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 现代日本 ?其萌芽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从支离破碎的群雄混战之地,到20世纪末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演变是如何实现的?这部横跨四个世纪的日本史巨著以1600年关原之战为起点,直达20世纪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马里乌斯 詹森以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线索,全方位分析现代日本如何在改变、抗争、革新中诞生,回顾德川幕府建立、黑船事件、 二战 后被美国占领等关键历史时刻,揭示其中的多方博弈与思潮冲撞。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比东南亚这个文化多样的地区拥有更复杂的历史。《东南亚史:危险而关键的十字路口》展现了一部全面的、单卷本的东南亚通史:从它与农业、冶金和宗教的接触,到今天构成这一地区的十个现代国家的出现。当今东南亚史研究人、历史学家安东尼 瑞德打破传统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叙事,强调东南亚人民对国家地位的追求是其决定性特征。他将主要焦点转移到与当地居民更相关的因素上,如环境、宗教、社会、文化、人口、健康和思想变化,全面又丰富地描述了该地区复杂而微妙的历史。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中东地区通史,介绍了这一动荡千年的地区从伊斯兰教起源到当今社会的历史。自出版问世以来,广受赞扬,不断重印,本书更新至第八版,修订了一些内容,覆盖了中东新近发生的事件。本书写作风格清晰、视野宽广、讨论不偏不倚,聚焦伊斯兰机构和文化的演变、西方对中东地区的影响、中东各国的现代化努力、海湾战争、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争议,以及伊拉克和伊朗 9 11 后在中东地区的作用等。
本书立足于区域史的视角,对朝鲜半岛古代史中的焦点问题、重点问题和盲点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在檀君朝鲜、卫氏朝鲜、高句丽与新罗等领域都有创新和突破。从区域结构的视角来看,在古代的前期,大同江流域才是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的重心;而古代的后期,半岛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至庆尚道、忠清道、全罗道三道,北方旱作农业区衰败,仅是朝鲜王朝开发程度较低的边疆地区。朝鲜王朝向半岛东北部的扩张进展一直是比较缓慢的,在清代康熙年间穆克登查边以后,中朝两国始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河,朝鲜半岛这一自然地理区域与朝鲜王朝这一政权的疆域才最终相吻合。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 车书一统 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 本书系统详实地整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 历史 地理篇 ,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 考古 艺术篇 ,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此书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
本书由冯承钧翻译于1933年,全文采用 史书文体 。多桑版蒙古史共分为七卷:前三卷述成吉思汗至元亡的历史,后四卷专言伊尔汗国历史,并附带言及钦查、察合台两汗国。本书上册收录前三卷,下册收录后四卷。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为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第一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兴衰,主要内容是中亚原始文化与早期国家的历史;第二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兴起,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第四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衰亡,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主要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以及苏联时期的中亚历史。
1899年仲夏,斯文 赫定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亚洲探险,这次旅程的目的地是神秘的东方圣城 拉萨。本书为作者对此次探险的全程记录,详细记载了他走过的6000多英里路程,让世人能够有机会一睹这次中外瞩目、影响深刻的探险之旅。探险从斯德哥尔摩开启,一路向东,经转奥什,翻越群山,抵达喀什,并试图从新疆境内进入西藏。在缺少足够资料的情况下,斯文 赫定同他的旅队一起在中国西域的广阔土地上缓慢前行,搭乘简陋的船只在塔里木河漂流前行,挑战 死亡之地 塔克拉玛干的沙海和酷寒,误打误撞进入罗布泊,学习当地歌谣 花了一年时间后,终于踏上了藏北的土地。 但是,藏北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进入拉萨的尝试也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 楼
印度国家博物馆汇聚了古印度文明文物之菁华,其馆藏文物约20万件,文物历史年代跨度超过 5000年,是世界上收藏古印度文明遗珍最丰富的宝库,其中许多珍宝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本书以作者在印度国家博物馆的泡馆经历为视点,对其中的重要藏品、珍贵文物进行了详细的导览与解读,其中不仅包括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收藏经历等,还将作者在当地采风时所看到、听到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等一并结合到了对文物的解析中,为读者深度了解神秘而古老的印度文明提供了一个认知的新窗口,使那个曾经在人们印象中神秘莫测的印度文明,伴随着一件件文物的清晰解读而变得不再陌生与遥远。
1805 1905年,苏格兰克拉托的洛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奔赴印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事业效力。在这一百年里,他们经历了诸多戏剧性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体验了远离故土的种种磨难。他们见证了英国殖民史中*惊人的暴行,一些人甚至身处其中,被对手残酷对待,同时又以暴制暴。斐迪南 芒特不仅发掘了自己祖母家族的过去,也生动呈现了很多英国人想要忘记的大英帝国在印度的血腥历史。这是一部关于爱情、战争、阴谋和背叛的传奇史诗,再现了印度历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对我们了解今日之印度颇有助益。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而涉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作者综合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 ,从整体着眼揭橥中亚历史。 本书共六卷,论述内容起于中亚旧石器时代,讫于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早期国家的兴起;第二卷论述封建社会兴起的历史,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卷和第四卷论述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封建社会衰亡的历史,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
