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出版于1980年,四十年来一直是雕塑家们思考、观察和理解人体构造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雕塑大师布鲁诺 卢凯西的作品从悠久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汲取养分,风格写实,平实易懂,技艺精湛,在优雅的表情中渗透出美,具有某种哀怨与谐趣。在本书中,卢凯西为读者展示了如何用黏土从内到外构建人体,包括搭建全身骨骼,放置每一块肌肉,附着脂肪组织和皮肤层,塑造面部和头发的每一个细节,直至完成整个身体。每一个步骤都配有特写视图和文字说明,整个雕塑过程清晰易懂,以便读者模仿练习。
本书根据作者1929~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整理、配以图片编辑而成。当时考古资料还不甚丰富,作者也未亲临云冈、龙门、敦煌、大足等地考察,主要根据自己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观摩馆藏中国文物的体会,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著述,提纲挈领地介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本书版本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创作手法自觉与不自觉地融合了罗丹浪漫写实手法与中国古代古朴写意性风格的雕塑手法,可谓中西合壁;另外,因为创作速度快,激情洋溢,所以我的生命意志感觉也发挥得淋淳尽致。吴先生基本同意我的看法,他补充说道:“这次创作更多地在纯直觉状态下进行的,潜意识成分比较多,在潜意识的,自觉以往所积累的对中西方古代乃至现代的雕塑印象不自觉发挥作用的,自我表现也很充分。这也许正是艺术创作最神秘的地方。 如不亲眼目睹,是难以相信的,吴为山先生兴起情致之际做雕塑,其塑造速度之快,传神之切,真正令人惊讶,不能不叹为观止。
人类的事业中,数艺术最为经久不衰;艺术的门类中,数铜雕最为亘古不变。“夏铸九鼎”打开了中国青铜时代的页,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开始。纹饰、铭文……青铜文化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之中,了解中国青铜文化是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开始。
本书为何力平的雕塑论文集,主要收录了《雕塑中的新叙事语言与现代灵魂》,《环境雕塑与空间结构》,《美国景观艺术印象》,《走向毁灭的雕塑形式创新》,《欧洲当代艺术大展一瞥》,《为雕塑凿七个孔》,《在挤压痛苦中观察的艺术家》,《景观雕塑概念辨析》,《谁在消费雕塑》,《雕塑藏家的隐忧》等文章,供雕塑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