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如何影响朝鲜民族运动中 自我 的形成?中国和苏联的革命如何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影响近代朝鲜知识分子思想?日据时期的抗日独立运动中朝鲜人如何看待日本?朝鲜对于自身在世界上的理想地位和更光明的国家未来的愿景往往与国外的榜样(积极的和消极的)、威胁(感知的和真实的)、海外盟友联系在一起。 19世纪80年代至1945年是朝鲜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朝鲜对现代性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东部、西部和北部邻国形象的影响。中国、日本和俄国在某些时期象征着现代威胁,但也代表着另类现代性的可能,并最终为朝鲜的前殖民地时期和殖民地时期的现代性提供了一种样本。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 汉江奇迹 。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然而,究竟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许多人认为,韩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原因。但本书在考察韩国历史上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后,指向了另一个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却被忽略的因素 世界市场。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一书通过对接受朱子学的主体 两班 的全面考察,找寻在韩国当今社会仍有深厚传统的儒学文化的历史脉络。该书从 两班是什么 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对两班阶层的形成过程展开层层剖析。透过对日记、族谱、财产分割文书等两班家收藏古文书的详细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两班阶层形成的社会经济史层面的关联性,丰富准确地复原了两班的历史实体。作者通过通俗而有说服力的叙述所呈现的两班的社会史,使读者有机会深入了解两班的实体,并领略到传统的历史性。
《草原帝国》是一部经典中亚通史著作,由著名的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著。《草原帝国》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 上帝之鞭 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 《草原帝国》以开阔的历史观为读者梳理出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历史脉络,并书写了草原帝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滇缅公路,这是一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曾经书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缅、印、英、美等国人民共同付出鲜血与泪水的悲壮故事。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片土地, 2002 年 11 月,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资深撰稿人多诺万韦伯斯特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穿越缅甸境内的热带丛林,再度踏上这条早已荒芜,却是在二战期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公路。本书译者朱靖江亦应《国家地理》之邀,陪同韦伯斯特共同探访这条战时公路在中国境内的路段。通过沿途极为艰苦的实地考察,多方探访当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韦伯斯特获取了大量手材料,写就了这部非同凡响的史诗故事。
作为南亚大国以及重要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在南亚地区乃至穆斯林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而言,巴基斯坦不仅是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更是*的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据重要和特殊的位置。特别是随着中巴两国领导人共同决定建设作为 一带一路 倡议旗舰项目和标杆工程的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重要性更为凸显,研究价值持续抬升。 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本书首先梳理了今日巴基斯坦所在区域的文明演变脉络,从遥远的印度河古文明开始回溯,经过次大陆的分分合合,再到英国殖民者统治次大陆,*后巴基斯坦实现独立建国。考察了印度次大陆,特别是巴基斯坦所在地的诸多情况,如王权更迭、宗教信仰及风土人情等等。在此基础上,本书得出了两大结论,即着眼过去把脉巴基斯坦的几对关系以及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四册阐述了阿拔斯王朝前期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教义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依据大量原始资料,详细考察和介绍了教义学各主要教派 穆阿台及勒派、什叶派、麦尔吉阿派和哈瓦立及派的教义、政治历史、著名人物和文学。
本书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了马来西亚从史前时期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全书分为 导论 14世纪前的马来半岛和婆罗洲 马六甲王国、马来诸王国与外来者(15世纪初 19世纪初) 英属马来亚的形成及初步发展(19世纪初-20世纪初) 英属马来亚的发展(20世纪初 1945年) 缔造马来(西)亚(1945 1969年) 快速发展的马来西亚(1970 1997年) 迈向21世纪的马来西亚(1997 2016年) 结语 等内容,脉络分明、文字畅晓,将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脉贯穿,清晰地勾勒出马来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科学客观地揭示了其内在特点和规律。
1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分庭抗礼.标志着伊朗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冲击瓦解着伊朗传统社会的基础;20世纪的宪政革命、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构成伊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坐标。 《伊朗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
