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7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并对植物的别名、识别、分布、药用、食用、毒性等信息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中医药学、植物学、农学、园林学等专业人员及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首先从数理层面考察天文观测和历法推步,包括观测的方法、仪器、精度等内容以及历法的算法、形式、精度等内容。再从历史维度考察历法改革中观测与历法的互动,并且在考察过程中考虑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此更好地理解汉代天文观测与历法推步的关系。
19世纪90年代末,极地探索的 英雄时代 开始了,无畏的探险家们与遥远南方的严酷环境作斗争,探索南极大陆,并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罗伯特 斯科特、罗阿尔德 阿蒙森和欧内斯特 沙克尔顿这三个人领导的探险行动是本书的主题。《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描述了他们在尝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凡挑战和经历的极端困苦。全书配有精美插图,包括印刷品、绘画、船舶线图、导航设备乃至个人物品等,此外本书附录还详细介绍了各探险队的成员名单以及人物小传。
本书以《数智时代的人类学》为题,在国家倡导 新文科 建设的背景下,展示文学与人类学的交叉互渗,并借助 人类世 的长时段视角,回应数能革命引发的诸多挑战关注人类学的宏观发展。 全书从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前沿出发,以人类学的整体观为基点,阐述数智时代的文明演变。 对推动当下文理结合的跨学科发展而言,本书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提出的许多突破性观点 如神话与科幻相互映照、虚拟与现实双线并置以及人类学的五重田野等,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突破以往的 数码时代 、 数字化生存 等习惯认知,提出 数智文明 为核心的表述构架。 在篇章布局上,全书做到了实证个案与宏观学理相结合、东西方背景相贯通,夹叙夹议,深入浅出,既坚守学术论著的严谨精细,又兼顾阅读接受的雅俗共赏。与此同时,通过诸多案例
《物理世界奇遇记》集趣味性和权威于一体,以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了神奇的物理世界。尽管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站在理论物理前沿的依然是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等如雷贯耳的前辈,相对论、弯曲空间、量子力学、宇宙学、粒子物理 感谢乔治 伽莫夫,用Z朴素的梦去掉了 可能看不懂 ,让现代物理 飞入寻常百姓家 ,飞入汤普金斯先生和莫德的梦里:在梦里飞看相对论,在梦量子游猎,在梦里量造两个自己喜欢的原子甚至是原子核。
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 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 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 在核污染水永久危害海洋的当下,让我们回溯过去,认识那尚未被工业大规模污染的海洋原生态环境。
本书是以明末崇祯改历、清初修历以及康熙大地测量中的有关经纬度测量和推算为研究重点,探讨明末清初经纬度测量是如何在天文历法中被使用的理论专著。
《物理学 中二 指南》是一本物理科普图书。本书将物理学世界通过妙趣横生的形式展示出来,适合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对于那些尚未领略物理学奇趣的朋友们,读完此书,也会立刻爱上物理!通过本书以及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增加网友、读者对物理学、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学科学、爱科学的大家庭,实现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标! 《物理学 中二 指南》一书精选了物理所公众号上 线上科学日 原创专栏发表的 36 篇专栏科普趣文,分为生活物理大爆炸、发现物理之美、物理与人、物理的奥秘以及物理漫游记五个部分,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走进物理王国。书中作者们希望人们认识物理、爱上物理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倘若读者朋友能从这本书里多少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和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深入探讨了 笔记 在17世纪英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当时英国科学、思想名家制作的形式各异的 笔记 ,揭示了他们在记录、搜集和检索信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为理解现代早期的 科学革命 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的主要研究时段为17世纪,英国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涌现了弗兰西斯 培根、罗伯特 玻意耳、威廉 哈雷、罗伯特 胡克等科学哲学家、科学家,诞生了全球首家社会化科研机构 英国皇家学会,经验主义兴起 科学家开始重视实验和观察,丰硕的科研成果 英国科学成果约占全球的40%,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天才的世纪 。作者理查德 约对科学史中这一重要时期的研究可谓另辟蹊径,他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事物 笔记,展示了当时的科学先驱如何通过笔记来处理和分析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将笔记作
