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钻进一台远距离传送机,身体被分解为原子,然后再在火星上的另一台传送机里重新组装,从里面出来的那个人还是你吗?如果你的大脑被切成两半,平分给你的两位各需要半个大脑的孪生兄弟,当你的两位兄弟从病床上醒来,他们还是他们自己吗?你又去了哪儿?提出这些离奇的思想实验的知名哲学家,帕菲特,在意的不仅是个人同一性(是什么让我之为我),他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影响我们对乐善好施行为的看法;他 希望证明,道德理由像一张桌子一样,有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客观事实。如果有幸上过他的课,你一定困惑这人是不是疯了:他给每一位学生的课程论文的回应,比学生应付了事上交的正文还长。给同行文章的回应,很可能让后者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采纳他的意见再把他列为 作者——虽然他会断然拒 你的善意。这样纯粹、慷慨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远房表亲,两人同样来自奥地利,同样在英国生活并开启他们的学术之路。维特根斯坦比哈耶克年长十岁,以其古怪和天才著称。1951年维特根斯坦去世不久,哈耶克就开始为他写传记。由于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的反对,这部传记 终没能完成和出版。但哈耶克的这个文本依然获得了它的“地下”读者群,后来的维特根斯坦传记作者也广泛使用了这份隐秘的文本。 时过境迁,这部沉寂多年“秘传”终于可以公开呈现于公众面前。哈耶克以研究者的严谨,搜集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书信、日记等 手资料,不动声色地构建起了维特根斯坦的肖像,传达出一种 的人格和思想魅力。本书尽可能接近原貌地完整呈现了哈耶克的传记文本,同时收入编者克里斯蒂安·艾尔巴赫所写的详尽导读和学者艾伦·贾尼克的评论文字,为研究哈
—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哲学奠基者之一,科学研究方法之父。 ——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这是历史对亚里士多德做的注解。 但除此之外,他到底是谁呢? 他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对世间万物都充满探究的热情:物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音乐、诗歌和政治。 他观察一切,他思考一切。 他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追寻真理。 亚里士多德不曾想到,生前背井离乡、颇遭非议的自己将会成为中世纪学术的奠基人,其影响力一直延伸到百余年后的文艺复兴,直至牛顿物理学的出现。 他 不会想到,在两千余年后的 ,自己极不平凡的人生路途和超凡脱俗的哲学造诣已化为一幅幅画卷,铺展到每一位对他心怀好奇或憧憬的读者面前。 亚里士多德到底是谁? 他何以穿越千年仍被世人铭记在心?
\\\\\\\"2024年,正值 “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十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探究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逻辑,展现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风采,发掘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事迹,描绘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群像,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组织编写了“四有”好老师系列丛书。 丛书由顾明远先生总主编,系统阐述了“四有”好老师的基本理论与现实意义,深入研究了“四有”好老师的队伍建设与政策建议,倾情讲述了“四有”好老师的教学实践与深刻感悟,希望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助力教师实现多维度、跨越式成长\\\\\\\"
李商隐说: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叶嘉莹说: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摇九万风。陶渊明说: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杜甫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叶嘉莹说: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叶嘉莹之所以成长为一位 诗人,关键不在于她与前人的相似性,而在于她广泛汲取了前辈诗人的精华,在诗歌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她不同于李商隐的哀感凄艳,而是坚强明朗;她既有杜甫的深厚情怀,又有陶渊明的人生智慧;她把陶渊明的小我圆融升华为杜甫的大我,又将杜甫的大我情怀以陶渊明的固执态度运用到诗词事业中, 终完成了自我的生命与诗歌,这是她的独特之处。叶嘉莹之所以成为叶先生,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本书努力以翔实可靠的资料呈现叶嘉莹先生的百岁人生道路,对其家族文化特质、各阶段
本书是萨弗兰斯基2019年10月 推出的诗人哲学家传记作品。在这本新著中,萨弗兰斯基用诗意的语言重现了荷尔德林这个孤独诗人的一生。他追随着荷尔德林后代留下的痕迹,从大量的史料和记录中透视这个诗人生命中的困厄。荷尔德林,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私人教师,他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在这种压力下他 终崩溃了。 直到20世纪,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甚至他的名句也成为传颂一时的经典。 但是荷尔德林仍然是德国文学、哲学经典中的一个未知数。 作者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笔触再现了一种的诗意人生,用他通俗、晓畅而才华横溢的传记手法给一般读者打开了通往诗人哲学家的路径。
岳麓书院自北宋建立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化 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代 ,有一大批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均出自岳麓书院。近些年,岳麓书院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书院传承的“实事求是”等思想也 加受到思想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作为从历史中走来、千年传承有序且至今仍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书院,岳麓书院在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这部书稿即是在此背景下,由李兵、钱哲昕、胡骉三位先生共同创作而成。李兵教授在岳麓书院教学多年,为社会各界讲解岳麓书院的场次不知凡几,极受欢迎,他将这些精彩的讲解化为文字,再加上胡骉先生拍摄的精美照片,读者读之,虽远隔千里,仍能有身处书院、亲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精彩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把岳麓书院的建筑和历史融合在一起,解读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
马克·布洛赫(1886-1944)是法国史学大师,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士,抵抗运动的 ,被捕后遭到严刑拷打, 终英勇就义。本书以大量私人书信、日记和资料为基础,参考众多尚未公开的档案。呈现了这位爱国者在第三共和国的光辉一生。作为历史学家,布洛赫 为人熟知的或许是其名著《历史学家的技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所做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思考,以及《年鉴》杂志的联合创办人身份。他所处时代阴云遍布,世界大战和反犹主义使他深受影响。他勇于直面这些事件, 终成为非凡的英雄,其一生则是竭力捍卫自由批判探索精神的缩影。
本选题讲述的是自2000年至2019年20年间,获得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的33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精彩人生故事。他们尽管从事的专业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都取得了中国各个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他们是国之栋梁。他们的共同点是朴实做人、扎实做事,一生坚忍不拔,顽强追求,不懈拼搏与奋斗。选取他们的闪光故事,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他们名震世界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得到人生启迪,激发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本选题是截至目前第一本全面、完整讲述历届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故事的图书,有150多张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文中没有科学术语,适合青少年阅读。
《含章文库·季羡林经典文集:季羡林自传(图文修订典藏版)》内容简介: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又丰富多彩,本书真实而完整地体现了季老对自己一生的记录,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学者所走过的路。 海报:
本书是以浙江省长兴县境内的顾渚山为摹写对象。作者以诗一般的笔触,从山、水、茶以及人文历史环境等多个角度切入,描绘了江南富庶的生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在长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撷取了几十个风物人情的片段,试图揭示出长兴特有的历史形成以及地理文化。本书既是一部画面恢弘的史诗,又是一部写法另类的地方志书。
《水中盐:文化艺术视角下的王国维/何以传世艺术文丛》对王国维的文化艺术成就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水中盐”是借用钱钟书对王国维诗作的评价之语,分为美育启蒙,书画鉴赏,艺术观点等方面。《水中盐:文化艺术视角下的王国维/何以传世艺术文丛》收录的文章在《中国美术》杂志曾刊载,并在此基础上增补一些篇目,使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
《黄宗羲评传》将力图站在思想和历史的高度,以评传的手法,真实、准确、形象地速写传主的生平、思想、学术,读者们一道走进历史,走近这位旷世大儒的世界,共同去了解他那集平凡与伟大、传奇与普通、褒崇与物议于一身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人物个性特征,去探索他的活动足迹与精神世界,总结他的文化成就,从而对他作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