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反建筑理论和工程项目。未建成是20世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并撼动着现实的建筑界。没有未建成,就谈不了20世纪的建筑史。未建成由于没有实现,所以并未受到物质世界的污染,对它永远可以任意解释。这本出版于21世纪之初的书提出一个反论:建筑史(即建筑叙述)是由非时间的事物构成的。矶崎新的语言总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他曾经述说的“反建筑”正是建筑本身。……也就是说,惟有“反建筑史”才是“建筑史”。矶崎新在20世纪的下半叶开始他的事业,那时媒体正在加速发展,时间不再总是直线向前,而是不时地回流。本书介绍他40年的设计中每10年里的代表性的未建成作品。在下一个千年来临之时,大部分现存的20世纪建筑将不复存在。建筑历史学家易地怎样回顾20世纪?只有少数的实物史料得以传世,媒体储存的信息
本书是中国与挪威的合作项目“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LHCA)”的成果结晶。作者克纳德·拉森以及阿穆德-希丁·拉森作为北欧知名的建筑学家,对于西藏的传统建筑保护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很早就关注拉萨传统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学者,作为“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LHCA)”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对拉萨市的建筑、景观的勘测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主要讲述了古老拉萨的地形、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建筑物和城市景观。它也引发出关于拉萨的未来规划问题以及面对城市发展如何保护拉萨历史城市景观的争议。本书中的插图涉及范围很广,其中有25幅以前从未出版过的古老地图,有卫星照片、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水彩画、建筑信息表和大量的彩色图片。本书英文版已在英国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这是一本砖瓦行业重要的、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图书,也是集考古、科研、收藏、欣赏于一体的中国砖瓦行业的大型图书。湛轩业、傅善忠、梁嘉琪三位作者用了近三年时间,走遍了黄河、长江、淮河若干考古遗址,访问了相关省份多名考古名家学者,查阅考证了大量史籍,追溯到了史前文化,在大量史迹资料和若干社科成果的基础上,以考古实物为依据编写而成。全书从采集的数千幅照片中精选出了500余幅实物图片,梳理出中华砖瓦史前文化、黄帝文明时期砖瓦雏形,夏商周三代砖瓦在形体、文化、工艺、技术等方面具有科学性、革命性的二次发明与创新;对秦汉唐宋乃至元明清两千多年的烧结砖瓦、砖雕、瓦器的发展脉络,施以浓墨重彩,首次在物质形态和文化的层面上,就砖瓦的发明意义、存在意义、社会历史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精湛的论述,填补了中华史学
朱启钤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同时又是早期的建筑历史学家、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等都尊他为启蒙师。 本书收录朱先生有关建筑历史学的23篇论文,虽篇幅不长,但反映了朱启钤重视文献、倡导实地测绘,以西学的科学精神带动传统文化、科技史研究的远见卓识,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历史文献价值。 本书附20篇后人对朱启钤先生的纪念和学术思想研究文章,具有史料钩沉、学术史总结与展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