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长期精研践行董氏奇穴,深有体会,结合他人经验,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董氏奇穴的穴位及董氏针灸确有疗效的疾病治疗方案,且穴位附以彩色真人图谱,内容全面翔实,图片清晰直观。本书适合董氏针灸研究者、广大针
《中国针灸辞典(第2版)》共收词目5000余条,包括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器具、治则治法、配穴、常见病针灸治疗、历代针灸人物、著作、歌诀及与针灸有关的基本理论术语、解剖名称等。其中正词目3890条,内容相同、一意数名的副词目1200余条。 《中国针灸辞典(第2版)》的简化字采用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字总表》,并参考《新华字典》《辞海》等按音序编印。词目按汉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如“阿是穴”,在“阿”字的条目下查找,声母相同者,按韵母的顺序排列;字音相同者,按声调(-、/、V、\)排列;字音及声调都相同者,按词目的第二个汉字的读音排列,依此类推。结合实际,改变了中医文献个别用字习惯,如释文中有关体腔器官,一律用“脏腑”,而不用“藏府”。另外,为便于查阅古籍文献,收藏的词目保留了部分古
本书在张缙教授及其团队近60年有关《针灸大成》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的基础上,汇集了 有关研究论文,涵盖研究专论、现代整理和论文选辑三部分,考证和分析了《针灸大成》的作者、目录、版本、学术思想和临床价值等。书中对张缙教授潜心几十年辑录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进行了全文收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亦为深入研究《针灸大成》提供参考。本书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针灸大成》现代研究成果,可供中医院校师生、科研人员、临床工作者和中医、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四章,按经外奇穴的所在部位排列,第一章为头面颈项部外奇穴,第二章为躯干部经外奇穴,第三章为四肢部经外奇穴,第四章为组合穴,对于数千年来所记截的奇穴,尤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发现的众多奇穴,以临床实用为宗旨进行严格筛选,对其中位置较为固定、疗效肯定,又经广大医师多年使用而认可的奇穴进行辑录,共载有临床常用且有奇效的经外奇穴600余个。每个奇穴分别从另外、定位、解剖概要、主治、刺灸法、穴位出处及引证、与领近经穴或奇穴的位置关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丰富。所有穴位都配以彩色实体照片作为取穴依据,照片清晰,体表标志明显,穴位标示准确,并附有肌肉、血管、肌腱、骨骼等组织结构的线条图以详细描述穴位的具体位置,一目了解,美观实用,是对经外奇穴的一次总结与规范。本书是中医院
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出发,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适应证广等优点,自该疗法推广以来,受到针灸界同仁及专家的普遍关注。《腹针疗法(精)》是作者薄智云根据20多年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腹针是以神阙布气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宏观调控系统。作者认为,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不仅是敷脐疗法的基础,也是腹诊与腹针疗法的基础。书中对上述的理论不仅从中医经络而且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以一种全新的观点与方法奉献给读者。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疑难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使读者融会贯通,易于掌握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实用性。腹针疗法
《 针灸学》全书分为7章。第1章绪论从针灸既古老又现代的特点出发,着重介绍了针灸的历史和其在现代与多学科交融互动发展中带给彼此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及关于针灸、穴位、经络等传统古典概念的新认识;第2章针灸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传统针灸理论——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和医学进步,针灸学在与其他学科交叉融互动中所取得的创新性发展;第3章传统腧穴着重介绍了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穴区层次解剖、主治病症、刺法操作、应用解读、危险提示等,其创新性在于,大量依据解剖结构绘制的穴位透视图和剖面图,方便读者了解穴区解剖层次,进而精准取穴,降低操作风险;第4章腧穴相关的解剖结构着重介绍了“基于解剖结构的针灸”(简称结构针灸)中的肌肉及其筋膜针刺点和神经针刺点,主要
