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00年以来的各年度中国油画拍卖为研究单元,以多家拍卖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拍卖作品信息进行精心解读和梳理分析,帮助中国油画投资者从中得出判断与结论,借以往而鉴今。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阅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辛丑销夏记》为“古代书画著作选刊”之一,清吴荣光撰。荣光宦游43载,所见书画名迹甚多,家富收藏。他晚年致仕归田后,闭户养疴,长昼无事,遂取历年所得书画,以及过眼海内鉴赏家藏品,详记款识,一一录出。又仿高士奇《江村消夏录》体例,将所载印章图记用楷书加圈标出,使书画递藏痕迹一一彰显,可供书画玩家和研究工作者鉴赏辨伪参考。
本书作者荷加斯有意识地避免过多运用专业术语,照顾到了各种职业和年龄的读者,在《美的分析》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他们“什么是生活中的美”。荷加斯以分析的方法阐释形式美,强调“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以自然美为优选原则,提出形式美六原则,并提出“蛇形线赋予美以很大的魅力”的有名命题。
2005年是中国古董拍卖业值得铭记的一年。槌起槌落间,150多亿的成交佳绩应时而生,各项成交纪录数倍刷新,佳品一出必创“天价”,这是中国古董永恒而常新的魅力再现,是盛世收藏的升温不断,也预示着中国古董正在走向世界,中国古董拍卖市场正在逐渐向超级拍卖会整合。《2006古董拍卖年鉴》以全面、客观、务实的视角,地记录了2005年中国古董拍卖行业的壮阔场景。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对中国古董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惊心动魄的拍卖现场,直观而详细地领略中国古董的韵味悠长。本书作为载体,不仅仅记录了2005年古董拍卖的辉煌,也是对2006年中国古董拍卖再创辉煌的展望和预测!
谈及收藏,人们往往首先会联想起古代钱币、青铜器以及陶瓷艺术,再深入些,则容易想起名人字画……简言之:收藏,古玩、字画而已。其实,就收藏本质而言,应该理解为搜寻有价值的珍品而藏之。藏品的价值包含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因稀有而带来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距今约2000年历史的艺术精品、作为我国美术史上的艺术奇葩,被专家称之为“敦煌前的敦煌”的汉画像石理应为收藏珍品中的珍品。在画像石的主产区的屋基、桥墩、小院中的简易饭桌及其脚下践踏的石板街也往往是由汉画像石构成。
本册摘录的诗文可分为两类:一类诗文内容严肃,语句完整,有较明显的社会含义,如《五言古诗》和《左思咏史》诗句,这类诗文或前或后标注了[上石]二字。据史料记载,傅山晚年曾参与《段帖》的镌刻,从而推测标注[上石]的书作与傅山其它刻帖活动有关。这几件作品是否曾上石刻帖,有无拓本存世,则有待发现与考证;册页中的另一类诗文,如穴文心雕龙,物色篇移等,是傅山凭记忆书写的古代诗文,均为其晚年日课所书。傅山所书诗文[随意摘录,适意而止],逸笔草草却浑然天成,与一般的应酬之作迥然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书法艺术作品,应是高度技巧与自然情绪的结合体,这种情绪,必是少一些功利而多一些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