的城市所产生的意义。每一座雕塑都将其自身实体以及象征属性根植在城市景观中,这些雕塑为读者更好地去阅读理解这座城市,并同时在这个复杂的城市结构中去了解“雕塑之美”提供了可能。书中列出上海城雕发展年代线与5大城市雕塑分区示意图,从年代、尺寸、作者、材料、位置等对81座城市雕塑进行了介绍与解读,辅以交通指南方便读者阅读游览,更有185张精美城市雕塑作品照片。希望读者可从一个更广阔且多方位的视角来观察上海这座城市的雕塑与多彩丰富的景致。
晚明的版画书籍与出版文化向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书借助风格学和图像学的分析,以及社会学、文化史等相关领域的支持,对晚明时期的版画、书籍和商业印刷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以版画印本的生产为联结点,观察出版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演变。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所谓的“版画的黄金时代”表象之后,万历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徽州风格”为主体的书坊逐渐摆脱掉逐利而印的出版目的,并向士人审美和文化时尚靠拢,而这也间接反映出明代后期商业及社会文化上的深刻改变。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徽州风格的形成与扩散。二、版刻与绘画的互动。三、复制传播的图像和寄托个人意图的“版画作品”。四、图像的审美趣味与晚明的城市文化。五、晚明的刻书体系与出版流程。
本书以河南开封市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考察木版年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现实状况,对年画技艺及相关的人和事展开了讨论。关注生活中的木版年画,将木版年画与人(生产者、消费者、张贴者、收藏者、研究者)联系起来。把木版年画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考量,挖掘地方性知识,理解木版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位置、作用与意义等。抓住年画这一个案,形成对其贴近生活的研究,考察其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存在的意义。着重考察田野作业中的人和事,呈现相关人群的生活和情感,把民俗生活骨子里活泼泼的生命气息展现出来,并在民俗志的写作方法上进行探索。
“姑苏版”又称“苏州版”,是指明清两朝在苏州地区印制发行的版画。它是继武林版画和金陵版画之后,我国传统版画历 又一个耀眼的高峰。“姑苏版”在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批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木版画作品,这些作品讲究透视,运用排线表现影调,场面宏大,制作精致,且大多收藏在日本。日本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这批受到洋风影响的“姑苏版”作品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批作品是“姑苏版”的典型代表,是兴盛期的标志。《洋风姑苏版研究》作者张烨认为,这批可称为“洋风姑苏版”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融合了中西方绘画,在内容上也杂糅了大量的风俗人情,形成了不同于文人画和乡村民间绘画艺术的全新艺术特色。《洋风姑苏版研究》分析其特殊形态和功用,这些作品应该是以日本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外销类型作品。
全书分为五章,详细梳理了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对雕塑研究者和喜爱雕塑的朋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本书重点在于梳理当代艺术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同时也会关注艺术生态的关系和状态,其意义不仅在于立足全球化的视野,凸显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意义与时代追求,而且,需要建构一种主导性的当代文化观念与价值尺度,使其在未来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成为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向日葵印花、八芒星图形、渐变色的猫咪……你可以在刻板上雕刻出任何你喜欢的图案,并将其转印到纸张或其他表面上,制作出专属于你的版画作品。作者埃米莉将带你熟悉版画入门的准备工作,掌握制作简单图案的基础技法,再逐步进阶到用水彩颜料、织布等综合材料进行创意制作。你可以在本书的指导下创作出口袋杂志、布面墙上挂饰等兼具实用性与仪式感的小物件,更可以融会贯通地综合使用书中的多种技巧,或者用其他的材料尽情地进行艺术创作。书中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和清晰展示创作过程的插图相得益彰,零基础的新手和略有经验的爱好者均能从中有所裨益。《版画也能这么玩》系列第二弹,乐趣继续,玩法升级。总结拼图压印、色彩渐变等技巧要点,指导版画制作全过程。分享变废为宝的趣味方法,赋予问题作品新生命。多位美国当代版画家倾囊
在《雕塑的语言》中,雕塑家威廉·塔站在艺术创作者的视角,以雕塑家专享的体验,通过批评家般清晰的文字,讲述了一场从罗丹开始悄然发生的,几乎与雕塑本身等同重要的艺术运动——这场运动重塑并赋予雕塑全新的意义。自1974年抢先发售出版以来,《雕塑的语言》在欧美各国成为雕塑行业中经久不衰的推荐阅读手册。此次中文版补充了作者自80年代以来的数篇论文及访谈,从而为当今的中文读者提供了更详尽、全面的理论认识和历史图景。
本书为“走读山西”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以山西古代壁画为研究对象,从美术、考古、历史、社会、地理、建筑等角度,展现山西古代壁画丰富厚重的历史,内容覆盖了汉代壁画、北朝壁画、唐朝壁画、金元壁画等内容,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壁画,唤起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
本书是介绍世界奢侈品知识的普及读物。书中精心收录了160余款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奢侈品,代表了世界奢侈品行业的突出成就。编写团队着重介绍了这些奢侈品的面世时间、市场售价、背景故事、设计特点等知识,并配有精致美观的插图,尽力展示其内外风貌。 本书体例科学简明,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奢侈品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本书为“走读山西”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以山西古代壁画为研究对象,从美术、考古、历史、社会、地理、建筑等角度,展现山西古代壁画丰富厚重的历史,内容覆盖了汉代壁画、北朝壁画、唐朝壁画、金元壁画等内容,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壁画,唤起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
