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初版于2003年面世后广受好评,它率先提出 读者至上、注重实用 的编纂原则,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开山之作。自2010年始,初版主创人员借助现代化词典编纂平台开始了为时五载的词典修订工作。经过全面修订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缩印版)秉承初版特色,新增条目近万条,收录总条目近15万条,与时俱进,全新奉献。 *规模宏大,收词齐全 *语文为主,兼顾百科 *释义规范,译文精当 *突出实用,注重搭配 *与时俱进,语言鲜活 *标注词类,拼音准确 *编排清晰,查阅方便
《汉英词典》(修订版)于1995年出版后,广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曾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社会迅猛发展,语言生活日新月异,汉语词汇快速更新。为了反映汉语的*变化,《汉英词典》便有了再版的必要。 2000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组织下,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编修团队开始着手《汉英词典》(修订版)的修订工作,前后几十载。修订者尽量保持《汉英词典》前两版的原有格局和特色,譬如大部分取自经典、诗词、近代白话小说的例证得到保留,并沿用了1978年版所制定、1995年修订版所遵循的编纂思路:一是兼顾学术和实用;二是以语文为主,兼顾百科;三是以普通话为准,兼承书面传统,酌釆方言词汇。在此基础上,修订者与时俱进,紧扣时
。。。
《英汉医学辞典》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两次修订,发行数量超过45万册,深受读者欢迎,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学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时此刻回首往日的点点滴滴,我颇感人生有期,学海无涯。记得1976年我从江西开门办学回沪,随即参加《英汉医学辞典》的编写工作。当时医学院的教务长金问涛教授专门召集一次有各科医学专家参加的编审会,出席的专家有妇产科的王淑贞教授、眼科的郭秉宽教授、外科的陈化东教授和内科的朱无难教授等。在初版前言中,我们仅笼统地表示对专家教授的感谢,而未提及他们的名字;其实他们对辞典原稿的审阅尤为严谨、细致。譬如说王淑贞教授对一些胎位的译名提出不同的看法。如LMA(1eftmentoanterior),早按英文的顺序译为“左颏前”,但王教授改译为“颏左前”,后来被《英汉医学词汇》(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如愿以偿地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2010年的世博会也将在上海举办。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年中,中外文化、体育、商贸交流活动将更加活跃,国内也必将会掀起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高潮。世界各地学习中文的热潮也与日俱增,来华的留学生已超过40万,其人数还继续增加,他们都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正是为了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我们组织了北京、上海、台北、南京、沈阳、大连、苏州、扬州、连云港等地20多所大学以及新华社、外文出版局的教授、专家、学者近百人、同心协力,经过4年的努力,精心编纂了《新汉英辞典》,以方便广大读者学习、参考和使用。 在本辞典出版之前,编者已出版了1550万字的《汉英大辞典》,820万字的《汉英辞典》和《新世纪版汉英辞典》,2.9万个汉字为单列条目的《汉字英释
本词典收录了多媒体技术及其产业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新词。词条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并进行了规范和审定。本书是目前靠前收集多媒体技术词汇很丰富,涉及面很广泛,内容近期新的辞典。本书可为多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科技书刊编辑及文献译摘人员使用,也适合于非多媒体技术专业人员及广大业余爱好者作为工具书学习参考之用。
本词典收录了多媒体技术及其产业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新词。词条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并进行了规范和审定。本书是目前靠前收集多媒体技术词汇很丰富,涉及面很广泛,内容近期新的辞典。本书可为多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科技书刊编辑及文献译摘人员使用,也适合于非多媒体技术专业人员及广大业余爱好者作为工具书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