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文学演变史,在客观上形成一部中国书法展史。从上古商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大篆),继而演变为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随之而来的就是魏晋字体向草、楷的大分化。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楷(行)书就成了人们书写的主体。 这次承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之邀,书写《三字经》。通篇一千一百四十字,其中有不少重复的字,如[不]、[曰]、[有]、[而]、[学]之类。为避免单调,尽可能地采用古己有之的多种形体。无从变化的,只得作老脸重现,这也是无奈的。此外,有个别字是上古所无的,如[迨]字之类,如采取通假法,恐古人、今人皆不识,只能将楷体篆化,自我作古了。总体上讲,尽量不将大、小篆与缪篆混用,而是以汉篆为基调,用较随意的[草篆]录出。尚乞学者与读者给予指教。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古文化修养对古代书论中的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进行了甄别筛选、归类整理、考证考据、分析判断、概括总结,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古代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这本书体系独特、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独到、论证逻辑、论据详实,尤其是对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之诸法的口诀化,这些必将会对书法实践起到很进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书法实践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书法教学、甚至艺术教学的好教材。
本字典收录首字近三千个,按部首排列,书前有部首索引和检字表,使用者可按笔画检字。本书共收集印影近两万枚,是明清以来主要篆刻家及《三堂印谱》中的印影,全书五百多页,每页按竖行编排,共有六行,在行的上方标着该行所篆刻的字,每个字的印影数量不一,少者一个,多者几十个,如“南”字,有五十一个,字下都注明篆刻者的名字,一个篆刻者可以有一个或好多个同一字的不同字体或样式的印影,一行中如出现另一字,则用圆圈将其圈在内以作标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阅,使用十分方便。 这是一本供初学篆刻者或爱好篆刻的青少年使用的字典,许多有名的篆刻家的印影汇集其中,同一个字有同一个篆刻家的不同风格的字体印影,亦有许多不同篆刻家的印影可供参考。本书64开本,厚薄合适,便于携带,方便查阅,是一本很好的
在日常生活中,书写规范美观的文字不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可以在不经意中带给人们力和美的享受。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而依然光彩照人,主要就在于安兼具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功能。即使在硬笔书写及电脑使用十分普及的今天,书法艺术仍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中国,甚至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能不能写一手好字,至今仍然是衡量一个人文修养是否全面的尺度之一。所谓书法,即是用圆锥状毛笔书写包括篆、隶、正、行、草各种书体汉字的法则,也是一种讲究执笔、点画、运笔、结构、行次、章法、墨法、风格的传统造型艺术。通常要求执笔须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腕部松平,悬空发力;点画须中锋铺毫,笔笔送到;结构要笔画间和谐呼应;章法行次要错落有致,气息贯通,以及表现书者的审美情
硬笔字是书法艺术之一,它受到青少年学生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怎样写硬笔行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硬笔书法。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古今书法家练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练习写字的客观规律出发编写的,是作者多年从事硬笔书法研究创作和教学的经验结晶。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介绍了汉字的各种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章法的书写要领。所有汉字都符合规范化书写,具有系统性、严密性、科学性、准确性、艺术性的特点。本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读者读与写,从而心手并用,兴味盎然。本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练习,可作为学习硬笔书法的读者临摹的范本。
《王珣伯远帖(竖排版)》主要讲述了:王殉,东晋穆帝永和六年!东晋安帝隆安五年(三五O-四O)。琅邪临沂人。字符琳,小字法护。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累官辅国将军、吴靠前史、尚书仆射、尚书令等。封东亭侯,谧献穆。工书法,张怀《书估》列王殉书为第四等,与羊欣等同列。《宣和书谱》云:“三世以能书称。”又云:“殉之草圣亦有传焉。”董其昌《书禅室随笔》评王殉书云:“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传世书迹有行书《伯远帖》,草书《三月帖》。尤以《伯远帖》有名。 《伯远帖》,纸本墨迹,纵二五·一厘米,横一七·二厘米,凡五行,四十七字。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前隔水王肯堂题“晋王殉伯远帖”。帖后有董其昌、王肯堂等跋。此帖曾经宋宣和内府、明董其昌、清内府、安歧、民国郭葆昌等收藏。曾经流往香港。现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书画家、文学家。初名壁(亦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54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亦能隶书。擅山水,师法宋、元,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兼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文徵明书法,各体皆能。楷宗钟、王;草师怀素;大字仿涪翁;行拟吴兴;隶法钟繇;篆取阳冰。尤以行书、小楷为世所重。其子文彭、亦皆善书画,有声于文林。父子两代,俱为名家。本书收文徵明行书作品两种,一为《千字文》,卷尾自书“嘉靖戊午秋八月四日书,徵明时年八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孙过庭《书谱》概述、用笔、结字、学习方法、集字训练。
本套书为中国画线描技法。
本套丛帖精选了荣宝斋收藏的部分明清书法珍品,分真、草、隶、篆诸体,其中大多为首次正式出版。为了尽可能地方便读者体会、理解原作品精神,丛帖做了展示作品全貌、再现原大、局部放大以及封面附部分彩色原作等编辑加工,对临习、创作和研究均有补益。黄慎(1687-?),清代书画家。字恭懋,后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久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绘画艺术上主要工人物,其次山水、花鸟。常用狂草笔法作车,纵横排行,气象雄传。书法学怀素,工草法,极古劲之致。善用破豪秃笔,笔法狂放不拘而又错落有致。本帖为纸本轴幅。轴心高61.8厘米,宽49.9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