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前、中、后篇,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学术和心路历程分为起步、积蓄、爆发三个阶段。对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经历沧桑,晚年学术成熟的人生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记录。他幼年时,祖上和李士曾家颇有交往,家中富饶,父亲对他这个老儿子寄予厚望;青年时北上求学,师从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随北平研究院迁到昆明,开始了学术上的储备;“ ”时期,家中变故,师长和朋友们相继离去,思考却未停止;老年时,厚积而薄发,科研和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学术大成之作。苏公一生的经历过往,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书中描写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苏公同一时期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情怀和精神风骨。
汤中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地质学家。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其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镍矿。他提出了“深部熔离-多次脉动式贯入-终端岩浆房聚集成矿”模式及“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以上工作对我国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成果在 外被广泛引用。本书客观、全面、完整地记录了汤中立院士为地质科学辛勤耕耘的一生,总结了他的学术成就,以及他敏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善于总结的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彰显了他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以期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为年轻学子提供学习楷模,并激励他们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本书可供高校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
《实证:胡适哲学讲演录》一书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学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对东西方哲学的理解和把握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既承认西方哲学的发展优势,同时也给予中国历史上几位哲学家极高的评价,同时他对中国禅学的文献搜集和学术研究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胡适对“中国式”哲学的深刻解读,在中国近代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书分前、中、后篇,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学术和心路历程分为起步、积蓄、爆发三个阶段。对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经历沧桑,晚年学术成熟的人生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记录。他幼年时,祖上和李士曾家颇有交往,家中富饶,父亲对他这个老儿子寄予厚望;青年时北上求学,师从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随北平研究院迁到昆明,开始了学术上的储备;“ ”时期,家中变故,师长和朋友们相继离去,思考却未停止;老年时,厚积而薄发,科研和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学术大成之作。苏公一生的经历过往,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书中描写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苏公同一时期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情怀和精神风骨。
张颔(1920-2017),是我国 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山西介休,自小经历苦难,学历仅及高小,却一生苦学,终成就为一代“大家”。 2021年11月16日,是张颔先生诞辰101周年纪念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特以“着墨家山——张颔先生与他的家乡介休”展览纪念。本书就是以此展览为背景精编而成,本书是家乡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滋养了他的文化文化根系,而他无论是否满誉加身,都心系家乡,德被桑梓。其目的是为了体现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及“大家”风范!
伯林一生交游甚广,且是一位无可比拟的多产书信作家,他存世的书信达数千封,时间跨度近七十年。这些书信既展示了他 魅力的人格风貌,亦呈现出他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以及对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情有独钟。作为伯林四卷本书信集的首卷,《伯林书信集》(卷一)的时间跨度自1928年至1946年近二十年,这是伯林个性和事业成长和绽放的关键时期,涉及求学、学术生涯早期及政治外交活动等。“飞扬年华”一词不仅适合伯林的战时经历, 适合他整个早年生活,其多方面的趣味性在此得到了生动展示。
本书就如何看待和理解湍流问题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湍流问题的主要内容,共有十讲,括:湍流——世纪难题;流态——N-S方程;Reynolds方程——均场和脉动场;方程的闭合问题——模式理论;动力学途径——Karman-Howarth方程;谱方法——Kolmogorov的理论;实验发现——间歇性和拟序结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标度律——层次结构模型;湍涡能量耗散——同步级串模型;自然界中风洞——大气湍流。书中图文并茂,叙述简练,物理解释详细,数学表述的难度适中,各讲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对立,便于阅读,具有很好的可读性,是本了解和探究湍流问题的有值的参考书。
作者李慕真,1970—1978年任 地理研究所业务处处长,1979—2004年任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本书详细记述了李慕真20世纪70年代在西北高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科学研究改造冰川冻土和盐碱地,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贡献的历程;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她积极响应 的需要,参与了我国 初的人口学开拓和研究工作,初创了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并进行人口学研究,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地理丛书》《中国人口丛书 (中英版)》《人口科学论集》和《中国80年代人口变迁》《北京人口志》等著作。她是我国少有的老一代女科学家。
......
本书分前、中、后篇,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学术和心路历程分为起步、积蓄、爆发三个阶段。对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经历沧桑,晚年学术成熟的人生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记录。他幼年时,祖上和李士曾家颇有交往,家中富饶,父亲对他这个老儿子寄予厚望;青年时北上求学,师从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随北平研究院迁到昆明,开始了学术上的储备;“ ”时期,家中变故,师长和朋友们相继离去,思考却未停止;老年时,厚积而薄发,科研和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学术大成之作。苏公一生的经历过往,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书中描写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苏公同一时期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情怀和精神风骨。
在这二十年中,传记材料很难收拾。作者的材料只限他在海外能收集的在部分遗著,和那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遗著也很不完全,所以作者只能写一篇简略的传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