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买到合适的BJD假发难如登天,一金难求?那就翻开书一起学习假发的制作技法吧。雁焱、眼镜熊的小剪刀、生生SuPinE、脆皮、旅人5位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联手,将自己的心血和心得凝于此书,书中分享了从假发的基础手法开始过渡到完整的制作案例内容。全书共包含9章,分别讲解了假发材质和准备工具、假发的基础手法、假发存放与保养、眼睛制作教程,以及24个男女款假发制作案例。风格多变,涵盖了古风、现代风、二次元风、古典欧风等。此外,随书附赠12个假发案例教学视频。语言通俗易懂,图文步骤详细,简单易上手。
孟晖,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自2000年研究古代物质史,她着力于对古代女性生活的研究,遍涉香事、首饰、传统工艺、饮食、化妆品、生活风俗……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唇间的美色》《古画里的中国》《花点的春天》《美人图》,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使稿》,译作《西方古董欣赏》(与人合作)等。
本书约30万字12章,就中国手工纸的传统技艺,按其生产过程进行了详尽地记录与描绘,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定义、生产、原料、纸药、制法和手抄加工,以及一整套生产工序(包括浸泡、灰腌、蒸煮、洗涤、漂白、打浆、抄纸、压榨、干燥、整纸)等,还附有插图166幅,参考书目72部以及综合索引301条。本书可供宣传文教、文旅考古、造纸印刷等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社会读者参考学习。
本书采用以实物遗存为研究对象,参阅档案记载,对清代皇宫内檐装修进行较为系统、细致的研究。本书将皇宫室内装饰置于艺术史的范畴下进行探讨,构建起内檐装修研究的基本框架。
古籍刻工一直是传统文献学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本书在广泛搜集与整理数千条清代刻工题名的基础上,通过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将刻工群体置于出版、文化、艺术等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加以考察,并对清代书籍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收集了200多幅经典壮锦,从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构图、自由构图4个方面展示壮锦图案富有特色而强烈的表现力,这些图案最终又运用到现代生活中,通过壮锦文创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本书主要从图案这一形式语言着手,通过富有新意的排版,展现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希望让读者在对这些图案喜爱的同时,达到传承与保护壮锦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书中的壮锦图片均来自作者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让本书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观赏、收藏价值。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欣赏篆刻的书。作者将有关篆刻的知识按主题分解,包括篆刻的起源、分类、形状、材料、类别,以及构成印文的内容、字体、图像和边款等,每个主题分专章介绍,同时提供大量精美图片,使读者获得直观感受。*后对历代著名的篆刻家与篆刻作品进行了具体的风格分析,使读者对篆刻作品能有整体的把握。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 国学 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 传统文化 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 国学 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 传统 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
第六代泥人张传人张宇所著《有相之道:浅述雕塑之技》以天津泥人张绘塑及技艺作为核心,将其作为中国传统雕塑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与西方雕塑文化进行比较和总结,具体详细地分析了中西方雕塑方式和思想特点的不同点,重点介绍了我国传统雕塑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创新思想的进步。本书以中国古典雕塑的传承者、创作者、研究者的视角,结合了大量珍贵的史实资料向读者呈现了东西方雕塑的技艺、技法和变化及发展。在书中,读者可以通过文字对东西方雕塑的起步、发展到成熟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是一部研究东西方雕塑技法的专业书籍,更是一本展现天津泥人张技艺及传统雕塑艺术作品集,不但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且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兼具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民间工艺是民众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机械技术广泛应用,消费市场开放扩大,给民间工艺存续及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民间工艺从实用性为主的生产生活技术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民众传统生活方式和质朴审美趣味的体现,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民间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民间工艺在适应时代需求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流变,反映了社会变迁对民间社会的深刻影响,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在历史传统与现代生境双重关系中的能动性,也是地方性民间传统社会谋求与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双向对话,与更大文化圈层进行艺术交流、寻求认同与共鸣的载体。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激发国民对珠宝首饰消费的热情,人们对饰品的审美、情感与精神需求也在日益提升。近些年,新的商业与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趋势下,对首饰设计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和综合,不仅要具备设计和制作某件具体产品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与系统性的工作方法,以满足不同商业的消费及情境体验的受众需求,为此我们策划了这套《首饰设计与工艺系列丛书》。本书是关于首饰制作中金属工艺技法的图书。全书分为8章:第1章讲解了金属工艺的特征、分类及基本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第2章至第7章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分别讲解了基础的金属工艺技法,包括金属的测量与裁切工艺、金属的锯切与钻孔工艺、金属的锉修工艺等,金属接合过程中使用的焊接工艺和冷连接工艺,金属成
