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导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外比较背景下的考察》五卷,是*部中国历史编纂学通史著作。纵向上,上起先秦时期,下迄20世纪末,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道路和内在规律;横向上,把握住各个时期史学名著的著述宗旨、成书过程、编纂技巧、史学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全书纵向考察和横向联系相结合,构成中国历史编纂学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周密的知识体系。史料丰富,论据坚实,论证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对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推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又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将提供一部 中华文化何以长期连续 的读本,从当前来看,正高度契合中共中央关于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的精神,更凸显出本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全套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先秦至近代中国史学评论产生、发展、演进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历史脉络分明,逻辑严谨,研究深入,史料详实,是今人研究古代史学批评的宏观史学著作,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具有里程碑意义和较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本书在梳理以往比较都城史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概观东亚都城史的历史,对以往研究中被视为个例的7-8世纪东亚国家都城营造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论述隋唐长安的历史意义,描绘一幅宏伟的东亚都城历史画卷。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都城目前的隋唐长安”,包括中华的分裂与再生,都城与王权仪礼,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第二部分“隋唐长安与东亚国家关系”,包括东亚都城时代的形成与都市网的变迁,胡人与汉人;第三部分“建康、长安、洛阳”,包括汉长安故城与隋唐长安城,隋唐建康与洛阳的都市社会结构等内容。本书以全局把握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论及东亚历代都城和隋唐长安城的历史意义,对古代城市研究、历史地理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为“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种,汉书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地理志中的第一种,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对于学者研究汉代及其以前的历史地理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本书作者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以清代王先谦《汉书集解》中地理志部分为基础,整理吸收清代以及近代、当代有关汉书地理志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出土文献如里耶秦简、清华简等,进行增订整理,较初版又有很多增加,是当代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谥法通考》是《王圻全集》中的一部,搜集总结了皇帝至明代历朝历代的谥号。共十八卷。前两卷为《总纪》《释义》,录历代释解要著。后以十四卷篇幅按朝代顺序,上考列朝,下至明朝万历年间。自君后、妃主、王公、卿相以逮百官,至于圣贤隐逸,旁及异端、宦寺、篡逆之党,凡有谥者,皆备书以资考证。其卷首冠以《总纪》《释义》二目,犹《续通考》之例,又所以自补其阙也。本次出版,以上海图书馆藏万历二十四年刻本为底本,取《续文献通考·谥法考》的对应内容作全面核校,补足原本缺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制度史,礼制有很大意义。
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纲,将自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朝代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面貌、人文历史、艺术文化,将古时候平民的生活,以及历 大事件、战役等,一一加以视觉化的展现;还根据课内要求对应的地理、历史教材内容,提炼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用美观的手绘图片和朝代地图、专题性质的设计、历史年表等,把历史知识加以视觉呈现,充分激起孩子对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的兴趣,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纲,将自远古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朝代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面貌、人文历史、艺术文化,将古时候平民的生活,以及历 大事件、战役等,一一加以视觉化的展现;还根据课内要求对应的地理、历史教材内容,提炼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点。 全书用美观
本书在对20多所日本图书收藏机构进行筛查的基础上,选择中国古地图收藏最为集中的神户市立博物馆、京都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海野文库、东北大学、明治大学芦田文库和横滨市立大学鲇泽文库6处收藏地的中国古地图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全书按古地图图面内容分为5大主题,详细介绍了古地图的基本信息,包括图名、载体形态、尺寸、绘制出版信息、收藏编号等;同时选出国内稀见、学术价值突出的进行深入研究。 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日本收藏古地图600余幅,其中高清展示40余幅,很多地图为国内首次披露。根据“左图右史”的传统阅读习惯,一图一说,图文并茂,内容权威,可读性强;在形式上,本书为正度八开开本,并采用拉页、折页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古地图细节,内文采用120克超感纸,还原古地图阅读质感,装帧设计精美,极具典藏价值。
