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簇芳华:唐宋服饰与染织绣艺术史考》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其史学研究的价值:其一,将唐宋时期服饰与染织绣艺术作为“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加以书写,呈现具有艺术史“物质化”书写的特质;其二,针对唐宋时期服饰与染织绣艺术的技艺(工艺)特征与特点作有深度的史学探讨,揭示其作为唐宋艺术史精华象征的史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其三,透过对唐宋时期服饰与染织绣艺术史的考察,重点在于从还原这多项艺术的历史原貌,将我国古代物质文明与文化艺术发展面貌贯穿起来加以论述,提升对服饰与染织绣艺术史研究价值的认识。本书作为艺术史考察,抑或是艺术与工艺史结合考察,都将是对这一史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探索,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日本登丽美时装造型设计与工艺是引进日本登丽美服装学院的专业教材。共分8册,分别为:①基础(上);②基础(下);③裙子·裤子;④女衬衣·连衣裙;⑤套装;⑥上衣·背心;⑦大衣;⑧婴幼儿装·童装。这套丛书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读者从中可以学到日本各种服装款式造型设计及精致的制作工艺。 《国际时装系列丛书》从简单的服装工具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的面料、不同的造型设计其剪裁方法与各种缝制工艺,从局部到整体一步一步详解了局部制作及基础缝制,对初学者有极大的帮助,是一套值得保留的工具书。
本书是全面研究蒙古族服饰文化史的学术著作。全书将蒙古族服饰的发展过程分为大蒙古国时期、元代、明代蒙古时期以及清代几个历史阶段,以史料、考古资料、壁画、文物等文字、图像和服饰实物为基础,用以图证史和图、史、物互证的手段阐明蒙古族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文化底蕴、民族审美与时代精神。从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服饰的款式种类、结构特征、装饰图案、服饰材料、制作技艺等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从而揭示蒙古族服饰发展与演变过程的实质内涵。 本书适宜相关研究者、蒙古族服饰爱好者及高校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皮尔·卡丹中国传奇》借皮尔·卡丹品牌踏入中国40年之际,向读者介绍皮尔·卡丹先生——一位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有名时装设计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誉大使和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以及他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所有这些头衔下,他更像一位探险家,孜孜不倦地通过各种探索来获得灵感;一位艺术大师,在无尽的宇宙变幻中找到了自己的色彩;一位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使者,将时尚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皮尔·卡丹中国传奇》适合服装专业院校师生、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时尚爱好者参考学习。
本书依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以新时代丝绸艺术创新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丝绸艺术创新概貌,新时代丝绸艺术创新分类、创新需求、创新原则及价值构成为中心进行论述,基于艺术学学科特性,把握新时代内涵,构建“新时代丝绸艺术创新”理论与实践体系。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新时代丝绸艺术创新概貌、创新分类、创新需求、创新原则以及价值构成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江苏丝绸艺术创新提出应用对策,探析新时代丝绸艺术创新路径。本书框架体系完整、行文流畅,可作为丝绸相关专业师生及丝绸行业从业者的参考工具书使用。
本专著是作者在各博物馆传世广绣精品图像的基础上,着重对18~20世纪初广绣精品进行的系统的梳理与建档,内容涵盖超过100件文物的名称、年代、收藏地点、尺寸、纹样说明等基本信息,提炼拥有有代表性的广绣图案,复原出200多个图案矢量图,从题材、构图、色彩、针法、材料及文化意涵等几大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文献材料,进一步重构作品的制作历程,解码图案的形成机理,提炼广绣的创作规律,再现广绣的工艺之美。本专著丰富和补充了广绣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为学者、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等提供了地方文化的视觉样本与灵感来源。
本书详细介绍了100年以来西方珠宝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流派的形成历史背景,附有大量精美的图片,从1890-1910年:华丽的颓废主义到未来主义风格珠宝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珠宝的盛宴。本书对于从事珠宝设计、时尚研究的人来说是一本之物,作者详细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珠宝设计的历史与发展状况,图例精美,通俗易懂。
《造纸(续)·制笔》系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第二辑)的其中一卷,分造纸续编和制笔卷。造纸续是《造纸卷》完成之后续研究的成果,在实地调查的深度、广度和历史文献的挖掘方面都较《造纸卷》有质的提升;另,《造纸卷》是在技术史研究背景下完成的,而此书则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完成的,前者只注重工艺流程,后者不仅详细记录工艺流程和产品,还关注与这些技艺相关的要素,如传承地、传承人及传承方式、传承主体的生存状态等。此外,特别介绍了麻纸、宣纸、楮皮纸、桑皮纸、竹纸以及德格印经院、纳西族东巴纸和龙游皮纸。制笔卷是对春秋战国以来毛笔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作初步的总结,不仅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毛笔的特点和主要产地,梳理了制笔技艺发展的脉络,分析制笔中心形成及转移的原因,也介绍了丰富多彩的笔文化。此外
