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编著的《兵火(1931-1945日本战地记者眼中的抗日战争)(日文版)》以图说史,书中使用的多张图片都是从侵华日军内部发行的画报上节选的,现场感实足,都印有“不许公开”字样。这些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图片、资料,再现了中华大地遭受涂炭的残酷过程,一方面,揭露了日本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的暴行,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日本对中国各领域先进技术的计划性掠夺。这些侵华“图证”,是对日本右翼分子颠倒历史、混淆视听最有力的回击。
横光利一(1898-1947)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诗人。本书收录的《苍蝇》《太阳》是横光同时发表籍以登上文坛的成名之作,《头与腹》则被视为新感觉派的标志性作品。 《苍蝇》于1923年5月发表在《文艺春秋》,大受好评,一度人选日本中学课本。乡村驿站马车的匆匆过客,竟然因此完成人生的终结。其中,急于看望病危儿子的农妇、携手私奔的相爱青年、自负而自卑的土财主、懵懂无知的孩童、因洁癖而独身的驼背老车夫……,构成一幅浮世画卷。而蝇的存在贯穿始终,一切都通过蝇眼的观察,构成了小说新奇的视角。这种感觉的新奇成为横光利一文学作品的核心特征。
樊建川编著的《兵火(1931-1945日本战地记者眼中的抗日战争)(日文版)》以图说史,书中使用的多张图片都是从侵华日军内部发行的画报上节选的,现场感实足,都印有“不许公开”字样。这些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图片、资料,再现了中华大地遭受涂炭的残酷过程,一方面,揭露了日本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的暴行,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日本对中国各领域先进技术的计划性掠夺。这些侵华“图证”,是对日本右翼分子颠倒历史、混淆视听最有力的回击。
本书主要内容围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中文词条编写、解读,旨在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在高浜虚子力劝下的部长篇作品,最初并非连载体裁,而且是题名《猫传》的独立作品,在虚子建议下改为《我是猫》。在《杜鹃》上发表后,好评如潮,改为连载,直至第二年8月,总计连载11次。《杜鹃》也籍此由最初单纯的俳句杂志一跃成为文艺杂志之一。小说主人公夏目家养野猫,亡后也得夏目漱石会同亲友立墓树碑。
《鲁迅箴言》一书由鲁迅研究界几位专家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选,收鲁迅文字365条,分为12类,囊括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体验、读书作文、历史、国民性等方面的言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鲁迅思想的面貌。该书出版后,广受各界好评。201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三联书店与日本平凡社决定联袂出版《鲁迅箴言》中日双语本,并在中日两国同步上市。此次印行的中日双语本,由中日两国学者翻译并经日本翻译家审订。此外,本书还特邀设计师原研哉担纲平面设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亦专门撰文深情本书。
《汉字与日本文化》主要论述了汉字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总体上把握了汉字与日本文化的密切关系。撰写此著的目的是强调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形成的巨大影响。主要篇章结构:绪论:包括汉字发展历程和东亚汉字文化圈形成。
这本书有两点与一般的文选不同(起码就日语读物来说),一是本书每篇作品之后有一则“编译漫笔”,二是本书编选的原则(或曰角度)与众不同。 本书启示我们怎样读书。为了学习外语读它,一要克服语言障碍,二要克服文化隔膜。更重要的是,不论读中文外文,都不可以只用眼睛读,要用“心”读,和作者形成会心的交流,才能得其三味。
《奥州小路》是日本俳句诗人、在日本被称作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一l694)的一篇游记。它不仅被称为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水平的游记,也是松尾芭蕉文学的所在。1889年5月l6曰(旧历3月27日)。46岁的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一起从位于江户(现东京)深川的采茶庵出发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历时约150X。《奥州小路》就是这段历程的游记,松尾芭蕉以细腻的文笔和真实的感觉记录了旅程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大量的俳句。《奥州小路》中的散文、俳句是松尾芭蕉文学中最为宝贵、最能体现芭蕉风格的作品,从l702年出版以来一直被奉为文学精髓。谈日本文学,不能不谈俳句,谈俳句不能不谈松尾芭蕉,而谈松尾芭蕉,不能不谈《奥州小路》。可以说芭蕉本人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以及特有的俳句理念、细微至极的创作手法等一切一切都凝缩在《奧州小路》之中
《日本古典文学入门(2014新)》是一本日本古典文学的入门教科书,也是一本解读日本古代文化的读物。《日本古典文学入门(2014新)》以古典文学为主线,各章贯穿着古典语法、古代文化知识。其中“注释”“作品欣赏”“语法要点”“参考译文”部分有助于读者深入学习选读的文学作品;“背景小知识”部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日本古典文学、古代文化的理解。
本书从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传统文化、休闲尚、社会百态这六个单元介绍日本文化。每个单元又由几个热点话题组成,探讨日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使读者身在异国却能够知晓日本社会、日本人民的现实状况。另外,编著过程处处为读者考虑。话题的具体内容通过对话形式体现出来,使阅读变得更有气氛,更容易记忆理解,也更有趣不乏味。并且,此书采用中日文对照,对汉字词汇也都标注了假名,使读者不仅能够看得进去,还能读得出来。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茶余饭后、清灯床头的休闲读物来阅读,也可以作为日语教学的教材来使用,可以称得上是一书多用。
本书选录的《伊豆的舞女》(1926),是川端早期成名之作。川端为孤儿气质所圉,心中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偶与年少舞女邂逅,得到舞女善待,便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友善的中学生,得以平等相待,不禁动情。彼此既有真挚诚实的友情,也流露了淡淡的爱。小说便是这段经历的艺术化结果。 在艺术手法方面,《雪国》把西方现代派的某些创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情节结构方面,均能另辟蹊径,为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川端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巧妙地运用了自由联想的心理描写法,让岛村在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也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在结构上,川端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在总体上基本按照
本书从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传统文化、休闲尚、社会百态这六个单元介绍日本文化。每个单元又由几个热点话题组成,探讨日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使读者身在异国却能够知晓日本社会、日本人民的现实状况。另外,编著过程处处为读者考虑。话题的具体内容通过对话形式体现出来,使阅读变得更有气氛,更容易记忆理解,也更有趣不乏味。并且,此书采用中日文对照,对汉字词汇也都标注了假名,使读者不仅能够看得进去,还能读得出来。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茶余饭后、清灯床头的休闲读物来阅读,也可以作为日语教学的教材来使用,可以称得上是一书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