本套丛书是日本史研究专家王金林教授的著作选集,有些书稿为再版,有些书稿为未发表之作,详细介绍了日本从弥生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历程,其中还具体介绍了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力探究日本历史事实及发展规律,是一部研究日本问题的重要参考书籍。本书共有5个分册。
内容简介:(1)《 史学史》是当代 历史家丹尼尔·伍尔夫的 之作,出版后即确立了作者在 史研究领域的 地位。史学史的写作要实现 视角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考虑时间、空间的建构,文化的连续,此书的处理堪称典范,特别是在结构的安排上 专业合理。在厚重叙述的同时,作者精选了52幅插图、35个主题框、46个文献摘录,并通过进一步阅读书目来避免过多的脚注,让这样一部学术大作让读者有深入浅出的阅读体验。 (2)丹尼尔·沃尔夫的《 史学史》是 部综述了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史学思想和事件多元并存、互融并进的 史学史论著。在时间上囊括了从大约4000年前直至20世纪末的漫长时段,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不同史学传统,以及历史学在不同社会中的地位 的变化;在空间上涵盖了传统史学史研究中通常忽略的地区地区,如亚洲的泰国
本书以美国历史文献和印第安学研究者提供的大量丰富的材料,严谨的逻辑和思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对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500年来的历史文化关系进行了富有独到见解的考察。这部专著富有说服力地论述了印、白文化关系尤其是文化冲突的渊源、历程和后果,指出文化冲突的实质是文化征服,“征服和反征服成了印、白文化的主流;详细分析了美国政府以同化为目标的“文明开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征服;并从各个时期和侧面考察了这种文化征服遭到了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宣告破产;论文还历数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暴力杀戮和驱赶、文化征服和同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空前灾难,同时也客观地论证了美国印、白文化冲突和交往对北美的历史发展客观上带来的一些正面效果;文章还分析了白人社会被迫
总共仅1193个字的《尚书·禹贡》,历来被称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它假托大禹治水以后的政治区划,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并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还缕列了我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走向和流经,中原地区以外五个不同层次区域和中央的关系,是我国最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地理著作,千百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为之进行注释考证,形成一门专门之学。清人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成集大成的《禹贡锥指》,为今日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书后附录胡渭相关资料数篇,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本书为“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种,汉书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地理志中的第一种,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对于学者研究汉代及其以前的历史地理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本书作者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以清代王先谦《汉书集解》中地理志部分为基础,整理吸收清代以及近代、当代有关汉书地理志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出土文献如里耶秦简、清华简等,进行增订整理,较初版又有很多增加,是当代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是现在所知 的一批西汉武帝时期长沙国的官府文书。这批简牍共有2000余个编号,是研究西汉长沙国时期社会历史、地理区划、职官建置、司法行政、户籍管理、赋税征收、少数民族管理、文字书法等多方位的重要史料。本书拟选取其中形制完整、文字清晰、内容可读的简牍150枚左右,同时附上彩色图版、红外图版以及初步整理释文,在内容上涵盖走马楼西汉简的主要司法文书案例。走马楼西汉简有丰富的文字异写现象,书体多种多样,生动地反映了汉字隶变过程,还将草书的形成时间提至西汉武帝元朔年间,这在书法艺术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内容简介:(1)《 史学史》是当代 历史家丹尼尔·伍尔夫的 之作,出版后即确立了作者在 史研究领域的 地位。史学史的写作要实现 视角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考虑时间、空间的建构,文化的连续,此书的处理堪称典范,特别是在结构的安排上 专业合理。在厚重叙述的同时,作者精选了52幅插图、35个主题框、46个文献摘录,并通过进一步阅读书目来避免过多的脚注,让这样一部学术大作让读者有深入浅出的阅读体验。 (2)丹尼尔·沃尔夫的《 史学史》是 部综述了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史学思想和事件多元并存、互融并进的 史学史论著。在时间上囊括了从大约4000年前直至20世纪末的漫长时段,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不同史学传统,以及历史学在不同社会中的地位 的变化;在空间上涵盖了传统史学史研究中通常忽略的地区地区,如亚洲的泰国
本书论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概况和现状,并对其前景及趋势做了展望。本书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中国地方史、民族史、边疆史、历史地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城市史、宗教史、科技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战后国际关系史等,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学40年来发展变化的全景。该书作者皆是历史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这使得该书成为研究和学习历史学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