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汉族,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李阳冰篆书千字文/历代碑帖经典原帖彩色放大本》收录了李阳冰的篆书作品以供书法爱好者赏析。
女人喜爱珍珠,这份爱恋几千年来不曾淡化。书名《女人与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已透露了本书的内容:通过一些鲜为人知或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展现女人与珍珠之间的爱恋。珍珠正在成为复古时尚的象征。在古老的波斯神话中,珍珠是诸神的眼泪。古希腊罗马人认为珍珠是上天赐与的礼物。对大多数女性来说,珍珠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为了拥有它,有人可以挥金如土,有人则命运多舛。本书希望展现的是珍珠赋予女人的性感、自信和非凡气质。艺术史学者克劳迪娅?朗法可尼娓娓讲述从古希腊、古罗马以至当代,佩戴珍珠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多样转变。她以幽默的笔触介绍了七十多幅闻名于世的绘画和摄影作品,读来轻松有趣。《女人与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中汇聚了艺术美丽的肖像,无论是青史留名的女皇,还是神话虚构出来的神灵、
《运动-影像》是我社经典学术系列“实验艺术丛书”的新产品。这本书研究的不是电影史,它是分类学,一种对影像和符号的分类尝试。我们在此讨论种影像类型,运动-影像及其主要变型:知觉-影像、情感-影像、动作-影像、符号(非语言学范畴),它们构成了影像的特点。明与暗斗争,明与白色产生关系。质-力量通过面孔表现,它呈现在“任意空间”中,揭示出原初世界,有时在假定为真实的世界现实化。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方式创造、创作影像和符号。它们对画家、建筑家、音乐家来说充满对抗性,对思想家亦然。不应抱怨视觉和听觉侵犯了思想,也不应对这种侵犯持乐观态度;而应当展现出思想如何对既属于运动-影像又属于更深层次的时间-影像的视听符号发生了作用,这样,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飞地创办于2000年,但是,其实在1999年我就带着央美的几个进修生,在机场路旁边的北皋村租了一间房画素描了。房子是由几个学生自己租的,他们觉得央美安排的素描时间不够用,因此,租了画室请我继续教他们。我受到了启发,接着在昌平、顺义和怀柔三县的交界处,一个叫“连山石”的地方租了一个小旅馆,将这批人带到那里。我像孙悟空一样带着这批赤身露体的“猴子”(只穿短裤不穿衣服),用“将错就错”的方法教他们画画,用猴子的姿势爬山上树摘果子,用猪羊的胃口吃饭。这些人当中有几个后来已有了相当的成就,譬如:许向东、卫保刚、关矢、夏星和顾永奎等。有的人回到了地方,也很有能力,如东北的朴正世等。当时我给这个班取了个名字,好像叫“将错就错素描营”。
为什么一个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卖出16亿日元?(村上隆先生的作品《我的孤独牛仔》,于2008年5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16亿日元卖出。) 亚洲艺术家如何才能创作出世界流行的艺术作品? 争议的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首次公开他艺术经营的真言《艺术创业论》,就在艺术界掀起涟漪,在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意外成为书。 在书里,村上隆丝毫不讳言艺术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为了实现他理想中的“艺术创业”,他认为艺术不但要投入金钱,也要拥有国际视野及宣传战略。如果不能建立以世界主流艺术为目标的战略,不明白艺术行业的运作逻辑,艺术家就无法生存。艺术家如何创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自己的艺术品如何推广到全世界?运作过程中的秘诀是什么? 在本书中,村上隆以过来人的姿态,详论他在纽约艺术圈成功的过程,告诉你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逻辑和
在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中,数字艺术以网络的互动性、媒介的虚拟性和跨媒介的多元性成为揭示当下社会科学与艺术存在的疑问,表达环境与身份、媒体与传播、空间与时间的理性虚幻。 本书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性进行定义和论述,对千奇百怪、种类繁多的数字艺术类型、范畴和样式进行科学化、逻辑化的梳理和分类,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传达意义和表现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这份精彩绝伦、活泼生动的文字与图片曾连载于台湾《雄狮美术月刊》,备受好评。 本书即是根据李霖灿先生上课讲稿整理编成的,分为二十九个单元,大体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展开论述,对于玉石、雕塑、书法、铜器、陶瓷的论列亦精辟独到。掌故丛谈、笔记小说、考古资料,旧学新知互相浚发,旁征博引內容丰厚。史稿篇篇文字优美,易读、好懂,引人入胜。
在一个策展人活跃的时代,“何谓策展”依然众说纷纭。为此,策展人马琳、王南溟精选了他们于2011—2013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举办的10个展览和3个联动展览项目,从绘画到图像、从观念到“艺术外”的层面展示了艺术的新动向与策展人的理念,多角度阐述了艺术的定义和跨学科的可能性。《展览改变艺术:策展的可能性》既是策展领域的前沿成果,同时也是一本面向艺术管理专业和“艺术展览与策划”课程的参考书。
怎样才能避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渐渐丧失创造力和想像力? 为什么年幼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成年艺术家的很接近? 电视让儿童变得愚蠢,还是提供了智能发展的素材? 在儿童的艺术成长过程中,各种教育方法和媒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艺术训练应当侧重鉴赏能力的培养,还是侧重艺术技能的训练? 创造力、艺术才能和大脑两半球之间有何关系? 本书探讨了与“创造力”有关的所有方面。从儿童学习歌曲的能力,到莫扎特创作完整交响乐的能力;从大脑对创造力的意义,到电视对儿童想像力的影响,作者汇集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哲学以及其他认知科学领域的观点,一鸣惊人地使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教育的认识有了零的突破,为艺术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本书是教育工作者、各类艺术家、培养儿童创造
