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五章,从多方面呈现了作者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文献史料和口述性历史等所获得的关于茶山历代物质空间的信息。*章主要介绍了茶山山脉、河流的形塑过程;第二章考察了茶山村寨的选址和规划格局;第三章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了茶山历代代表性建筑;第四章则回归现状,逐村介绍其建筑遗产的留存情况。在本书的*后一章,作者对茶山镇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意见。本书作者地毯式普查了茶山镇内所有传统聚落,并通过文学、史学与建筑学兼顾的书写方式,结合丰富的图纸信息,将历史建筑所蕴含的故事与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拓宽读者对历史的想象。
《中国蜀道》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介绍中国蜀道的大型人文地理学术著作,全面介绍了蜀道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文化遗存及相关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涵盖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整合了蜀道沿线各大城市的文物及科研单位的学者和专家资源,使本项目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这套学术著作的出版,不仅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学术空白,同时,将促进蜀道的深度开发,为提升蜀道的文化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 蜀道以险峻而著称于世。蜀道是中国古代一条凝聚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景观大道;蜀道是我国保存至今、人类历*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蜀道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的沿线遗存和相关文化现象具有
1.以树龄为主要时间线索,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 2.以古今同地场景对比,品味一座城市的芳华。 3.以文化掌故为引,追溯名人先贤行迹。
《 凉州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20年 凉州与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结,收录了相关论文40篇。这些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组。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武威、凉州及五凉文化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关系、地缘状况及时代风尚的研究,也有对五凉政治与文化的探讨发掘,同时也涉及佛教思想及其对政治和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第二组是隋唐时期凉州与丝路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人物、丝绸贸易、佛教传播以及诗歌文化等各个面向,将文献、文学与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研究相结合。第三组是对宋西夏元明清时期凉州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包括宋夏关系、西夏与元代历史、凉州会盟和清代民国河西地区的产业研究,以及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芦阳镇地处甘肃省景泰县,一直是景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芦阳镇志》共二十一章,近五十万字,举凡建置、环境资 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物、军事、民情 风俗、方言俗语等内容。本志略古详今,见微知著,从中可以感受到芦阳镇艰难曲折、生动鲜活的历史状况,从村镇的发展轨迹中谛听时代变迁的厚重足音,这本书不仅是编纂者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史籍,也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从这六本书不同主体内容的阐述和介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运河文化,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不能说包含所有,但可以说是大致包容。而且全书穿插了大量图片,其中一些历史图片更是弥足珍贵,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古人说读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我希望《运河文化》能在给我们以视野开拓的同时,更给予思维与思想的启迪。面对积淀丰厚又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在学习、传承中汲取营养,在创新、思考中砥砺锋芒,在执行、实践中提升境界,在推动余杭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 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的宏图大业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书在遵循《广州大典》项目对 广州文献 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俄亥俄州立大 学东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7所收藏机构的馆藏中文古籍进行系统调查,掌握了北美主要的 7所东亚图书馆广州文献收藏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北美主要的7所东亚图书馆广州文献收藏的总体特点,反观出北美7所东亚图书馆所藏广州文献的价值,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广州大 典》项目在未来开展过程中值得高度关注的广州文献。
2019年1月5日至5月1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湖南日报社、长沙市博物馆于每周六下午在长沙市博物馆连续推出10场 发现湖南 系列讲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0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讲述了70多年来的湖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为湖南人讲湖南事,助湖南人懂湖南史。与此同时,为配合考古讲座,湖南日报社还对每一个专题进行了单独采访与报道,挖掘其背后的精彩故事,重现发掘现场,并开设大事记与评说两个栏目,对讲座内容加以补充与丰富。 此次结集出版的《考古湖南 十堂课听懂湖南历史》一书,即 发现湖南 系列讲座与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希望此书的编辑出版,一方面能以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视野,审视湖南历史与湖湘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传承文物保护理念的积极尝试。
《岭南文化青少年读本系列》以文物 说 岭南文化,书中每件文物都 讲述 着它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让你穿越时空阅读岭南的历史脉络,领悟优秀文化精髓。丛书按照岭南文化中的建筑、工艺、民俗、历史、戏曲与音乐、绘画与书法等主题分册成书,它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将岭南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娓娓道来。图书结合生动活泼的在线小视频,以 文字 图片 手绘 动画 的全媒体展现形式,让读者彷如置身博物馆中,读懂件件文物,了解优秀的岭南历史文化。
《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 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在《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潜口——人文村落风雅家园》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着眼历史、立足当代、注重文化、服务社会,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潜口的区域环境、经济模式、宗族渊源、村落历史、杰出人物以及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偏重于人文村落、风雅家园的演绎。本书对于徽州文化的研究、黄山旅游的实施都富有参考价值。作者汪大白在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生动展示该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并从中揭示徽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书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资料及相关研究汇编,对于研究大运河的历史以及历史地理变迁具有的学术价值,是对中国大运河整体历史文化的资料补充。本书适合考古学、历史学的专业研究者及学生阅读。
《篁墩——宗族迁徙的圣地》介绍篁墩在徽州宗族迁徙和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篁墩与朱熹、二程兄弟的关系,“程朱阙里”的兴建,国家政权对其地位的承认和重视;介绍篁墩在徽州区域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作者冯剑辉在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生动展示篁墩历史文化传承,并从中揭示徽文化的丰富内涵。
《篁墩——宗族迁徙的圣地》介绍篁墩在徽州宗族迁徙和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篁墩与朱熹、二程兄弟的关系,“程朱阙里”的兴建,国家政权对其地位的承认和重视;介绍篁墩在徽州区域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作者冯剑辉在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生动展示篁墩历史文化传承,并从中揭示徽文化的丰富内涵。
对河北省境内古中山国文物的研究,揭示古中山国的文化。 中山国文物的发现曾轰动了考古界和艺术界。编著者力求以大量珍贵文物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以比较与研究的科学方法,对中山国的由来与发展、时代与文化及其文明之遗踪,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剖析,同时介绍了大量文物知识,诸如铜器、玉器、陶器以及金、银器的发生、发展和文化特色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山国这个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白狄族建立的诸侯小国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它所蕴藏的文化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