《伤寒针方浅解》刊于1941年。系承淡安据《伤寒论》六经病篇原文,以浅显之词参以西医理论注释。凡错简疑难处,则按前人之说加以校正,并补入有关病症、脉象、舌苔与针刺方法。注文较多参以日人之说,书未有日人以伤寒方治病之验案。现有1941年德阳正兴石印社石印本。
肥胖内分泌疾病是指肥胖症、肥胖相关疾病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内分泌分泌异常)而造成的相关疾病,临床上可产生多种复杂症状和体征,运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来调节内在的平衡显示出较高的医疗运用价值和前景。谢长才主编的《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归纳与总结,内容力图反映出理论基础一临床诊疗思路一临床治疗难点分析的整体思路,以期望对同道及临床针灸专业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针灸穴位图解(第2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临床经验及研究编写而成。全书十六章,章腧穴的定位,以图解的形式介绍了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易取穴法。第二章至第十六章为十四经穴及奇穴,规范准确地介绍了每一个腧穴的穴名释义、特异性、标准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灸法、功用、主治病症以及注意事项,其中标准定位、取法、穴位解剖、刺法均有精美彩图,以图解文,以文说图,直观、立体、形象,次将腧穴体表图、腧穴局部解剖图、腧穴横断面解剖刺法图集于一书,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参考价值。全书共1300余幅彩图,配以文字,主要供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中医针灸传承集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分部分,部分为中医针灸申遗,介绍了中医针灸申遗之路和意义,以及传承保护工作;第二部分主要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和思想和临症经验集粹,分别由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继承人负责收集整理和编写,其中程莘农部分由杨金生、王莹莹、程凯、王宏才等编写;王雪苔部分由黄龙祥、岗卫娟、潘迪等,贺普仁部分由王磷鹏、王桂玲、郭静等编写;郭诚杰部分由闫平慧、张卫华、陆健、刘娟、田磊等编写;张缙部分由王顺、乔斌、刘高峰、白妍等编写,全方位的归纳总结提炼了代表性传承人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临床经验、教书育人和医德医风等,真实可信的再现各位传承人的医源、医理、医术、医德和医脉,对于“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具
《针灸注射整形美容实用技术》读后感到特色明显,与其他针灸美容书有所不同:,突出反映了近几年针灸注射整形美容新技术、新方法,将中医针刺与西医美容微创手术、新型整形注射材料与药物注射技术相融合,中西合璧;第二,该书从临床实际出发,收录了多种施术方法,包括针刺、火针、电热针、穴位注射、埋线、滚针、美容注射、药物注射等,临床上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治疗环境要求低;第三,详尽地介绍了人体容貌体形局部美学,局部解剖,并强调了美容心理与损容以及容貌美的关系,多角度地反映了现阶段针灸注射整形美容临床的总体水平。
《日本汉方医学丛书:针灸真髓》为日本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的入室弟子代田文志氏,日本现代著名针灸家,将十几年来,于先生日常治疗时的所见所闻随时笔录,日积月累整理而成。《日本汉方医学丛书:针灸真髓》详细记载了泽田健先生珍贵而独特的临床诊疗思想及口传秘诀。 《日本汉方医学丛书:针灸真髓》还附录日本针灸学家赤羽幸兵卫氏所著的《知热感度测定法针灸治疗学》以及相关的“皮内针法”和“天平现象”,主要讲述在井穴部位上用燃着的线香来测定知热感度的敏钝,从而判定某条经络有疾病,然后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用其新发明的皮内针来治疗的方法和验案等内容。
本书共由三大部分组成。上篇为基础篇,介绍了蜂针的种类、蜂针的特性,目前对蜂针的某些研究,蜂针的治疗方法、选穴处方原则,并重点阐述了蜂针的过敏反应、防治方法,注意事项等。中篇为常用腧穴的分类、主治作用,并用表格形式列出了人体十四经脉腧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便于对疾病的治疗。下篇列举了蜂针疗法适用的内、外、骨伤、妇、儿、五官科等的常见病,并查阅大量资料,将其以例证形式逐个介绍。其中对某些蜂针常用疾病及有良好效果的疾病,进行重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