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植物并不是傻傻地站在那里不会动的,它会睡觉、会换衣服,会生娃、会治病 这些只属于人类才有的技能出现在植物身上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当听到这些奇妙的事情时,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这本关于植物的小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奇妙无穷的植物世界 行走、换衣服、开口说话和探测矿产的植物传闻,去探寻植物世界中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植物这个舞台上,看到多姿多彩的花朵、形状各异的树叶,无数的植物扮演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自然文库 旨在复兴博物学的传统,追溯人类对自然也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历程,将 绿色生存 的理念寓于求知与实践的乐趣之中,最终通过阅读激发都市人重拾对有灵万物的信仰和谦卑。 这本书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故事。作者把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带到了环绕世界各地十几种不同树木的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探索树木连接的植物、真菌、细菌群落,以及动物、鸟类,着力审视人类在这些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树木所诉说的生命记忆,展现了生命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我们人类也归属其中。每一个生命体不仅由生物连接维持,而且是由这些关系构成的。这种网络化的人生观,丰富了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人性与伦理的思考。树木,看似远离人烟,可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互相紧
橡树,植物学上的正名为栎树,是壳斗科栎属植物的统称。 本书从10月开始,逐月记录橡树的生长状况,突出了生命、死亡和更新的季节性循环。此外,书中还围绕橡树引申出丰富而多样的物种生态群落的变化,比如象甲在橡子中产卵,蚂蚁借象甲留下的带孔橡子壳做巢,又如橡树维持支撑起的生态圈,从春天的莺类飞鸟,夏日的蝉类,秋天的蟋蟀,从春到夏的毛毛虫及毛毛虫捕食者,以及落叶层中丰富多样的分解者腐生物。书里给读者展示了围绕橡树自然生成的复杂而迷人的野生动物网络,进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精妙与保护本土物种的生态意义。
本书精选以衡山为代表的湖南地区植物146科355属564种,可供华中地区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为参考。 衡山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它地处东经112 34 28 -112 45 36 ,北纬27 12 10 -27 19 40 ,为弧山型中山地貌,自北而南约有20多座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300.2米,相对高差1210米。衡山面积640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8℃,无霜期为280-262天,年降水量1497.1-2153.4毫米,相对湿度80%-90%。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热条件,必然会孕育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植被类型。 衡山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历年来受到植物学家的重视,无数专家学者先后来衡山进行过植物考察,早在1917年,奥地利植物学家H。HandelMazzetti就曾到衡山一带采集植物标本,此后5年中国老一辈植物学家何观洲、钟补
《坝光有片银叶树》是国内写给银叶树的科普人文图书,主要内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综合展现银叶树的科普内容,包含坝光自然人文资料和银叶树保护的历史沿革、银叶树摄影作品、银叶树插画作品以及分类学和植物学相关科普知识。本书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写给深圳这座城市的书、写给未来的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是北方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是北京和外地部分专业院校以及中小学校的定点实习或学习单位,被首批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淀区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同时是北京市和海淀区旅游局的定点旅游单位。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图谱》从植物学实习参考书和普通游客游园指导书的角度出发进行编排,收录植物园各个科属的500余种主要植物图片和相关特征描述。本书作者力量雄厚,内容方面准确权威,图片清晰。由于主要针对教学实习编排,实用指导性强,将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及植物专业学生及植物爱好者的参考书,植物园普通游客也会有兴趣。
本书探索了植物世界的奇妙奥秘,揭示了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多彩的颜色、迷人的气味、多样的味道以及强大的保护机制。同时,本书还探讨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示了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还能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株植物都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尊重与保护。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与门外的花坐一会儿,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本书适合爱好自然和追求健康的广大读者。
《中国常见海洋生物原色图典》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国常见海洋生物的工具书。 本丛书分《植物》《腔肠动物 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6册,分别收录了153种海洋植物,61种海洋腔肠动物和72种棘皮动物,205种海洋软体动物,151种海洋节肢动物,172种海洋鱼类,11种海洋爬行类、118种海洋鸟类和18种哺乳类。针对每种海洋生物,书中均简明扼要地介绍其学名、学术界常用的中文名、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等,并配以原色图片,为大众了解相关海洋生物提供帮助。 《植物》 海藻、海草和红树植物因生活在海洋及沿海滩涂中,行使着作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功能,而被统称为海洋植物。本书遴选了我国沿海常见海藻、海草和红树植物共153种。对于每一物种,书中都有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
无
