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临床实用性的原则, 精选了具备完整的病证-症-法-方(药)的清宫医案,以临床科别(内、外、妇、儿等)为纲、疾病或证候名称为目进行医案精选编排,共载医案近1000例。每例医案分为医案、疾病名称或症状、治法、方剂、药物组成、药引、外治、患者、医家、评注等几个部分。书后附有本书常用方剂索引,供临床参考。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5版),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 中国标准出版社 原价 ¥260.00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04-01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第一章导言,阐释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重点是在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目前有代表或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及书籍,勾画出发展的轮廓和学术体系;分段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系统阐述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概要、内科杂病辨治概要、内科急症辨治概要、辨证论治的临证应用、内科临拉技巧,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内科的诊治思路。下篇为各论,共分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说、源流、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治疗、特色经验、预后转归、预防调护。
《恽铁樵名著集成》由《论医集》、《群经见智录》、《脉学发微》、《伤寒论辑义按》和《药盦医案全集》组成。《论医集》不分卷,载医论18篇,分别从医学管理、医学教育、临证经验、医学思考与制方分析等方面反映了恽氏的中西医汇通思想。《群经见智录》三卷,载医论65篇,对《内经》理论大胆提出了新见解,批驳了余云岫攻击《内经》之谬说。《脉学发微》五卷,从中西汇通的角度阐述脉理、脉象,对于脉学发展或有积极意义。《伤寒论辑义按》六卷,以日人丹波氏《伤寒论辑义》为蓝本,同时增补多家注文,并将个人按语附于各节条文之后,是恽氏研究《伤寒论》的重要著作。《药盦医案全集》八卷,系恽铁樵生平临证验案之总汇,总计约两千案,分七门四十类,多连续记载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过程,对临床多所裨益。
《周德安针灸六治》以周德安“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为主线,共七章。章治神,第二章治痰,第三章治痛,第四章治风,第五章治动,第六章治聋,第七章治杂病。其前三章按统一体例进行编写,包括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典型病案等部分;中风、动证、耳聋3种病基本上是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典型病案进行编写的。第七章中,因杂病涉及面较广,故以“治病先治神”“怪病多痰”“调理气机”等学术观点为基础来论述。
脉诊是中医重要诊法之一,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脉诊的历史源远流长,它随着中医学的形成而出现,又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脉诊涉及面之广,论脉专著之多,是其他诊法无法比拟的。脉诊在疾病诊治中是不可缺少的。古代医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对诊脉部位、寸关尺主脏、浮中沉三取及常脉、病脉的脉形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认识与规范。《中医脉诊学》改变了中医传统论脉的写法,在浩瀚的脉学文献中,精选其要旨,阐发其精华,在继承中有发扬,在肯定中有分析,使后学者有所遵循,便于取舍。书中还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脉象的现代研究进展,引用现代解剖及生理学知识,说明各种脉形的形成基础;介绍不同的脉象记录方法,评价其优缺点;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说明脉诊在现代疾病诊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是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国医大师)、田淑霄教授夫妻合著的医集,是两位中医教授从医50余年来的中医求索之成果。全集始终有一主线贯穿其间,即“溯本求源,平脉辨证”。 全集分为上中下三卷,李士懋、田淑霄编著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精)/中医师承学堂》主要论述仲景学说。包括《平脉辨证仲景脉学》《伤寒论冠名法求索》《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
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这际,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与风险,像孙思遥、邈所称道的那样“一心赴救”,并常以数百克附子,挽救病人于无何之乡!使剧毒之品变成了救命仙丹。无怪乎广东一位老中医赞李可为中医的脊梁。李师不仅不识超绝,医术清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治病从不率富贵贫贱,皆一视同仁。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娃。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不能按医嘱服药时,他常常是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方才离去。他常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中医科班出身,一生涉入颇杂。
平乐正骨养骨学是平乐正骨人以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为指导,在长期防治骨伤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一套关于筋骨养生、保健,防病与促进康复的一门实用科学。 该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平乐正骨养骨学总论、平乐正骨健康(防病)养骨法、平乐正骨疾病养骨法。 平乐正骨养骨总论主要包括:养骨学概念及发展史、平乐正骨养骨学基础理论、平乐正骨养骨学基本原则、平乐正骨养骨学基本方法、平乐正骨养骨学辩证法、养骨与年龄、养骨与性别、养骨与体质、养骨与职业、养骨与四时、养骨与膳食、养骨与运动、养骨与起居、养骨与药物等14个部分。
《平乐正骨康复法》以平乐正骨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的学术思想为中心,结合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等特色疗法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系统地介绍了中医骨科康复的相关基础理论,同时对相关疾病的康复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某些疾病已逐渐减少,而心血管、内分泌和代谢病、肿瘤等有逐渐增多趋势。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一组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基础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先进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对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创立了许多新理论、新方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使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了全面总结和反映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甲状腺疾病方面的中医临床研究新成就,我们组织长期工作在医疗、教学线,有丰富的经验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专家、教授编写了此书。
《李中梓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集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医学著作之大成。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生于1588年,卒于1655年,江苏云间南汇人。全书收录了李氏编撰的《内经知要》2卷、《医宗》10卷、《伤寒括要》2卷、《诊家正眼》2卷、《病机沙篆》2卷、《本草通玄》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里中医案》1卷,以及由明代钱允治增补的《雷公炮制药性解》6卷。 《李中梓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主要内容包括李氏研究《内经》《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对中医本草著作的提要钩玄、对中医脉诊的归纳总结、治疗内伤杂病的证治经验,以及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独到见解与精湛的临床验案。书后有整理者撰写的“李中梓医学学术思想研究”一文,并附建国以来有关李中梓研究的论文题录。 《李中梓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统整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