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叶成群涌现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十六载,通晓二十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七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四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 四大导师 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 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 教授的教授 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时局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以喜剧脸谱活跃于舞台上的悲剧角色,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该书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奇人怪杰辜鸿铭的一生,将他幽默、睿智、怪诞的言行举止一一展现给了读者,并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在非凡的年代特立独行中,成为中国和南洋、西洋、东洋外交史上绕不过至今仍发生影响的怪杰的精神所在。
先生自言:余之一生, 老而无成。常念自幼在家, 经父母之培养;出门在外, 得师友之扶翼;迄今已八十八年。余之为余, 则胥父母、师友之赐。孟子曰: 知人论世 , 余之为人不足知, 然此八十八年来, 正值吾国家民族多难多乱之世。家庭变, 学校变, 社会一切无不相与变。学术思想, 人物风气, 无不变。 读者庶亦由此一角度, 有以窥此八十八年来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 而岂余之一身一家琐屑之所萃而已乎! 善论世者, 其终将有获于斯书。
顾颉刚先生是享誉中外的一代史学大家,他是古史辨派创始人,开创了一代史学新风;他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他也是 中国史现代化的*人 。 本书系顾颉刚之女顾潮所写的顾颉刚传记。作者通过系统整理顾颉刚遗存珍贵史料,如著述、读书笔记、日记及与胡适、傅斯年、俞平伯等人的书信,以客观平实的笔法叙述了父亲顾颉刚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
黑格尔是人类思想发展 重要的哲学家,他的传记难写,因为黑格尔在不同场合下,在不同程度上刻意隐藏了其生活、活动和个人思想的某些方面。本书撕掉了黑格尔的单一化标签,揭示出黑格尔思想的丰富性,以活生生的历史重新发现黑格尔。本书 的特色是将历史人物放到时代背景下分析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不但以尽可能逼真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哲学家的生平及其思想发展过程,而且还以哲学论述的深刻性,展现黑格尔及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性质和意义。该书是 黑格尔研究中的一本具有 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对档案、书信、证言等历史文献的分析和阐释堪称学术写作的典范。
这是一本关于孙中山、宋庆龄研究资深专家尚明轩先生的学术自传。传主生于1921年,先后经历了民国北京政府、民国南京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以至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本人本身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并结合自身的求学、治学历程,既反映了个人的成长道路,也同时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苦难与辉煌。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本书系统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坚持国家至上、人民至上为主线,呈现他 五四 青年、人民诗人、青年师友、民主斗士不同人生阶段的光辉形象。全书共十个部分: 五四 情怀、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同情劳苦大众、人民至上、何妨一下楼、青年的师友、为民请命、 一二 一 运动始末记、后的讲演、不灭的红烛。通过缅怀先贤,以此激励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坚守正道、追求真理,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许多地名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通过地名,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相互交汇,形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 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 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本书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文化根脉,清晰梳理了中国地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一种让国人潜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国精神。
《我的父亲苏秉琦:一个考古学家和他的时代》分前、中、后篇将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学术和心路历程分为起步、积蓄、爆发三个阶段。对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经历沧桑,晚年学术成熟的人生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记录。他幼年时,祖上和李士曾家颇有交往,家中富饶,父亲对他这个老儿子寄予厚望;青年时北上求学,师从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随北平研究院迁到昆明,开始了学术上的储备;“文革”时期,家中变故,师长和朋友们相继离去,思考却未停止;老年时,厚积而薄发,科研和教育成果丰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学术大成之作。苏公一生的经历过往,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书中描写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苏公同一时期各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情怀和精神风骨。
马克·布洛赫(1886-1944)是法国史学大师,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士,抵抗运动的 ,被捕后遭到严刑拷打, 终英勇就义。本书以大量私人书信、日记和资料为基础,参考众多尚未公开的档案。呈现了这位爱国者在第三共和国的光辉一生。作为历史学家,布洛赫 为人熟知的或许是其名著《历史学家的技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所做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思考,以及《年鉴》杂志的联合创办人身份。他所处时代阴云遍布,世界大战和反犹主义使他深受影响。他勇于直面这些事件, 终成为非凡的英雄,其一生则是竭力捍卫自由批判探索精神的缩影。
本书是扎伊采夫俄罗斯文学名家传记系列中的一种。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罗斯 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如《猎人笔记》《初恋》《罗亭》《贵族之家》等。屠格涅夫长期旅居欧洲,为确立和巩固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做出了贡献。 扎伊采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传记作家,他按自己心目中的日神型标准,选择茹科夫斯基、屠格涅夫和契诃夫为之作传,构成 个人特色的俄罗斯经典作家三联画。像屠格涅夫一样,扎伊采夫也长期旅居欧洲,他的写作风格深受屠格涅夫影响。在本书中,扎伊采夫将文学与人生水 融的理念发挥到 ,以纪实和艺术虚构相结合的手法,运用大量作家文本如文学作品、书信、日记等,油画般呈现了屠格涅夫浪漫的一生,将屠格涅夫文学世界中的丰富性和独 值传递给 的读者。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徐康宁作品与学术小传。评选表彰 江苏社科名家 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荣誉、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 社科苏军 的重要举措。徐康宁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产业分工及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本卷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学术年谱组成,展现了徐教授的学术精华和治学风范。
是什么让中国龙获得如此影响深远、广泛的持久经济发展呢?答案可能有千百个,但*有共识的答案只有一个——是“改革”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是稳健“改革”创造出了巨大的中国红利。 谁发现了“改革红利”?谁把“改革红利”开采出来的?当然,发现“改革红利”的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开采“改革红利”的是几代人不是一代人更不是一个人。不过,不论是发现“改革红利”,还是开采“改革红利”,有一群经济学家是不应该忘记或忽视的,其中就包括颇有中国经济学界“长青树”之誉的张卓元先生。 1950-1980年代,卓元先生是“改革红利”的重要发现者。打开195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前期的中国经济学图谱,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卓元先生不仅是“恩格斯猜想”的破解者,是“价值规律”的巧解者,是“马克思生产价格谜局”的破译者,
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并非指的是实然,那是一位文化老人李慎之先生的文化企盼。随着社会开放与思想启蒙的程度加深,胡适的影响愈发为甚。 胡适的一生,就是为制度宽容而努力的一生,尽管他直到去世都没有看到这种制度的到来。 胡适是20 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1 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但胡适一生经历丰富,其生平贯穿晚清、北洋、中华民国等,他的晚年还要面对海峡这边的大陆中国。
本丛书引自意大利君提出版社,精选世界绘画史上十二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以时间为线索展示其非凡的艺术人生,在真实、可感知的时代背景下解读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呈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采。 恩里卡·克里斯皮诺著的《达·芬奇(精)》为“艺术人生”系列丛书之一,书中以达·芬奇的一生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重点介绍了其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上的成长与发展,对其手稿流传历史、作品题材、创作手法和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多方面展示了这位“旷世奇才”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是萨弗兰斯基2019年10月 推出的诗人哲学家传记作品。在这本新著中,萨弗兰斯基用诗意的语言重现了荷尔德林这个孤独诗人的一生。他追随着荷尔德林后代留下的痕迹,从大量的史料和记录中透视这个诗人生命中的困厄。荷尔德林,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私人教师,他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在这种压力下他 终崩溃了。 直到20世纪,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甚至他的名句也成为传颂一时的经典。 但是荷尔德林仍然是德国文学、哲学经典中的一个未知数。 作者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笔触再现了一种的诗意人生,用他通俗、晓畅而才华横溢的传记手法给一般读者打开了通往诗人哲学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