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 ★这是一场穿越历史,寻访颜色的旅程 ★中国人色彩的一天,在书中化作衣食住行 ★中国传统色领域丰碑之作 ★探寻中国传统色彩奥秘扛鼎之作 ★一部穿越千年的中国色彩美学史,解锁华夏文明视觉密码中国传统色的丰碑之作 ★寻回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色彩 ★以故事讲颜色,以颜色溯历史 ★色彩美学是生活方式的直接表达 ★色彩美学在中国是物质和观念的融合 ★将色彩具象为文物,引我们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本书以时间为轴,以色彩为线,串联起中国美学、工艺与思想,追溯中国色彩美学源头。全方位呈现千年历史中,色彩在祭祀、文学、绘画等多领域的演变历程,让我们领略到色彩与权力、文化、生活的紧密交织。 从夏代绿松石色到明清精致色彩,各时代色
《江苏地方文献志》,原名《江苏地方文献书目》,现收入《江苏文库 书目编》,收录图书种类增加至6100余部,删除了部分误收图书,更新了部分图书版本,调整了部分图书 书名,以期更好地展现江苏文献面貌。本书全面调查、系统整理江苏曾经的历史书写,收录截止2013年江苏省所管辖地区,以1911年之前出版或形成为主的,有关江苏历史、 地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文学、语言、艺术、科技、宗教、藏书、出版、家族等方面内容的著作以及地域性的综合类著作。有些虽非专记江 苏,但内容以记江苏为主,或所记与江苏有密切关系的著作,也可归之于此。
《中国湖北2022》收录了180张精美图片,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介绍近年来湖北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概况,为各国朋友了解湖北提供帮助和借鉴。
《 凉州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20年 凉州与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结,收录了相关论文40篇。这些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组。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武威、凉州及五凉文化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关系、地缘状况及时代风尚的研究,也有对五凉政治与文化的探讨发掘,同时也涉及佛教思想及其对政治和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第二组是隋唐时期凉州与丝路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人物、丝绸贸易、佛教传播以及诗歌文化等各个面向,将文献、文学与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研究相结合。第三组是对宋西夏元明清时期凉州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包括宋夏关系、西夏与元代历史、凉州会盟和清代民国河西地区的产业研究,以及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2019年1月5日至5月1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湖南日报社、长沙市博物馆于每周六下午在长沙市博物馆连续推出10场 发现湖南 系列讲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0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讲述了70多年来的湖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为湖南人讲湖南事,助湖南人懂湖南史。与此同时,为配合考古讲座,湖南日报社还对每一个专题进行了单独采访与报道,挖掘其背后的精彩故事,重现发掘现场,并开设大事记与评说两个栏目,对讲座内容加以补充与丰富。 此次结集出版的《考古湖南 十堂课听懂湖南历史》一书,即 发现湖南 系列讲座与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希望此书的编辑出版,一方面能以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视野,审视湖南历史与湖湘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传承文物保护理念的积极尝试。
本书分为五章,从多方面呈现了作者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文献史料和口述性历史等所获得的关于茶山历代物质空间的信息。*章主要介绍了茶山山脉、河流的形塑过程;第二章考察了茶山村寨的选址和规划格局;第三章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了茶山历代代表性建筑;第四章则回归现状,逐村介绍其建筑遗产的留存情况。在本书的*后一章,作者对茶山镇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意见。本书作者地毯式普查了茶山镇内所有传统聚落,并通过文学、史学与建筑学兼顾的书写方式,结合丰富的图纸信息,将历史建筑所蕴含的故事与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拓宽读者对历史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