《郭文安微雕艺术》主要讲述了: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独具风格的——种特技。究其根源,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甲骨文,足见其成熟的雕刻技巧,其“字体小如芥籽,笔画细若秋毫”须借助五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得以辨识。然历代所留传之微雕作品寥若晨星,此类技艺如今已成绝技。 微雕以微小精致的技巧展现艺术的神韵,作品愈小巧越珍贵,是微小中见宏大的袖珍艺术品。微雕艺术分为微雕与微刻两类。微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立体技法;微刻意指平面线刻,刻后并着色的平面刻画。 创作微雕作品不仅要有金石绘画的基础,而且要具备扎实的雕刻技巧。雕刻时,肉眼无法看清笔划,主要靠腕力指力的触感。作者在创作之前,必先打好腹稿,巧妙布局,而后排除杂念,以手、眼、功尽弃。这便是“神雕意刻”,又为“意念雕刻”。
本书通过中英文对照方式简述了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历史,阐述了蜀绣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历程,分析了蜀绣传统工艺、材料、产品类别等,图文并茂地解析了蜀绣针法技艺,通过蜀绣典型案例解析了蜀绣绣法技艺,介绍了部分蜀绣大师及作品,简要介绍了蜀绣作品鉴赏方法。
身处消费社会的语境之中,土家族民间工艺在各种外力的冲击和消费逻辑的裹挟之下,其能指和所指发生了断裂,原初的功能、审美、编码、叙事等意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在消费语境“符号化”的存续中,土家族民间工艺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的“拟真符号化”和以保护为目的的“本真符号化”的不同形态。然而,两个阶段的符号化形态,都是消费文化对它的异化。我们只有认清消费社会复杂的文化语境,搞清楚其背后的发生机制,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以传承、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民间工艺,才能让其融入新的时代而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在此过程中,70年间,在以钟敬文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代民俗学人的共同努力下,趁着国家发展的东风与文化保护运动的开展,中国民俗学亦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正在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回顾中国民俗学7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民俗学70年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梳理民俗学参与国家社会建设的过程,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为此,本书选取了2019年全年发表在各期刊杂志的民俗学优秀论文合集出版。目的如下:一、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等做全面总结,为今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对重要的民俗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汇总,以便相关
骨雕和贝雕是人物或者人物所扮演的神灵们身上佩戴的一种装饰品。骨雕和贝雕虽然都是装饰品,但二者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区别。
近代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和中西文化的融合,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衣着样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但在巨大的文化惯性下,传统的图案审美在社会中仍有延续和发展,并在题材及造型特征上有所突破创新。传统的江南民间刺绣图案蕴含了深厚的传统礼教观念和社会德育功能,在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刺绣图案的形式美感逐渐大于审美内涵,图案成为人们表达自我,追求时尚的符号。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从单一审美体系到多元审美文化融合共存,并最终走向审美整合的发展路径。二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探讨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近代社会中的社会功用。
本书以汉唐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融合为基点,研究汉唐时期丝绸纹样艺术及当代各领域的设计实践。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丝绸之路上的汉唐丝绸及丝绸贸易;多元文化交流下纹样艺术的传播与融合;汉唐丝绸装饰纹样的类别及构成;丝绸之路影响下的汉唐丝绸纹样艺木特征及装饰法则;汉唐丝绸装饰纹样的审美思想;丝绸装饰纹样的活化实践。本书结合汉唐人文环境、文化交流、设计思想,从艺术学和美学角度探讨汉唐丝绸纹样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思想,以汉唐丝绸纹样现代活化实践为目标,探寻其在当代艺术领域创新应用的路径和方法。
孟晖,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自2000年研究古代物质史,她着力于对古代女性生活的研究,遍涉香事、首饰、传统工艺、饮食、化妆品、生活风俗……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唇间的美色》《古画里的中国》《花点的春天》《美人图》,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使稿》,译作《西方古董欣赏》(与人合作)等。
本书是 研究荆楚地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 部专著。作为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究领域的一部著作,本书对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门蓝印花布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深入分析。本书主要围绕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问题,从概述、技术工艺、艺术内涵与文化特征、遗存的分析及保护技术、创新应用与传承复兴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中国古代蓝染植物考证、蓝印花布发展脉络、型版印花起源、花版制作“断刀”技术、蓝印花布图案艺术、现代数字化保护技术、现代服饰创新等进行创新研究,以 加客观、真实的视角反映荆楚地区传统染织技艺和染织文化,这对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弘扬、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本书选题植根于民间,内容丰富,视角新颖,有利于广大民间艺术爱好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者
《中国德化:陶瓷文化与作品赏析》以德化在中国陶瓷发展目前的重要成就为起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德化陶瓷的发展历程、装饰艺术、烧制技艺,并以流畅的行文对德化瓷塑名家的作品进行精彩而独到的点评。
【新华书店旗舰店】 高维增长.2,企业经营的52条黄金法则,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佚名 原价 ¥99.0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1-01
【新华书店旗舰店】 职前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贾梦英 原价 ¥109.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