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斌先生是当代印坛具实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中国书协会员,其印风形式感很强,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古文字和刀法功夫深厚,变化丰富。《一庐金印》收录陈国斌先生精心创作的40多方金印,实属首例。
《书画题跋》题跋之于书画,可谓点睛与画龙。本书涵盖书画题跋常识、纪时方法、称谓、斋名别号、画题和题画诗等内容,为“大家”创作提供一个参考范式。本书侧重于绘画。书法部分,参见姊妹篇《书家墨场必携》。
“海派书法”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上海逐渐演绎成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在中西交汇、多元并存的社会格局中,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许多精英在上海留下了足迹和创作。而中国早期的书法活动如结社、出版、展览、市场开发等等,无不率先在上海滥觞,时尚,辐射全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海派书法”以开放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胸襟,注重创新,追求卓越,形成了强大的艺术阵营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包括美国、日本等外学者的论文一百多篇,内容涵盖了海派书法的流变研究、海派书法的时代背景研究、海派书法家个案研究、海派书法现状思考等多方面。经过审慎评选,共有50篇论文参与了研讨。40余位到会作者在会上阐述了各自的论点。 50篇来自海内外的论文入选大会,内容涵盖海派书法的流变、
本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作者运用考古新发现,吸收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千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内在脉络。本书除梳理中国书法中“碑”、“帖”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中国书法基本书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书法文献。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全书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教授誉为“简明书史之力作”。
《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从学校书法教育和学校以外的书法教育两个方面对中国古代书法教育作整体研究,具体分为五章。章重点探析涉及书法教育的学校类型;第二章研究中国“书学”中的书法教育,重点探析书学的设置状况,书学学生的入学要求、考核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第三章研究中国古代其他学校中的书法,主要以鸿都门学、弘文馆、小学和节院等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涉及的书法教育作深入探讨;第四章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校以外的书法教育,主要研究古代皇室中的书法教育、古代书法的家庭教育和古代书法的自我教育等问题。第五章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主要动因,从科举考试、官吏的选拔与考核、古代文人的自我修养和艺术追求以及书手的职业需求等方面进行探析。
为满足海内外汉字书法文化教材的迫切需求,培养书法艺术人才和提高书法爱好者素质水平,开辟书法教育新领域,我社将陆续推出名家书法讲座教材,扩大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化视野。 本书从历史文化脉络入手,阐述了书法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之中的发展规律,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感受,揭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心灵影响与书法风格的演变因素,加深了对书法时代特征的文化理解,培养大众对文化遗产独特魅力的认识,引导读者将笔情墨意的艺术领悟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境界。 全书史料丰富,视角独特,论述精辟,发人深思,既是书法爱好者的高品位读物,也是高校通识课程与自学讲座的重要教材。
本书所汇篆书书法字体系从历代名家墨迹、名碑、名贴中精选出的范字,约收三千余字头,一万六千余范字。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在书中只出现一次。所列字头、书家姓名采用简体字,但碑、贴名中的古字、异形字则保留原字,以保持原貌。对所选范字进行了适当缩放。为保持范字原有之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碑刻拓本字也有部分未翻成阳文。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这本《历代名家书法字典:弘一书法字典》(作者马荣华)是收录了其的书法字体。
本书包括了行书七律登岳庙天中阁看山感时、行书偕王龙友登太室绝顶、行书偕友登中岳天中阁作、行书步杜甫《秋兴》之七韵诗、行书七律广陵怀古二首、行书七律太行摩天岭作、行书七律鞴车驿有怀作、行书七律太行顶星轺驿作、古法帖、湛源道丈邀饮、杜诗六首草书卷、草书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等等,内容丰富。
中国人将写字从实用升华而为艺术,用一支笔,在白纸上罗织气象万千的“玄象”,这种创造,何其特殊!中国人在白纸黑字的书法作品前,流连忘返,津津乐道,这种趣味,又何其特殊!再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现象,能够如同书法这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了。
从一张纸,到一首诗,到一件书法作品。书法名家侯吉谅的书法散文作品,有文、有字、有图,更有生活、有感觉。 这些年来,侯先生几本关于书法普及的书,在海峡两岸三地都获得很大的反响,侯先生希望能够传达书法的美感与快乐,即使没有书法经验的人们,在侯先生的美文之中也能感受到书法之美。 《书法的生活美学:纸上太极》是作者本以书法为主题的散文集,希望以较为感性的文学性笔法,让大家更易于理解书法的种种境界,进而提笔写字,体会流淌在笔墨之中的灵动气韵、奥妙境界。
《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书法档案》讲座为主整理润色而成,并增补没有播出的三讲,内容更完整。书稿从古代书法的教学讲起,如侦探破案一般,层层揭开古代书法的奥秘,涉及执笔姿势、书写方法及笔画、结构等。指出晋唐时期的书法充分发挥了毛笔的天然性能和人手的自然运动,重神采轻形质。指出书法是载道的艺术,与生活相通,期望书法在培育国民精神上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