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城邦暴力團》、《認得幾個字》、《送給孩子的字》之後,張大春再探漢文字的精華:詩。 擺脫西方小說制式寫法,企圖將中文最極致的藝術形式----詩,融入中式小說。 未曾看過的大唐,前所未見的詩仙李白, 都在這本企圖心驚人的傳奇作品裡。 飄然不群的少年李白,生在追逐聲名、喧嚷繁華的大唐。 沒有科考資格、無緣順利仕途, 卻也因此不須迎合格律,寫出無人匹敵的詩句。 但改變了唐詩的李白,卻 總需飲酒忘愁。 究竟,他怎麼錯過了時代? 整個時代,又怎麼錯過了他? 少年李白,商人之子,家庭背景使他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流連市井,不知未來。 隱者趙蕤,飽讀詩書、能醫能巫,看透唐代天下讀書人汲汲功名利祿,本已不問世事。收李白為弟子,意欲讓少年李白走出不同於時人之路。 李白
特別收錄:盛唐地圖與李白生平年表,提供讀者李白一生遊歷的具體地理方位與唐代歷史事件背景。 金石堂年度十大好書、中時開卷2013年度好書、新浪網2014一月好書首選《大唐李白:少年遊》 「這一次,我是要用《大唐李白》寫文學史。」──張大春 盛唐在文學史上早已被定位為一個詩的盛世。詩仙李白則是唐詩時代最閃亮的明星。然而讀唐詩更寫唐詩的張大春卻認為「名滿天下的李白,並不是真正的李白。」 為此,他開始踏上追尋李白創作啟源的長路,並大膽用非制式的小說筆法叩問「李白為什麼詩無敵」。他認為答案並不在《唐詩三百首》創作裡,而在天寶年間盛唐社會的名利遊戲中。鳳凰臺,就是要為讀者揭開文采不凡的一代詩人,為甚麼會寫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
學習何其多樣,除了通過讀書會進行思考訓練,人生本身就已經是一場永不終止的學習。 這就是我們的學習年代! 我的學習年代,就是學習了解他人的過程。言他終也是言己。寫別人也是認識自己的必然途徑。 董啟章,半世紀以來的香港文學奇才,各項文學大獎 好書獎得主,一部關於學習報告的小說,總結二十世紀偉大的知識年代。 從《天工開物》到新作《學習年代》,作為長篇小說計畫「自然史三部曲(上篇)《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以文字創造多重聲部樂章,變奏出豐富的小說宇宙,像正在演出的一齣戲,角色輪流上場,小說家冷眼觀看,以敏銳深情之眼,試圖透視人類生命的全景。 某年的夏天七月到翌年的夏天七月,阿芝(貝貝)大學畢業,從「後門」進入到海邊小鎮西貢體驗生活及思考人生,在母親經營的精品店裏工作,認識了在
※《古韜龍劍論集三部曲》一代武俠宗師,古龍奇書,百家品評! 古韜龍劍論集之1:品鑒古龍-古龍名著 光焰萬丈 古韜龍劍論集之2:賞析古龍-古劍龍吟 名家會評 古韜龍劍論集之3:神交古龍-曠代古龍 天涯知己 ※著名學者龔鵬程、林保淳、甯宗一、著名文化評論家陳曉林、武俠評論家陳墨、古龍長子鄭小龍──熱血推薦 古龍奇書,百家品評。一代宗師古龍武俠小說論述集 擁有獨特俠情魅力的古龍,全球華文世界的經典著作 讀古龍的武俠小說,猶如喝下一杯濃冽的醇酒,其滋味難以言喻 時而令人熱血翻騰,時而令人如沐春風,時而又令人回味悠長 ※《品鑒古龍》為評論者對古龍小說展開宏觀的檢視及分部的品評,每讀一次古龍的傑作,都是對人性內涵的一次重新發現。本書集結古龍武俠名著導
從《少年遊》到《鳳凰臺》到這本《將進酒》 以小說寫作為職的張大春,為何暫時放下現代小說 投注大量創作時間浸泡在唐朝歷史詩文中 當他選擇說書體,選擇尋訪唐詩興盛的起源 選擇梳理文人、科舉選才與時代權力的關係時 他只是以肉身時間向養育他的無形文化血脈深深致敬 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將進酒〉 李白要世人聽什麼呢? 一心嚮往入朝的他,終於要遭遇通曉六國語言、豪情四海的安祿山 同樣來自塞外,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際遇 然而,時代錯過前者,對後者無盡寵愛 張大春從歷史材料中打開李白生命中最糾結的這一段 將進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仕途不順,原來,是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關於李白的傳說,終於傳到前宰相孫女許宛耳裡──有人說
錢鍾書默存先生於「抗戰」期間所著《談藝錄》,是為滿清詩論之論,實乃借賞析以紓憂患。而三十餘年後所作《管錐編》,當可視作吾國三千年間典籍之回顧,內容雖多涉文論,行文中卻深蘊歷史社會政治人生至理。惜今時願浸淫其中者幾希矣,又或可視為往昔文章華彩之一首輓歌。余之所作,不過蒙叟初識之稚言耳。然率直道出,真實不偽,若其中一二能成向學後生之可用磚石,則幸甚。
媲美《為自己出征》、《小王子》的東方哲學經典故事集 承載生命百態,探尋自我 多所高中大學老師的指定讀物 《未央歌》作者鹿橋另一長銷經典 「從降生、而啟智、而成長,然後經過種種體驗才認識逝亡。最後境界則是在有的人生中只可模擬、冥想而不可捉摸的永恆。」 鹿橋 人生航道的每個轉折點,孕育著不同的契機 單篇閱讀可啟發自我,逐篇閱讀能探索多重視角 關於〈汪洋〉 我們一生之中,多少重大的決策都是在知識不充分時,就不得不勉強拿定的! 關於〈幽谷〉 在這千千萬萬應時盛開的叢花裏,他找到一株美好的枝梗,擎著一個沒有顏色、沒有開放,可是就已經枯萎了的小蓓蕾。 關於〈人子〉 人間已經沒有罪惡了。過了河那邊就是陰間。陰間的事與人間完全相反,你還能分辨善惡嗎? 關於〈靈妻〉 等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