从茴芹到薄荷,从虞美人到桉树,从药蜀葵到甘草,从香草到香菫菜 在这部包含珍贵图片的糖果植物简史里,作者将有关糖果、植物的历史和逸事,还有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娓娓道来,用文字帮你品尝几十种数百年来令人唇齿留香的奇妙植物。它不仅能丰富你对植物的理解,说不定还能勾起你的童年回忆。
本书作者曾多次在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头地区、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东帕米尔高原以及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野外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探险经验和第一手科研资料。 本书汇集了作者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研究结合和野外历险中拍摄的大量图片。文字精炼,图片精美,对于青海省常见植物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也收录了青海特有、珍稀、濒危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植物。书中所载每一种植物都配有花果期图例(蕨类植物为孢子期),方便对照比较。
本书选取40种常见食(药)源性植物,置于现代科学的透镜之下,探微动物与植物两大生命形式之间相互较量、相互适应的永恒张力,揭示人类在驯化和改造自然的崎岖长路上展现出的勇气、毅力与智慧。
草坪里的四叶草、庭园里的铃兰花、圣诞壁炉旁的冬青,还有可以随身携带的大蒜 神话和传说中那些能给人带来幸运的植物,是我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祖先相比,许多现代人虽丢却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她仍有一份热烈的爱心。 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幸运植物及其相关知识,追溯它们鲜为人知或湮没已久的故事,不仅带我们远渡重洋,探寻西方世界极富生命力的槲寄生、亦正亦邪的曼德拉草,同时也带我们涉猎东方人的竹子、水榕,述说人们对这些幸运植物的憧憬与偏爱。书中汇聚了人们对植物的不同态度,印证了世界各地绚丽多姿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人类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本书以生物史学者罗桂环多年来的博物实践为素材,以科普散文的形式向读者传递博学多识的中国传统博物精神。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述及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环境保护等议题;其次,罗列中国各类珍奇动植物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史,阐述了古代博物和 多识 的发展历程。最后,着重介绍了诸如威尔逊、布林等生物学家和地学家的科学成就及其影响,早期西方人在华所建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历史上的科学活动对后来的启示。本书在常识与艰深现代科学之间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友好的 缓冲区 ,通过引导读者关注、探究身边草木、花果、动物等,以一种更为轻松的姿态培养科学精神、了解科学知识,进而与自然和谐相处。
彼得·渥雷本是德国知名森林学家和科普作家,长年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这本《树的呼吸》是他较新一部作品。作者根据自己在德国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介绍了树木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特点,并揭露了现代林业经济的弊病和对森林生态造成的破坏,以及这些事实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全书分为“树的智慧”“林业的无知”“未来森林”三章。一章“树的智慧”主要讲述的便是树木为了生存所发展出的能力与智慧。树木面对自然环境不是束手无策的:它们将上万年来积累的经验存储在种子里,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还会通过树根识别自己的亲友,为彼此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携手调节区域气候,以便整个族群的茁壮生长,哪怕是面对气候变暖,森林也展示了一定的应对之道。 第二章“林业的无知”主要以德国林业为对象,揭露了林业(人类)对森林(树木)的自
昆虫世界的阴谋与诡计、神奇与爱恋,绝不亚于人类世界的任何一部大戏。 便秘的蚁狮,让蚂蚁为自己打工的灰蝶, 人贩子 武士蚁,男扮女装的独角仙,能喷出100 C气体的屁步甲 本书介绍50种最常见的昆虫,结合文学、历史、传说等文化视角,用幽默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手绘插图,带你走入神奇可爱的昆虫世界。
春天的小河哗啦啦,岸边的堇菜和莲华花。姿态温婉、色泽柔美,于窃窃私语中开花。 那些在田间地头、路边荒野默默生长的野草、野花,其实是大自然中最不平凡、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英雄。 日本著名生物学家稻垣荣洋和插画大师三上修,精心挑选了50种常见的花草,通过一系列优美的短文与精致的钢笔素描,深入探讨了它们在逆境中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讲述了为什么价值斐然之物其实并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脚下。
你知道吗?假如在山野间看见了丝带凤蝶,那中药马兜铃可能就在不远的周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长白山 仙草 ,其实就是中药列当;旅游时如果有人向你推销灵芝,要当心,那有可能是长得与灵芝极其相似、功效却远不及灵芝的 木灵芝 中药原来这样有意思,一花一叶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是学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懂一点中医药,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带你走近国之瑰宝――中药的趣味 说明书 。跟随作者的镜头和文字,让我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中药生长环境,到山上、房前屋后、花果蔬菜园和动物世界里认识生长在大自然里的鲜活的中药,了解它们的模样和功效,也探究它们与自然万物的联系。博物王国里的中药,不再只是中医处方单上的名词,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植物、动物、矿物。走,采药去,一起踏上一段寓教于乐的科学之旅。
本书是《奥托手绘彩色植物图谱》的精华版口袋书,包含了奥托原版《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植物图志》的700幅彩色手绘图中的300幅,各插图非常精美,每幅图均给出了所绘植物的拉丁学名和所隶属的科名,每张图除了植物外形图外,都配有花、果的解剖图,对于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尤其是植物学爱好者或高校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的科的概念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书中所选择的植物一方面在科、属分布上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基本是国内有分布或国内能见到的植物,所以实用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