专攻朝鲜王朝历史研究的韩国建国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申炳周基于自身的研究经历、从事的社会活动、撰写的关于朝鲜王朝历史的文章,以及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基于历史上出现的60幅真景(包括经典文献和画作)撰写了此书,从重视现实性和历史现场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形式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朝鲜王朝的历史及其对今日之韩国的影响。此书在2011年4月由韩国书坛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备受学术界好评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在韩国国内掀起朝鲜王朝文化史研究的一波热潮。
在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中,外来的因素与本土国家的自主因素共同发挥了影响和作用。本书分国别展开,除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之外,还就其成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比较和评估。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整合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成就或进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又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同或不同的问题。这些依然是东南亚国家需要面对的。
《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 苏丹史》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与埃及文明并立的努比亚文明讲起,历述基督教努比亚时期的历史、努比亚的阿拉伯 伊斯兰化、近代苏丹的形成与发展、英埃共管时期的圈家治理、独立后国家的治理实践和民族国家建构失败与分立等内容,力求展现苏丹自古及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风貌,为历史学者和大众读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学习参考。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马来西亚玻璃口新村华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该书既展现了玻璃口新村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也反映了该村华人族群的真实文化景观,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实证性和学术性,是一部建立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而形成的民族志成果。该书对我们真实了解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拓展华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本书是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充分借鉴国际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欧亚大陆交流的宏观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两方面的主要史料置于共时性时空范围内互相参证,辅以相关实物与间接资料,采用校勘比对、多语言互证、音韵勘同等研究方法,打通其隔阂,在许多关键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面貌;尤其是,作者重视对两帝国间中介族群角色的研究,使东西两大帝国交流关系的内涵更为丰富、充实,面目更为清晰、真切。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开拓性探索,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本次再版基本保持了第一版的原貌,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修改与补充,增补的三篇论文将有助于对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该书以大量未公开的《福田笔记》、日记材料为素材,对追求 和平外交 、带领日本走向繁荣安定的福田赳夫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评价。福田赳夫1976年12月就任日本首相。在其主导下,日本政府于1978年8月与中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并促成邓小平同年10月访日换文,条约由此生效,中日关系步入崭新发展阶段。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不足,值此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 周年之际亦具有特殊意义。
《韩国的古代木简》收录了自1975年首次在庆州雁鸭池发现木简后30年间韩国出土的所有木简的实物照片与解读文字。内容分为论考。图录、补充资料三大部分。论考部分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木简的定义;木简的种类;古代东亚木简的出土现状;木简与古代韩国的文书行政。图录部分则按照出土地分类、依次收录了咸安成山山城、河南二圣山城、金海凤凰洞遗址、庆州月城该字、庆州雁鸭池、国立庆州博物馆内速址、庆州皇南洞376番地遗址、扶余官北里遗址、扶余陵山里寺址、扶余宫南池、扶余双北里、益山弥勒寺址、昌宁火旺山城遗址、仁川桂阳山城遗址出土的所有木简。补充资料主要是收录了韩国木简出土地分布图与参考文献目录。
本书主要研究汉字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块面:一、汉字何时传入韩国,在韩国传播经历几个阶段,在这过程中篆文起到怎样的作用,许慎《说文解字》何时传入韩国以及韩国历代《说文》研究综述,韩国人朴瑄寿《说文解字翼徵》的介绍与研究,朝鲜时代第一部《说文解字》类著作《第五游》的介绍与研究等。二、《玉篇》传入韩国的时间及 玉篇 二字演化为字典含义的过程,《全韵玉篇》的形成过程,《新字典》的里程碑意义,《全韵玉篇》与《新字典》标题字增减考,《初学文》在韩国汉字字典编纂过程中的作用,韩国近代十种代表性汉字字典的编纂及其特点,韩国汉字字典的部首体系等。三、通过对朝鲜末《字书辑要》所附东俗字的关注来探讨韩国固有汉字问题,进一步研究朝鲜后期民间俗字,17世纪初中韩文字学的交流,新时代文字的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本书是介绍和研究狭义意义上的 中亚 地区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性著作,巴托尔德利用了丰富的东西方古代珍贵文献,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波斯文、拉丁文、叙利亚文、汉文等文献,完整地叙述了远古至18世纪中叶七河流域等地各民族宗教、文化、政治变迁的历史。包括七河流域历史概论、突厥斯坦史、突厥斯坦文化生活史、塔吉克人历史概论、吉尔吉斯人历史概论和土库曼民族历史概论等内容。
本书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研究新加坡的崛起及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史料证据丰富,论证严谨。本书部分结合考古证据与文献材料,讲述中古时代(1300 1800年,英国人到新加坡以前)的新加坡及其周边海域的兴衰史,尤其详述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情况,深入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新加坡商业和城市生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考古成果,包括新加坡本地物产和舶来品,种类主要为陶瓷、金属、钱币、玻璃器皿等,并对文物和遗址做细致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