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地震虽是小概率事件,一旦赶上,就是100%!防震减灾常识,你了解吗? 6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小主人公的视角,讲述防震减灾,助您安全避震。
《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主要依据应急管理的时间-组织-决策模型以及刺激-表达-反应(stimulus-representation-response, S-R-R)模型,同时借鉴台湾地区9·21地震评估、美国9·11事件评估、香港SARS事件应对处置、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应对处置以及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应对处置等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方法和经验,建立如图1所示的应对处置框架。 本书将侧重于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并选择典型性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该书分为9个部分。以现行国家有关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有关规定为主,并吸取了现行的有关地质灾害勘查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合理的内容。修订的内容有:参照近期新相关规范规程进行了总体内容的校核和修订,按照三峡水库实际调度运行情况对水库水位降落工况进行了修订补充了降雨标准定量化的方法及实例。
梁书琴和陆愈实等编著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内容覆盖了安全工程专业课全部必做实验,包括安全检测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学、通风除尘、火灾爆炸、电气安全、职业健康与卫生、锅炉压力容器安全7个部分的实验教学内容,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本实验教材的出版使我校安全工程学生对本专业实验有了系统的认识,结束了之前单一通过教学老师进行传授的方式,对于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生命消逝。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命后,死神就不曾远离。经过漫长的历程,人类渐渐摆脱饥饿与猛兽侵袭,得到物质满足,可是,因为利益冲突、矛盾产生以及人们心理的脆弱,导致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战争、绑架、暗杀、自杀、车祸、空难、海难等,人类在灾难中坎坷前行,漫长的人类文明史更是一部灾难重重的人祸史。一只蝴蝶轻挥一下翅膀,都有可能引起一场飓风,更何况历史上那些名人。他们的命运若有改变,整个世界将会呈现?另一种面貌。也许现代文明会更发达,也许世界会更和平。他们在种种人祸中过早地没入了历史长河,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集中营中犹太人惨遭灭种,广岛、长崎在原子弹下成为废墟,双子楼倒在了恐怖袭击中……这都是我们人类一手导演的悲剧。 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没
作者是一位理学(环境学)博士,近年来结合自己家乡(山西省)的地理,深刻考虑到中国北方地区近代历 多次发生的因干旱致灾的状况,尤其例举了明朝崇祯未年和清朝光绪初年北方地区发生的两次典型大的干旱事件,并相应细致地査核历史文献佐证和经过实地考察,研究提出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特大干旱的突发和做好及时救助、恢复生产自救等工作。本书追溯、复原历史事实,细致陈述了崇祯未年、光绪初年北方地区发生的两次典型特大干旱事件,论证了特大干旱造成的生态变化、社会影响,总结了当时人们实施的应灾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地表环境,提出未来北方地区还会发生特大干旱,并针对未来特大干旱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刘良明、范一大等编著的这本《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围绕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减灾救灾业务需求,结合重大自然灾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领域的大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与研究,对影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和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案,形成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为我国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提高风险沟通能力提供了科学保障。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可供自然灾害管理、灾害信息传播、灾害心理学、公共安全、自然地理学、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的管理
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和火山,这些灾难都来自赋予我们星球生命的力量。地震给予我们自然的泉水,火山造就肥沃的土地。只有当这些力量超过我们的承受限度时,它们才成为灾难。总体来看,这些自然事件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城里的建筑,并影响了我们思考、感受、斗争和团结的方式。一部自然灾害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自身的历史。 在书中,露西·琼斯博士对于一些 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看法,这些灾难的“余波”直至 我们仍在感受。琼斯探讨了公元 1世纪庞贝的火山喷发,回顾了 1862 年的加州洪水,考察了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及2017年的美国飓风等,由此揭示了 化在发扬人性、治愈伤痛方面的潜能。 当危险地区的人口增长、整个世界的温度上升,自然灾害的冲击将变得 。《大灾变》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科学的著作,还是对行动的号
......
地震是重灾之首。人类当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也还没有能力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对于地震灾害,防与不防后果是大不相同的。震前的合理预防和震时的科学躲避,是 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本手册讲授了地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旨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整体意识。 本手册为傣文版。
自然灾害事件的形成和演化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无论是同一领域的灾害事件还是不同领域的灾害事件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引发、干涉、转化等复杂关系,从而形成灾害事件的链式反应过程,因此对灾害形成和演化机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关联性出发,统一地揭示各种灾害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共性规律。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重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挖掘灾害事件演化过程中的共性,达到有效预测灾害的目的。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探索利用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及建模的思想,在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网络关键参数和抽象标准,建立复杂网络模型来研究历史灾害。《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历史自然灾害的复杂网
地震是重灾之首。人类当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也还没有能力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对于地震灾害,防与不防后果是大不相同的。震前的合理预防和震时的科学躲避,是 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本手册讲授了地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旨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整体意识。 本手册为纳西文版。
本书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防灾救灾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动作过程,归纳总结了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做法、经验和启示。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美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德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海啸防范百科》(作者谢宇)是 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介绍海啸识别防范与自救互救的普及件图文书,主要内容包含认识海啸、海啸的预防、海啸发生时的防范和救助技巧等。《海啸防范百科》内容翔实,全面系统,观点新颖,趣味性、可操作性强,既适合广大青少年课外阅读,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朋友可以 加深入地了解和 加轻松地掌握海啸的防范与自救知识。
山洪的形成、发展与危害程度是该地区的降雨、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 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虽然灾害的发生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但可以采用一定措施减轻甚至避免其带来损失,使人与自然协调相处,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 限度,因此需要进行灾害预测预警的研究工作。本书对山洪危险性理论、基于临界降雨的山洪预警方法以及基于水文气象耦合的山洪预报方法进行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小流域山洪预报预警相关方法的研究,以期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类师生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