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其关键是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此,本书阐明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基本内涵,建构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协同布局的理论框架,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科技创新枢纽的发展模式,从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评估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擘画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梯次联动布局方案,研判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主导功能和发展方向,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协同发展方略和政策建议,对优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和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理论有参考价值,适合高校、科
基本信息书名:地理学方法论原书定价:128元售价:102.40元,作者:蔡运龙,叶超,陈彦光等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6-01ISBN:9787030308887字数:页码:352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32开商品重量:内容提要:哲学和纯思辨性的概念对于从事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言非常重要。《地理学方法论》从方法论的高度,论述了地理学中若干对立统一的相对概念,包括科学与人文、空间与时间、还原论与整体论、主观与客观、归纳与演绎、可能与现实、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例外与普适、思想与历史、传统与创新等;在此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中西方地理学创新的历程,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创新的源泉和途径。《地理学方法论》可供地理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也可供相关学科关心哲学和方法论的学者参考。编辑暂无相关内容目录总
戴维·O.弗里德里希斯著的《背信犯罪:当代社会的白领犯罪》主要论述了白领犯罪四个方面的内容:(1)白领犯罪概论,包括:白领犯罪概念的沿革、白领犯罪的要素、白领犯罪研究方法、白领犯罪成本和规模评估和白领犯罪的被害人等问题;(2)各种类型白领犯罪的体系性研究,详细论述了五大类,几十种白领犯罪;(3)白领犯罪理论发展的全面梳理和评析,从神学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个人主义到结构主义(4)白领犯罪控制机制研究,包含了法律以及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手段。
本书选收了李政道论及科学、艺术、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文章、讲话46篇。除一篇诺贝尔演讲是1957年的外,所收文章、讲话均为1972年以后的,且多为回国访问时所作。本书文章中凡标有序号的图片和表格,均为作者所附;没有编号的照片及相关文字说明则为编者所加。在编者所加的照片说明中,所给出的照片中人物的职务均为相关人物当时的职务。
本卷收有爱因斯坦从1909年10月到1911年年底这一期间的作品。这些材料的将近一半是以前不曾发表过的,未发表著作的很大一部分,是爱因斯坦在为若干不同课程备课时写下的讲稿。但是,对多数读者来说,收入此卷的那些已发表的科学论文,也将是充满了惊喜的。若干论文实际上未为人知,因为它们起先是发表在流通量很有限的瑞士刊物上的。本卷中的论文,只有两三篇可以被描述成曾经对物理学在这些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组,这些作品和它们以前的那些著作,例如收在第二卷中的那些著作截然不同。1905年的那些论文,以及它们的某些后继作品,都给读者一种举重若轻的精通性的印象,就仿佛爱因斯坦直接洞见了当日那些最深入的问题一样。那种印象大部分化为乌有了:我们在这里见到的这个爱因斯坦,现在显然是在为了他的结果而在努力工作,并
人类科技进步和变化的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而与此相反的,是地球自然资源的严重退化:雾霾、沙尘、缺水、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污染、气候异常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资源总量锐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已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恰恰是我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期盼相比有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引进出版《生存在环境中》这本书,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 引起读者对生态
本书系文物护与修复技术方面的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流体动力学中的边界层理论的体系结构,其内容分为粘性流基础、层流边界层、层流—湍流转捩、湍流边界层以及边界层理论的数值方法五个部分,其中粘性流基础部分是边界层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而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是边界层理论重点研究对象,本书围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的层流与湍流边界层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状态、温度边界层中温度场与速度场的耦合、边界层分离与再附、边界层控制及轴对称与三维边界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对对自然对流、射流与尾迹、自由剪切湍流、湍流内流等与边界层理论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实阐述。
本书以照片及简练的文字对部分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包括数学物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管理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及国家合作局的项目共计218项。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作者:唐锡仁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9月1日ISBN:9787030074768字数:页码:529版次: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商品重量:717g内容提要:暂无相关内容编辑暂无相关内容目录暂无相关内容暂无相关内容内容提要暂无相关内容文摘暂无相关内容暂无相关内容作者介绍暂无相关内容
本书以五幕数学剧的形式直观地讲述微分几何和微分形式,包括“空间的实质”“度量”“曲率”“平行移动”和“微分形式”。在前四幕中,作者把“微分几何”回归为“几何”,使用200多幅手绘示意图,运用牛顿的几何方法对经典结果做出了几何解释。在第五幕中,作者介绍了微分形式,以直观的几何方式处理高级主题。本书作者挑战性地重新思考了微分几何和微分形式这个重要数学领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基本的微积分和几何学知识即可阅读本书。
科学哲学集中于对认识基点或起点的可靠性、认识过程的逻辑性和认识结果的确定性的探求。上述三个方面集中于分界问题、归纳问题和证伪问题,从而也使得科学哲学有别于传统的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书主要从哲学史的角度阐述分界问题、归纳问题和证伪问题,说明它们的历史渊源、实质及现代意义。本书的特点是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深奥的科学哲学理论,使抽象的科学哲学理论及经典文本变得通俗易懂。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做教学参考书,也适合社会科学界人士使用。
《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对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做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包括影响苏联技术向中国转移的若干外交问题、工业援建项目中的技术转移、科技援助中的技术转移、高等技术教育援助中的技术转移、苏联专家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苏联援华的中断及中方的自力更生措施、苏联技术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