本书是介绍世界奢侈品知识的普及读物。书中精心收录了160余款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奢侈品,代表了世界奢侈品行业的突出成就。编写团队着重介绍了这些奢侈品的面世时间、市场售价、背景故事、设计特点等知识,并配有精致美观的插图,尽力展示其内外风貌。 本书体例科学简明,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奢侈品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浮雕在造型艺术里是较少被提及的,也可以说是美术的“边缘学科”。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介于雕塑和绘画之间的一种造型艺术,优秀的浮雕作品充分发挥了这二者的长处,既能呈现绘画构图的平面性,又可以呈现雕塑空间的立体性。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世界壁画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浮雕作品出现,只是每个历史时期它的学术称谓与所呈现出的艺术形式有所不同。纵观东、西方壁画史,浮雕壁画所占据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这些优秀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主题性,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背后都倾注了艺术家们的大量心血。在这些硕果累累的艺术成就基础上开拓创新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它需要时间的沉淀,一个漫长的知识储备与积蓄过程。那么,对于一名从事浮雕壁画的工作者来说,面前所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但同时
全书分“砚边独白”与“我说我印”两个板块,收入作者书法篆刻临摹及创作自述文字54篇,约20万字及大量图版。作者以散文随笔文体,写成艺术研究文字,可读性极强,既无论文之艰涩枯燥,又非文化散文类的文字而游离于书法篆刻本体之外。作者在本真自然、朴实无华的文风中,传递出数十年书法篆刻创作中的深刻体验,及在深入历史、立足当代中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深刻认识及独到见解。全书图文互证,读者将在轻松的阅读中渐入书法篆刻艺术的幽深之处。
《文脉千载:题咏吴为山写意雕塑》选用了吴为山中华文化名人系列雕塑照片74幅,上起炎黄等中华人文始祖,下迄齐白石等现当代文化名家,囊括了文学,哲学,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代表性人物,集中反映了吴为山写意雕塑的面貌。此书以当世古典诗词作家题咏吴为山写意雕塑之中华文化名人系列塑像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名人的斑斓多彩。“写意雕塑”理念为吴为山所提出并践行,其立意为把中华美学的写意精神融入雕塑,使其作品在在文化特征上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本书92首诗词的作者,包括张桂兴、杨逸明、高昌、张力夫、李葆国等多位诗坛耆宿,其入选本书的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属上乘之作。同时本书也收入了多位90后作者的诗词,展现了当代古典诗词创作上的青春活力。
《来自文物的声音(英文版)》收录了作者为宁夏博物馆各文物撰写的英文解说词,并配以文物的图片。书稿分为两部分内容:史前至清朝的宁夏通史及宁夏岩画,两部分内容完全按照宁夏博物馆宁夏通史展厅与宁夏岩画展厅的参观顺序设计排版,可以使读者初步了解宁夏历史及特色。
《铜版画》内容共分为:铜版画的原理及特征、铜版画的演变与发展、铜版画的工具与材料、凹版画的刻制技法、凹版画印刷几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雕塑运用的工艺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雕塑工艺与制作技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精美的雕塑可体现出地区艺术水平和文化水平,因此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雕刻出更有价值的雕塑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 《现代雕塑工艺与制作技法的创新实践》主要阐释了现代雕塑的基本理论、现代雕塑的工艺设计;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代雕塑中的泥塑工艺制作、现代装饰雕塑的工艺与制作技法、现代石材雕塑的工艺与制作技法、现代陶瓷雕塑的工艺与制作技法;最后,对现代雕塑工艺制作技法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介绍。 全书结合雕塑应用的实际需要,加强针对性,注重实用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对雕塑工艺方面的知识阐述,又介绍了雕塑技能训练实践的有关内容,突出了现代雕塑创作的多样性,
本教材分八个部分。以丝网版画的制作技术为切入点,分别介绍了水印丝网版画的各种制版方法;比较详细的举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版的基本方法;比较详细的举例介绍了水溶性颜料印刷方法,特别介绍了分色阶印刷的技巧特点;介绍了丝网印刷的各种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介绍了丝网印刷在商业和工业中的广泛用途;最后精选了十多幅国外丝网版画作品以供欣赏。该教材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或许会有一点益处。 这部教材适合艺术院校学生及丝网版画爱好者使用。
本书是中国首届雕塑博士钱云可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学习木雕的工具书,该书积三十年的木雕创作经验、二十年的木雕教学成果,由浅到深、由简入繁、系统地阐述木雕课程所需掌握的基础技能与创作过程,并通过木雕作品的解读与欣赏带动木雕基础技能的巩固与拓展。有别于一般的技法工具书,本书侧重于同学木雕创作思维的培养。
本书为著名版画家王琦之子王炜追忆20世纪23位版画先驱人物的文集。这23位是自新兴版画运动以来的中国近现代最享誉盛名的版画推动者或版画家:鲁迅、罗清桢、李桦、野夫、胡一川、江丰、力群、陈烟桥、张漾兮、杨可扬、刘岘、赖少其、邵克萍、黄新波、彦涵、黄荣灿、李少言、王琦、古元、沈柔坚、荒烟、牛文和赵延年。作者把记写的这23位版画先驱比作23个人的天空,意指他们虽都走在时代前列,但每个人的艺术经历却各不相同,由此也撑起了他们每个人的生命与艺术的天空。艺术都是他们每个人的天空,在新兴版画的开创性上他们都绽放了各自不同凡响的生命璀璨与光华,他们因对新兴版画的开拓也都书写在了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变革的历史之中。 本书是从作者与他们接触的独特视角,展开了对23位版画先驱的记述。这让人们在展读之余由然蒙生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