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旧影》,以王诗文先生生前整理的《中国手工纸生产过程照片》《福建长汀玉扣纸生产过程照片》《安徽泾县宣纸生产过程照片》摄影原片为底本,共计收录手工造纸相关原始影像八十九帧,按造纸原料及加工等不同,以竹纸、皮麻纸、宣纸分为三大章,并邀请专家分撰说明;全国手工纸技术经验交流会单为一章。书后还附有《造纸工业技术学讲义》以及王诗文先生部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著作书影。此书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过程早期影像资料和文献史料的汇纂,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生产制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本书立足中华文化,以高雅与通俗、提高与普及有机结合为原则,以 龙与中华民族 龙与中华智慧 龙与中华民俗 等九章内容,近百万字篇幅,深入探讨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展示龙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本书系《明实录》的分类辑录,保持了原书的编年体例,以年系月,以月系日,以日系事,并将原书的甲子纪年、纪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和农历纪日,一一加注。全书按朝代顺序编纂。所收集的史料内容,包括:(一)明廷对南方和西南各省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统治的建立;(二)民族地区军政建置沿革及其吏治;(三)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迁;(四)明廷对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军事征剿与民族抗争:(五)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与教育;(六)朝贡与税赋制度、徭役及土兵征调;(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民生;(八)西南疆域与边事等。为方便检索和查找,所记载的每一事项,均提纲挈领,拟定一个标题。又将标题按辑分别编成目录,置于各辑正文之前。
本书是北京艺术博物馆以寿文化为主题的馆藏品图录、画册。分吉寿列彰、聚物续永年、锦绣华章、祈寿随身、笔下有 南山 、雅意绵延六部分。按文物类型分别以庆寿仪式、生活器物中的寿、服饰织物中的寿、装饰配饰上的寿、书画作品中的寿、文房四宝中的寿为细分主题进行文物图片展示和说明,并附有知识延伸的小贴士。全书收录以寿为主题的文物涉及字画、瓷器、织绣、竹木牙角等,品类丰富,弥足珍贵。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人们对生的礼赞和生命永续的向往。透过本书展示的一个个符号、纹饰、图案,一件件美好的物件,不厌其 繁 地彰显对寿的赞咏。在这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趣味、宗教情怀和民族性格。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策划出版的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民族瑰宝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旨在对散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宁夏、湖南、江西、重庆等 15 个省市区的藏戏、壮剧、白剧、傣剧、彝剧、苗剧、满族新城戏、花儿剧等 20 多个少数民族剧种进行归纳、整理,精选其中既代表我国少数民族戏曲的艺术成果,也代表中国传统少数民族表演艺术精髓的101出剧目,系统介绍每个剧目的源流、历史传承、表演特色和艺术价值,完整呈现每个剧目的剧本等内容,全面反映出70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民族瑰宝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郭汉城,
《中国古代神话》是由神话学专家袁珂撰写的*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羿和嫦娥的故事等对中国神话作了*全面、完整的讲述。是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及古人生活面貌的好书。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等多种译本。 《诸神的起源》是著名学者何新利用文字学、语言学、动物学、考古学、图纹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多方面材料和证据,仔细爬梳,找到了其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打通众多神话的源流,挖掘其真相:龙的动物原型竟是蜥蜴及鳄鱼,凤的动物原型竟是鸵鸟,伏羲、黄帝、炎帝、祝融竟都是上古太阳神的名号 这些重要发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可以说,《诸神的起源》问世数十载,捍卫了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价值和中华文化的根脉。 《山海经》是研究我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
本书系大型丛书《民国时期图书总目》中的工业技术分卷,此丛书主要收录从1911年1月至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酌情收录这段时间内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本丛书在著录内容的完整性、 藏书机构的数量方面较以往出版的民国时期图书目录都有了较大提升。丛书按学科分卷,分册编辑出版。按照书目数量的多寡一个学科编成一册或数册;或由若干学科合成一册。每卷之后均附有书名索引,以便读者核查使用。本书主要收录有关工业技术方面的中文图书5700余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衍变发展中呈现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这决定了我们采取的保护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但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应当是一种恰当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这些技艺的持有者将自己本身的技艺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获得劳动的报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艺传承,并在自己的作品与使用者的对应中,使技艺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激发创造智慧的基础。这套 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 ,记录了这些传承人技艺传承的历程,他们的技艺如何精湛,以及他们对技艺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如何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这些不同的技艺在传统的浸润中也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们也因此具有了持续传承的经济基础。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
《视觉草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美术》是首次以草原文化角度整体面貌介绍内蒙古美术的专著,它展示了古代北方草原美术以及内蒙古当下美术发展的多样性状态,进一步挖掘了内蒙古美术发展与变化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内蒙古画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总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发展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有15个独有少数民族,包括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大典》即对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展示、解读,一方面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另一方面解读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文化内涵。本书的图文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以阐述 服饰文化 的内涵。
书稿以叙根源文主红,说天根、地根、人根、神根、万物根、撮泰根,紧紧围绕根源展开叙述。书稿从与撮泰吉有关的近40余部彝文古籍中摘其精要,结合撮泰古戏的民间传说整理翻译而成。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
本书分为上下卷。上卷记述了东征前夕,刘备与诸葛亮、法正、赵云、秦密、等人之间对战事的考虑与决策。其间描述了他们如何为国同心协力,以及与刘备深厚的君臣情谊。下卷描写白帝托孤。在这一段故事中,没有任何猜疑,只有浓厚的知己之情,君臣之义,英雄相惜,高山流水,慷慨长歌。
《蒙元壁画艺术》从研究蒙元时期内蒙古召庙中的壁画入手,通过研究与西藏唐卡的传承关系,及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演变,分析内蒙古蒙元时期召庙壁画中视觉图形元素的造型特点与规律,并结合现代公共艺术设计规律,总结并归纳了蒙元壁画艺术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从而把蒙元壁画艺术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上蚩尤其人其事,有贬有褒。褒贬双方,各 执一词,尖锐对立。为索其究竟,作者秋阳身入虎穴 ,窥其虎子。并将探索所获,一一梳理辨析,诉诸笔 墨,不想竟成《蚩尤与中国文化》一书。 在“虎穴”中进行的时候,不断有新的发现,所 见“虎子”——蚩尤的形象日益清晰明朗,而贬者所 描摹的历史旧貌凶神恶煞,则渐行渐远,但又不完全 像褒者所称道的“兵主”和“战神”,而是一位未曾 见过面的新人从神话中走了出来,站在今人面前。他 就是:从尘封的华夏大地上崛起的先祖人物——蚩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