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和分部工程分步论述设计原理与结构设计,着重于地质分析与参数、设计思路与方案、工程结构与计算,还论述了震后山地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治对策。全书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体,辅以勘查要点和施工技术,共分滑坡与边坡、预应力锚索、崩塌落石、泥石流和勘查设计工作要点等5部分。
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特编制防灾减灾科普系列图书。 森林草原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森林草原防火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特编制本书,以有效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发生。 本书生动地描绘森林草原火灾的形成,科学讲述了森林草原防火知识和如何避险自救。本书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益于青少年阅读学习。
梅青主编的《台风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针对社会公众,结合目前台风灾害的特点及危害,以图文结合、言简意赅的科普读物形式,重点介绍公众面对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灾害所应了解的基本知识和应采取的防范及自我救助措施。内容包括:台风灾害基本知识;台风灾害杜会防范知识;台风灾害个人防范及自救知识。 《台风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可用于向大众普及防灾自救知识,也可作为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学习灾害预防及自救的手册。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2024年》(以下简称《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统计制度,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和掌握自然灾害的情况和损失数据,为国家自然灾害防治和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该制度通常由民政部门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和实施。 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统计调查的目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情况和损失数据,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制定自然灾害防治政策和救援计划提供依据。(2)统计调查的范围和对象。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山体滑坡等,以及受灾害影响的人口、财产、基础设施、农作物等。(3)统计调查的指标和方法。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影响范围、死亡人数、失踪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国家对发生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进行损失统计调查的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是指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极其严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该《制度》旨在通过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进行准确统计,为国家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制度》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健全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机制,明确统计调查的程序和责任分工。 2.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进行调查,包括受灾区域、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等情况。 3.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配合开展统计调查工作,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
在防沙治沙方面,虽然迄今凡是经过治理的地方,都已取得各自相应的实效;而就全国的总体而言仍未脱离开“恶性循环”的牢笼,仅就土地沙化面积而言,仍在扩展之中。我国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把防沙治沙、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工作思想,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筑绿化屏障,遏制土地沙漠化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防沙治沙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这本《防沙治沙基本知识问答》就是为了普及防沙治沙科学技术知识而写的,从科学的角度,用通俗的问答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有关防沙治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社会广泛关系的问题;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标题新颖,先得我心,愿为之序。
GB/T 16840《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宏观法; ——第2部分:剩磁法; ——第3部分:俄歇分析法; ——第4部分:金相分析法; …… 本部分为GB/T 1684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 16840.1—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 本部分与GB 16840.1—1997的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由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标准; ——标准名称由“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 第l部分:宏观法”改为“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 ——第1章范围,调整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2章术语和定义,在保留和完善原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2.7条样品,更改了2.4条一次短路熔痕、2.5条二次短路熔痕的有关内容; ——第3章原理,在保留原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词
GB/T 29428{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本部分为GB/T 29428的第l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顾建华、陈虹、王志秋、吴新燕、韩炜、贾群林、宋富喜、余世舟、肖沛琪、卢杰、张勤。
本书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企业需求,根据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黄均艳、张丽珍老师参编的《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理论教材,吸收新技术、引用新标准编辑了本教材以期培养学生的技能。本书从安全检测用传感器、粉尘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噪声检测、振动检测、放射性检测、雷电与静电的检测、生产装置的无损检测等方面对企业安全检测的设备、原理、标准和方法方面安排了相关技能训练项目。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安全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企业安全管理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参考。
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日本同时也面临着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各种灾害的严峻挑战。在长期应对灾害的实践中,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全球领先的科技发展实力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建立起了堪称世界一流的灾害管理体系,相关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书以全面揭示日本灾害管理体系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对日本灾害管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E结合中国的实际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全书共分7章,分别是:概述;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日本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日本气象厅与灾害管理;NHK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与行动;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系建设。此外还有一个“日本国家减灾报告”的附录。 本书适合对灾害管理和应急管理感兴趣的各类读者,可用作相应的教学和研究资
GB/T 28923《自然灾害遥感专题图产品制作要求》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分类、编码与制图; ——第2部分:监测专题图产品; ——第3部分:风险评估专题图产品; ——第4部分:损失评估专题图产品; ——第5部分:救助与恢复重建评估专题图产品。 本部分为GB/T 28923的第l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思全、王磊、聂娟、和海霞、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