1562年佛罗伦萨艺术家及理论家瓦萨利创办了所艺术学院,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学院艺术教育的开端。但是,视觉艺术被大学拒之门外一直持续到19世纪,直到约翰·拉斯金在牛津大学开设艺术讲座和画室来提高牛津大学学生的艺术修养才逐渐改变这一局面。今天,无论欧美还是中国,人们终于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要以艺术史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和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部讨论欧美,尤其是美国近现代学校视觉艺术教育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专著,内容涉及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学校艺术教育。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开始产生国际影响,至80年代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简称DBAE)理论,这一理论已经对我国的艺术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回顾这一理论的源头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凭借深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多年的创作经验,从深入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与中西艺术美学比较中,发掘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特点和优势,并有现代性理论的激活与转化。本书具体对艺术创造规律和诸多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辩证法的理论阐述,建构了关于经验方法的艺术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全书理论思辨紧密结合对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文学、建筑等艺术门类的个案分析,图文并茂,凸现艺术之精要、精妙,文笔优美,原创性很强。 本书不仅可作为艺术类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文科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还可以作为艺术研究者、艺术创作者与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艺术管理:基础理论及案例分析》所涉及的调研内容、理论架构以及相关工作,在中国音乐历史上均属“首次”,而由其所产生的成果自然也将填补“空白”。众所周知,案例分析是艺术管理从业人员的“功课”之一,本书以相当的篇幅分析、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近年来所举办的音乐会、艺术节、学术会议等。内容初涉:主题策划、文案撰写、赞助寻求、海报设计、节目单设计、外联统筹、场地管理、活动评论、综合分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恐怖艺术这一大众文化领域的书籍,从艺术史的角度,以人们所熟知的超自然小说中的形象入手,细数这些形象在电影海报和书籍插画等艺术形式中的来龙去脉。全书收录了近600幅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形式上从早期的雕刻版画,到书衣、书籍插图、通俗杂志、电影海报、漫画书、原创画作,再到今天艺术家工作的数字化领域。内容上共分为十个章节:吸血鬼、木乃伊、弗兰肯斯坦、狼人、幽灵、杀人狂、女巫、史前怪物、外星侵略者……你所能想象到的以及想不到的全都囊括其中。艺术家们都以人类心灵zui原始的感触为创作动力,对恐怖艺术这一独特而迷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吸血鬼题材电影《诺斯费拉图》到人尽皆知的德古拉伯爵,从《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到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从巨兽电影《金刚》到史诗般的《哥斯
本书是一本以图像为主要阅读方式的图书,与文字的阅读方式不同,图像不仅适合当今的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不会带给读者“先入为主”的概念性判断,它可以引导读者自己去面对这些似曾相识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书共分四个篇章:“观看篇”“判断篇”“参与篇”“选择篇”,共计百余幅图片,是作者在近十年的教学研究过程中精心收集、整理、拍照和创作的。读者会在精心编排的图片引导下,顺序的进入观看、判断、参与和选择的过程之中,并最终达到通过观看图像而不是观看文字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凭借深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多年的创作经验,从深入考察中国文化背景、哲学渊源及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进行对古代艺术辩证法资源的开发的现代阐释,发掘其特点和优势,彰显其原创的中国元素,建构了关于经验方法的艺术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全书理论思辨依赖于实证,理论发现依赖于悟性。艺术分析涉及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文学、戏剧、园林、建筑等各门艺术实践,凸现艺术之精要、之妙谛。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原创性强。《艺术辩证法:中国智慧形式》不仅可作为艺术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文科类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还可以作为专业教师和艺术研究者的参考书,也是受艺术创作者与广大艺术爱好者喜欢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