《2023/2024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集中反映我国纺织工业及其子行业年度发展现状与趋势,即“中国纺织工业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行业运行(包括纺织工业及化学纤维、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长丝织造、印染、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各子行业的年度分析与展望);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行业研究;原料供求及国内外统计资料。该书主要为国内外纺织企业,金融与投资、贸易与咨询、科研与教育等机构,以及各级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社团组织提供权威性指南,为相关企业、部门机构科学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工匠精神的核心不是“制作”,而是一种心态! 《首饰工艺完全指南:为首饰设计师呈现100+的技法详解》是艺术家的工匠思维,思想性设计师的工作指南!书中“镂空花纹的设计制作”“金属戒指的锉磨示范”等100多个详细的操作示范,让你看到最直观的制作过程。 【作品篇】精心挑选世界各地设计师的作品,感受技术和工艺的可能性,传达当代设计师创作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性。 【材料篇】在作品中,基础金属、宝石、塑料、树脂、天然材料和其他材料形成丰富的变化和微妙的对比,创造出缤纷的效果。 【技法篇】从穿孔、焊接和抛光等基础工艺,到铸造、石材镶嵌、蚀刻和珐琅等复杂工艺,详细、清晰的分步摄影,图文并茂的操作示范。 【启发篇】从工作空间布局到专用工具包配备,从寻找灵感、创作草图到设计思路的呈现,再到发掘设计作品的内涵和
本书是《中国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文物研究》(6卷本)中的其中一卷《土家族卷》,本卷从全国众多民族类博物馆中,选取土家族丰富的服饰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切入,分为四个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分别是“土家族服饰的前世今生”“土家族服饰图纹的美学解析”“土家族织锦的工艺美学”和“传统与现代的薪火相传”。
本书分为通史卷和专史卷两卷,全书总计大约156万字,其中通史卷约79万字,专史卷约77万字。两卷主体采用编年体体裁,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照历史时期记述奶业历史事件。
《中国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报告》由主题报告篇、专题报告篇和技术报告篇组成,内容包括印染行业工艺技术及装备,化学品、污染物治理,能源管理等,系统反映了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现状与绿色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可作为印染行业经营管理者的工具书,也可供相关部门机构和上下游企业阅读参考。
榫卯技艺和识图要领是制作古典家具的入门。本书内容按照坐具、承具、庋具、卧具、杂具等类别进行研究、测量、绘制、整理,最终形成了200余款源自宋、明、清和现代这几个时期的古典家具图录,内容分为器形点评、CAD图示、用材效果、结构解析、部件详解等详细的技艺内核。
《清代服饰制度与传世实物考》是国内首次专题研究海内外民间遗存的清代服饰系统性实物资料工程。分为女装卷和男装卷,共计100万字,1000余张实物图片。收录清代民间遗存男女各类服饰实物445件,极具史料价值。所有实物收藏并研究历时40年,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海外回流;二是国内各地民间收藏。书中以清代典章为依据,与相应传世实物相比照,完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了清代皇族以及各级职官穿用的制服。结合当时政治和社会体系,客观解读了阶级地位和制服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代表性实物为研究样本,举例解析不同款式和纹样所适应的穿着场合和礼仪级别,系统地梳理了清各朝代的服饰工艺特征。
本书介绍了由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aatcc)提供的2012版技术手册,重点包括116个标准方法、11个评定程序和14篇专论。内容涉及纺织品的色牢度性能、染色性能、生物性能、物理性能及纤维鉴别分析方法等。本书对研究纺织品检测技术、掌握检测方法、控制和提高纺织品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可供在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纺织品服装企业中从事质量检测、进出口贸易及相关工作的人士学习和参考。
《中国奶业年鉴》是反映我国奶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年刊,也是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年鉴系列中的一部重要产业年鉴,已连续出版18卷,该卷为第十九卷,本书客观记述我国奶业发展历程,2020卷是反映2019年的奶业生产实际情况,为行业管理部门制定规划、政策和实施决策提供依据,为奶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基础和数据支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市场和信息引导,是中国奶业发展的编年史册,也是奶业行业发展的公报,更是奶业从业人士的一本权威工具书。该书共有十大板块,包括特载、发展综述、行业综述、各省奶业、D20奶业、政策法规、行业统计等。
中非国家纺织服装学者论文汇集成册,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通过大会组委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出来的获奖论文编辑成册,主要反映中非国家纺织服装新发展、新研究、新技术。
本书为专业性工具书,内容涉及木材工业中的基础、专业及综合技术。除反映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实践经验外,还着重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既考虑反映国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更着力于结合我国当前木材工业的水平及行情,力求充分体现实用的目的。
本书多方面的理论基础还来自笔者的《明式家具器型研究》和《明式家具图案研究》,尤其是前者的分类、分式、分型的研究体系为本书家具分类型做了铺垫。 本书涵盖了闽作明式家具和闽作清式家具。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因为闽作明式家具的甄别更艰难,也更有意义。 闽作明式家具专指明晚期至清早中期这一历史阶段,在福建地区制作的,以黄花梨、紫檀为主要材料的硬木家具。 本书更多地着眼于闽作家具实例的梳理,也延及闽作家具自身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揭示。明式家具作为特殊时代、特殊阶层的奢侈用品,仅仅进行器型研究,难免单一化。
《迪奥T台时装作品全集》通过大量T台原始照片和详细的解说文字,展现迪奥品牌180多个时装系列作品,是全面介绍迪奥这个时尚传奇品牌的著作。本书不仅收录了克里斯汀·迪奥先生闻名遐迩的系列作品,而且还收录了他所有继任者的系列作品,包括伊夫·圣罗兰、马克·博昂、奇安弗兰科·费雷、约翰·加利亚诺、比尔·盖登、拉夫·西蒙和玛丽亚·嘉茜娅·蔻丽的系列作品。本书精选了迪奥品牌创立以来的每一个高级定制系列以及后来推出的成衣系列的T台照片,每个时装系列都配有详细的解说文字(包括系列背景介绍、设计灵感来源、作品解析等),另外还有亚历山大·弗瑞撰写的序言和设计师简介。详细的介绍文字与众多珍罕作品的图片令本书如同一本独一无二的图谱,生动展示了有史以来拥有影响力的奢华时尚品牌之一——迪奥的发展历程。本书共收录1 100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