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奧斯曼帝国,令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统治的伊朗相形见绌。东南欧与西亚、北非广大地区成为伊斯坦布尔苏丹的属地,黑海和红海俨然是奧斯曼帝国的内湖,多瑙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则被视作奧斯曼帝国横跨三洲之辽阔疆域的象征。 《奥斯曼帝国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西班牙巴托洛梅 德拉斯 卡萨斯的著作《西印度毁灭述略》是根据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丰塔马拉出版社出版的《西印度毁灭述略》一书第二版(1979年)翻译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即坎波斯为此书写的前言、《西印度毁灭述略》正文和略伦特撰写的作者生平。前言和生平部分,有助于读者了解拉斯 卡萨斯的生平事绩,但观点不一定完全妥当,尤其略伦特在作者生平中还对拿破仑及其助手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屠杀印第安人的凶手克尔特斯等人也作了评价,其观点都是值得研究的。尤其将拉斯 卡萨斯说成是比塞万提斯更的人物,越发让人难以理解。此外在涉及殖民问题上和对拉斯 卡萨斯的评价上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读者应以马列主义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八册依据大量的原始资料,详细考察并介绍了伊斯兰叫个主要教派 穆阿台及勒派、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在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发展及各派之间的分歧,并对各派的主要教义、著名人物和文学做了充分的阐述。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六册描述了公元9世纪中叶到11世纪初(伊斯兰历4世纪末)阿拔斯王朝的社会状况及其对学术文化的影响,介绍了经济学、圣训学、苏州派、语言、语法、词法、修辞、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演变发展及各学科代表人物的生平均与成就等。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摩奴法典》主要内容包括:创造;净法梵志期;婚姻家长的义务;生计戒律;斋戒和净法的规定妇女的义务;林栖和苦行和义务等。
埃及地处阿拉伯东方(马什里格)与阿拉伯西方(马格里布)之间,可谓阿拉伯世界的核心所在,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形成特有的政治传统,法老专制主义遗产、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构成了埃及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 《埃及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本书通过对日本“昭和”初期20年(1926~1945年)和“平成”20年(1989~2008年)的比较,透过对田母神事件、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甲级战犯二战后重新“复活”现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日美同盟体制问题等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剖析,立场鲜明地指出了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问题。 在当今日本社会不断保守化、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本书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勇气。本书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斯托在美国人眼中,既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更是引导美国实施对越战争升级政策的幕后推手。他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虽然遭到不少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抨击,但却赢得了肯尼迪政府的青睐,尤其是他关于第三世界的经济理论,更使他从一名学者一路上升成为能左右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本书将重点介绍、分析罗斯托的第三世界经济理论以及他如何把这一理论贯穿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中,通过对罗斯托20世纪60年代从政经历的解析,揭示美国知识分子在冷战中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卡塔尔的神奇表现在诸多方面:国小人少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富甲天下而不过分炫耀,更少财大气粗的傲慢之状;作为地名其历史悠久,作为国家而属新兴;虽起步相 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各方面向现代化建设迈进之中,十分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传统和风俗习惯;在为数有限的人口中,四分之三为外籍人,但相互共处和睦并相得益彰;虽出于 历史传统为男人的天下,而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逊于须眉;取消新闻检查和新闻部的建制在地区国家中独树一帜,如此等等,充分反映了卡塔尔与众不同的特性,在各种矛盾之中享有和谐的 平衡,令人刮目。
《罗斯托(越南战争的幕后推手)》的作者是杨冬燕。 罗斯托在美国人眼中,既是一位 的经济史学家, 是引导美国实施对越战争升级政策的幕后推手。他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虽然遭到不少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抨击,但却赢得了肯尼迪政府的青睐,尤其是他关于第三世界的经济理论, 使他从一名学者一路上升成为能左右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罗斯托(越南战争的幕后推手)》将重点介绍、分析罗斯托的第三世界经济理论以及他如何把这一理论贯穿到 政策的制定中,通过对罗斯托20世纪60年代从政经历的解析,揭示美国知识分了在冷战中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阿拉伯史纲》上起公元前610年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下迄18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共38万字。 本书论述了阿拉伯人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阐述了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与所起的历史作用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土耳其的专制统治与阿拉伯人民的反殖反帝斗争;分析了伊斯兰教派形成的社会政治原因及其影响;详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很早就开始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也作了系统的、开拓性的研究。
本书为一部研究古代以色列历史的专著,时间跨度从以色列民族起源约公元前18世纪,到希伯来《圣经》正典化过程完成的约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全书的研究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历史文献的考察、《塔纳赫》时代以色列民族古史的基本框架以及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念。 本书在比较详尽地吸取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某些重要看法。作者的努力无疑有助于我国史学界尚比较薄弱的以色列古史和史学观研究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