94幅奇仪重器图片 20余家科学博物馆 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 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 黑匣子 ,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 器物之爱 ,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本书是一部讲解金属元素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科普图书,内容包括钙、镁、锌、硒等人体常量及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反作用,汞、砷、铅、锑等重金属元素的“天使”与“恶魔”双重特征,放射性核素的持续衰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饮食、装修、尾气、化妆等几乎每天都要面临的有毒金属元素超标现象,以及这些有毒金属元素进入人体后的发病机理、症状、解毒方法等。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科学角度引导读者认识金属、了解金属。
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但对于细胞对话,我们知之甚少。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洞悉生命的本质。大脑的中枢控制系统如何发送指令?如何决定我们身体的健康水平?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如何协调统一?对于这些问题,乔恩·利夫博士在全书四个部分一一解答。 第一部分介绍人体细胞,包括T细胞、毛细血管(最纤细的血管)内皮细胞、四处游走的血液细胞、血小板、肠道细胞、皮肤细胞和癌细胞;选取某些细胞作为重要示例,以便读者深入了解所有器官如何通过细胞通信来运作。 第二部分介绍大脑,述及神经元、三种支持性脑细胞和两种保卫大脑的保护性屏障细胞,其中一章专门阐述导致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独特细胞对话。 第三部分描述微生物通信世界,包括微生物物种之间,以及微生物与植物、人类之间的通信。 第四部分介绍细胞内对话,包
你是否想要 ,却不知道从何开始? 你是否尝试过各种 方法,却总是失败? 你是否担 肥胖会影响自己的健 和生活? 协和医院医学减重 家陈伟医生 新作,《 重/肥胖医学营养 指南(2021)》的普及版,结合国内外 新的临床证据和指南,系统总结了医学营养减重的理论和实践,为你 了 科学、规范、实用的医学营养减重指南。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制定适合你的减重方案,还能够教会你如何享受减重生活,轻松走向健 。 在这本书中,你将学习到: ?如何 估自己的肥胖程度和减重需求; ?如何选择 合适自己的医学营养减重方式; ?如何避 减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副作用; ?如何预 和控制肥胖相关疾病; ?如何 持减重后的体重稳定; ?如何 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如何利用 来提高减重效果;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信和幸福感。 在这本书中,你还
《自然教育指南》主要是面向一般公众和初次接触自然教育的从业者,通过回答 何为自然教育 等问题,为自然教育的教育 需求者 提供一本认识自然教育的科普读物;而本书则主要面向自然教育的教育 供给者 ,回答 如何开展自然教育 这一问题,是对自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为了体现适用于自然教育工作者的特点,本书力求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对自然教育的内涵、发展历程、思想形成过程做出介绍;在实操方面,对开展自然教育所需的基本要素、软硬件设施、人员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概括。同时,鉴于自然教育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对如何进行自然教育的受众调查和市场评估也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做法,并对自然教育政策体系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欢迎来到低潮线以上的世界,水与土的原始交汇处,斑斓浩荡的生命之河的源起。 这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存与进化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在基岩海岸、沙质海岸还是在珊瑚礁海岸,各种生物适应环境,超越对手,逃脱敌人,繁衍与进化,与海滨互相塑造了彼此的形态。 且看海滨亿万年来的演化变迁,且听海滨万千生灵的壮丽进化史诗。
倘若人类享有自由的话,那么这种自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自由?如何解释和理解我们集体生活的规律性与模式化的特征?何为文化以及何为社会?不同的人类共同体之间的各种差异以身份、视角或权力等方式体现出来,这些差异的来源、意义和影响又分别是什么?人类学是否为研究非人类留下了一席之地?21世纪,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思考人类学理论? 本书源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为社会人类学专业的学生长期开设的核心系列讲座,系列讲座以通俗易懂、内容广泛地讲授人类学理论为宗旨,主要面向本科生,同时也吸引了硕士生,经常还有博士生来旁听。本书涉及人类学的经典理论,包括进化论、扩散主义(传播论)、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交易主义、新马克思主义、阐释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还有一些得到广泛讨论的理论流派和理论,
红河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既有海拔3074.7米的高峰,也有海拔76.4米的河谷,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属热带、亚热带立体气候),雨量充沛,形成了优异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繁多,形态结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高,其综合性自然保护价值在国内是较为少有的。 本书整理出红河地区昆虫名录,计17目212科1409属2668种。这是首次对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的系统报导,记载云南省新纪录种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近危物种7种。此外,本书附有红河地区部分已知昆虫物种图片,计7目57科564种。本书的出版对摸清红河地区昆虫多样性家底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