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坝料勘探、坝料力学及工程特性试验、坝料本构模型、坝体变形控制、坝料填筑标准等关键问题,产学研用联合攻关20余年,突出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实施应用等多手段融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上的突破,解决了高土石坝设计、建造的部分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高土石坝的研究、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书可供从事土石坝工程管理、土石坝筑坝材料科研、设计、施工专业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可再生能源定额站编的《 水电工程造价指南(共2册第3版)》分为基础卷和专业 卷,共计34章。 基础卷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 设定额、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 。其中,工程经济学讲述了工程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设备 *新分析和价值工程等;工程项目管理讲述了工程项 日管理的概念、工程项目参与者的组织模式、工程项 目参与者内部的组织结构等;工程建设定额讲述了施 工定额的测定与编制,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及估算指 标等;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讲述了建设工程招标 、投标和标底,合同法、合同及合同风险管理等;工 程造价管理讲述了基本理论与方法、工程建设各阶段 造价管理等内容。 专业卷包括与水电工程造价有关的综合性知识以 及水电
《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并列出我国数十台不同比转速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和数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资料、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分为12章,从水泵水轮机全特性空间曲面的构建与变化规律、基于水泵水轮机全特性空间曲面的过渡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基于水泵水轮机反S特性及脉动特性的导叶关闭规律优化、抽水蓄能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与输水管道系统布置准则、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模型试验与实测反演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述,绝大多数内容是武汉大学“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课题组近年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设计和运行面临的主要难题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手段和工程措施。
根据人事部、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 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58号),国家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证书制度统一规划。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岗位划分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五个类别。 自2005年9月起,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制度已正式实施。今后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必须由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生效。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经考试合格并注册后方可以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名义执业。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
本书概述了岩石边坡设计原则和边坡工程地质基础,并对地质构造和数据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岩石风化和边坡稳定性、现场勘察和地质数据收集等;探讨了岩石边坡不同破坏模式;总结了岩石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数值分析、爆破、岩石边坡加固以及变形监测的新技术和方法等; 简要例举了数个岩石边坡工程应用案例。《岩石边坡工程》自1974年首版面世以来,凭借其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实用的案例分析,被广泛认定为岩土工程师 的参考书籍。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术资源, 为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围绕膨胀土岸坡堤坝渗透失稳在线修复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详细阐述岸坡堤坝空间信息感知与建设技术、监测感知技术、检测感知技术、多元数据融合技术、全链条技术集成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在线预警与修复加固平台构建技术。研究成果将显著提高岸坡堤坝渗透失稳预警的准确性和修复的及时性,有效改进现有的岸坡堤坝渗透失稳风险应对方式,提升我国在膨胀土岸坡堤坝滑坡防治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借鉴参考。
本书概述了岩石边坡设计原则和边坡工程地质基础,并对地质构造和数据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岩石风化和边坡稳定性、现场勘察和地质数据收集等;探讨了岩石边坡不同破坏模式;总结了岩石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数值分析、爆破、岩石边坡加固以及变形监测的新技术和方法等; 简要例举了数个岩石边坡工程应用案例。《岩石边坡工程》自1974年首版面世以来,凭借其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实用的案例分析,被广泛认定为岩土工程师 的参考书籍。 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术资源, 为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依托于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工程,针对大型渡槽工程设计、施工中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研究,主要对大型预应力U形预制渡槽的结构选型与跨度、稳定性、温度边界条件及温度应力、结构分析等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并对沙河渡槽施工与架槽方案、渡槽整跨预制关键技术、大断面U形渡槽温控技术、双向预应力张拉及测力技术、止水形式与材料等施工方案与工艺开展研究,并开展了渡槽原型试验研究。全书共分11章对上述研究成果加以介绍。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大型渡槽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创新和实践,可供从事引调水工程、灌区工程等相关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以及渡槽工程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手册》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2013)编写,共分为6篇,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制图基础、勘测图、水工建筑图、水力机械图、电气图、金属结构图等。手册在SL73—2013的规定内,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各专业工程制图的特点及工程实践,对水利水电工程制图进行了较全面地阐述和示例性说明,并紧密跟踪工程设计制图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
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工程,全长98.3km, 埋深2012m,是人类 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山脉,其深埋超长世界 ,施工单机连续掘进20 km,同为世界 长。隧洞工程的总体布局、规划、实施难度 , 独头通风距离达14642m, 贯通测量距离27.26km, 外鲜有类似案例,同时高地应力、岩爆、高岩温、软岩变形、深层地下水等特殊地质问题也对工程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书通过13个章节对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的角度进行记录与说明,其中第1章为绪论,第2至第7章为隧洞设计施工,第8至 3章为工程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及技术措施,尽可能详尽的还原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单项工程,本书对穿黄隧洞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法和过程作了深入阐述,并以问答形式对整个穿黄工程作了详细介绍。 盾构隧洞掘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没有对盾构施工技术做全面介绍,而是依托穿黄工程,针对其工程的特点,总结出关键的施工技术,主要有始发竖井施工、盾构机的选型、泥水系统设计、盾构机的组装与调试、盾构始发技术、管片制作与拼装、壁后注浆、复合地层中的掘进、刀具的监测与更换、施工测量与监测、管片的错台及碎裂控制等。这些关键技术多数是目前国内外盾构施工前沿的核心技术。书中的试验方法、研究成果、施工参数可为类似工程借鉴使用。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的参考资料,对穿黄工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也通过本书对工程的前期规划、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