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天、70个城市、百多处文化遗址,20000 多公里,这是 历史文化行者 郭建龙的一场印度5000 年文明历史的狂野之旅。 55 天的旅程,涵盖了印度全境。 在这儿,郭建龙遇到了无数旅游者和印度人: 工程师、教授,也有士兵、民工、流浪汉,与他们一起睡过车站.吃过饭,说笑过、开心过、打闹过,在城市、农村、风景之间穿梭。 他一边重温印度伟大的历史文化,一边切实体会着印度的当下,在历史与现实间反复穿越,从印度历代王朝的兴盛与更替到纷繁多彩的各种宗教在印度的生发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展现印度 5000 年的历史与现实,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本书由冯承钧翻译于1933年,全文采用 史书文体 。多桑版蒙古史共分为七卷:前三卷述成吉思汗至元亡的历史,后四卷专言伊尔汗国历史,并附带言及钦查、察合台两汗国。本书上册收录前三卷,下册收录后四卷。
本书对缅甸史前至独立时期的缅甸(史前-1948)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是继贺圣达《缅甸史》之后,又一部缅甸史力作。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中国实现印度洋战略和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通道,全面系统梳理缅甸通史,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缅甸发展演进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对推进中缅关系和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该成果为缅甸历史长时段研究,研究体例符合通史结构,各章节之间历史逻辑和层次较为清晰,文献资料引证较为丰富,使成果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学理性,成果信息量较大,有可读性和研究参考性,是国别史研究中较有分量的通史成果,对深入认识和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重要国家价值较高等。整体上来说,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缅甸通史类书籍唯有贺圣达的《缅甸史》,该书时间范围从远古到1948年缅甸独立为止,对于缅甸
1899年仲夏,斯文 赫定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亚洲探险,这次旅程的目的地是神秘的东方圣城 拉萨。本书为作者对此次探险的全程记录,详细记载了他走过的6000多英里路程,让世人能够有机会一睹这次中外瞩目、影响深刻的探险之旅。探险从斯德哥尔摩开启,一路向东,经转奥什,翻越群山,抵达喀什,并试图从新疆境内进入西藏。在缺少足够资料的情况下,斯文 赫定同他的旅队一起在中国西域的广阔土地上缓慢前行,搭乘简陋的船只在塔里木河漂流前行,挑战 死亡之地 塔克拉玛干的沙海和酷寒,误打误撞进入罗布泊,学习当地歌谣 花了一年时间后,终于踏上了藏北的土地。 但是,藏北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进入拉萨的尝试也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 楼
《中亚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而涉及与它们有关的地区。作者综合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以编定性,以章定范围,以节定内容 ,从整体着眼揭橥中亚历史。 本书共六卷,论述内容起于中亚旧石器时代,讫于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早期国家的兴起;第二卷论述封建社会兴起的历史,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卷和第四卷论述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封建社会衰亡的历史,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为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所在地区,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中,第一卷论述中亚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兴衰,主要内容是中亚原始文化与早期国家的历史;第二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兴起,主要内容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王朝历史;第三、第四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分别是突厥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历史;第五卷论述中亚封建社会的衰亡,主要内容是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的历史;第六卷主要论述中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和中亚人民争取自治、独立的斗争史,以及苏联时期的中亚历史。
《朝鲜漂流日记》共7卷,记载日本文政二年(1819)安田义方等人返回萨摩途中,遭遇风暴漂至朝鲜,几经周折终回日本之事。当事人安田义方用汉文记录了整个漂流过程及异国经历,尤其抄录了大量的与朝鲜人员的笔谈对话。除此之外,书中配有彩色插图79幅,包括山川、港口、船只、人物、衣冠、器皿、文具、武器等。此书《国书总目录》等未见着录,系近年发现的有关漂流民的珍贵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朝鲜漂流日记 研究/东亚笔谈文献研究丛书》对《朝鲜漂流日记》进行了录文、标点、校注等整理工作,并从日朝人士的交流、所用中国典籍中的词句、朝鲜的服饰等方面,揭示了朝鲜的社会状况、中日朝三国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朝两国的影响。
本书主要研究汉字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块面:一、汉字何时传入韩国,在韩国传播经历几个阶段,在这过程中篆文起到怎样的作用,许慎《说文解字》何时传入韩国以及韩国历代《说文》研究综述,韩国人朴瑄寿《说文解字翼徵》的介绍与研究,朝鲜时代第一部《说文解字》类著作《第五游》的介绍与研究等。二、《玉篇》传入韩国的时间及 玉篇 二字演化为字典含义的过程,《全韵玉篇》的形成过程,《新字典》的里程碑意义,《全韵玉篇》与《新字典》标题字增减考,《初学文》在韩国汉字字典编纂过程中的作用,韩国近代十种代表性汉字字典的编纂及其特点,韩国汉字字典的部首体系等。三、通过对朝鲜末《字书辑要》所附东俗字的关注来探讨韩国固有汉字问题,进一步研究朝鲜后期民间俗字,17世纪初中韩文字学的交流,新时代文字的
本书是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充分借鉴国际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欧亚大陆交流的宏观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两方面的主要史料置于共时性时空范围内互相参证,辅以相关实物与间接资料,采用校勘比对、多语言互证、音韵勘同等研究方法,打通其隔阂,在许多关键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面貌;尤其是,作者重视对两帝国间中介族群角色的研究,使东西两大帝国交流关系的内涵更为丰富、充实,面目更为清晰、真切。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开拓性探索,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本次再版基本保持了第一版的原貌,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修改与补充,增补的三篇论文将有助于对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 苏丹史》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与埃及文明并立的努比亚文明讲起,历述基督教努比亚时期的历史、努比亚的阿拉伯 伊斯兰化、近代苏丹的形成与发展、英埃共管时期的圈家治理、独立后国家的治理实践和民族国家建构失败与分立等内容,力求展现苏丹自古及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风貌,为历史学者和大众读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