在迄今为止绵延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独霸一方、称雄一时的帝国。它们的兴衰更替构成了世界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它们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是世界中古时期空前庞大的强盛帝国之一,是人类历史星空中一颗光彩夺目、辉煌璀璨的明珠。本书按照阿拉伯帝国的诞生、发展和衰亡的内在逻辑与过程,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展现了阿拉伯帝国的孕育与发端、崛起与兴盛、衰落与灭亡的宏伟历史画卷。
印度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东方大国。印度既有壮丽的河山、富庶的物产,又有复杂的地势、多变的气候;既有光耀人寰、彪炳史册的灿烂文明,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沧桑的历史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印度人的心灵和记忆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构成印度人一脉相承的永恒遗产和殷红鲜活的生命血液,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时时刻刻显现,在印度人的血管中世世代代流淌。本书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宗教信仰、民族语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文习俗八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真实的印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六册描述了公元9世纪中叶到11世纪初(伊斯兰历4世纪末)阿拔斯王朝的社会状况及其对学术文化的影响,介绍了经济学、圣训学、苏州派、语言、语法、词法、修辞、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演变发展及各学科代表人物的生平均与成就等。
作为我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先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国家之一,伊朗之于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她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却因常被西方媒体歪曲、丑化,使人不识真面目。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驻节伊朗五年的刘振堂先生,基于自己走访伊朗26个省,广泛接触伊朗政界、商界、文化界朋友的丰富经历,以及对伊朗社会方方面面的认真研究,以文化、资源和地缘三方面为重点,用饱含热情的笔触,从中国人的视角,直接、客观、全面地记录下一个真实的伊朗、多姿多彩的伊朗、自古以来善待中国的伊朗。对于赴伊朗旅游、工作、学习,从事与伊朗乃至西亚地区国际交流的人士,《伊朗零距离》(新一版)都是一部的好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五册阐述了阿技斯王朝第10位哈里发穆台瓦基勒(伊历222-241/公元841-86年在位)时代至伊斯兰帝国中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罗马人、黑人以及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帝国的分裂、各地的独立王朝的出现,记述了埃及与沙姆地区、伊拉克与波斯、呼罗珊及河外版权页上阿文书各及出版者各称和出版日期。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八册依据大量的原始资料,详细考察并介绍了伊斯兰叫个主要教派 穆阿台及勒派、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在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发展及各派之间的分歧,并对各派的主要教义、著名人物和文学做了充分的阐述。
《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完整和细致地勾勒了它从起步到发展至强大,再到成为殖民地统治代理机构的转变,*后逐渐瓦解的全过程。 全书共11章,首先介绍了不断崛起的诸国东印度公司,其次叙述了胡椒、肉桂等香料及棉织物的进口与销售,进而分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融资形式、组织架构、商品构成等,随后介绍了南海公司及其引起的金融危机,以及此后东印度公司的业务变化,*后述及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变化及其瓦解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 脱工业化时代 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新回顾商业资本家的发展历程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对于现代商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 燕行使 )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 壬辰之战 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 朝鲜使者 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 小中华 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 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 ,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七册详细介绍了安德鲁斯的社会生活、宗教、语言 、语法、文学、哲学与科学、历史和地理、艺术等领域的演变发展。
蒙古人西征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导致13 14世纪罗马教廷向蒙古大汗的一系列遣使,双方信札往来,谋求订立盟约。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将这一历史进程称为 亚洲高原同西方古交际史中之一异迹 。 1923 1931年,伯希和在梵蒂冈蒙古外交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多种文献,对这一过程进行考证性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此即《蒙古与教廷》。本书共分两卷:第一卷是对贵由致因诺曾爵四世波斯文答书的阐释和分析;第二卷是对审温 列边阿答、阿思凌、安德 龙如美三人事迹的说明和考证,以及14世纪上半叶蒙古与教廷交往的研究。虽历经百年,该书对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以及蒙古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杂纂》原为《论考》内单篇论文的集结,展现了宫崎对于亚洲史的全方位研究,其中包含《杂录》《余白录》《书评》等。现经整合,《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杂纂》包含以下篇章: 1. 《亚洲史论考》上卷前言; 2. 《亚洲史论考》中卷前言; 3. 《亚洲史论考》下卷前言; 4. 杂纂; 5. 跋; 6. 附录:砺波护《亚洲史论考 中文版序》; 张学锋《亚洲史论考 译后记》; 张学锋《 宫崎史学 的东西交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