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刻艺术源远流长,竹、木、牙、角雕刻,是中国雕刻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牙骨雕刻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竹、木、牙、角雕刻艺术终于达到了辉煌的境地:雕刻界人才辈出,雕刻名作不断涌现,雕刻技巧日臻完善,雕刻流派层出不穷,雕刻题材空前拓宽。中国竹、木、牙、角雕刻成了世界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我们在欣赏古今印人的名作时,如果对作者的身世、兴趣、往来亲朋、生活轶事等略知一二,就会增加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并领略到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强度。知其事,赏其印,如观其心;读其印,知其情,如见其人。这不仅缩短了与作品的距离,而且使我们在欣赏其作品时如身临其境,从而对作品中所蕴藏的内在美将会有进一步的洞察与感受。
本书详细介绍了橄榄核雕原料的挑选、核雕的传统图案以及核雕工艺的传承等,从把玩、收藏、欣赏等各个方面为玩家指明如何感悟橄榄核雕刻的艺术魅力。并配有众多精美的图片,力求全面而准确地为读者展现橄榄核雕的工艺。
明清民间木雕是明清家具的孪生姐妹。 如果说明清家具是[木质的诗篇],那么,明清民间木雕就是[木质的史记]。 明清民间木雕不仅具有明清家具的诗情画意,而且是一部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它全是景式展现了从明代到清代五百余年间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画面,具有绝版式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珍贵的民俗史料价值,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 本书包括:历史戏曲人物、三教九流人物、梅花喜鹊、宝贵福运寿禄、祥瑞动物、民居景观、花鸟、仙禽、盆景、博古、杂项、镂空花板等十七个方面的内容。是一套为明清家具、木雕收藏爱好者编写的鉴赏性、工具性两者兼而有之的读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天竺僧人,南天竺香育王的第三子,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他是个远涉重洋来中国弘扬佛法的僧人,比唐代玄奘西天取经早一百多年。 本书收录了采用现代技法雕塑的达摩,多为观赏和收藏品,其作品讲求造型、神态、线条的和谐。木雕工艺大师和民间雕刻艺人以达摩的传奇故事为蓝本进行构思和创作,并巧妙地利用木材的自然形态,如纹理、色泽、态势、枝、须、洞、节、疤等,来进行创作雕刻,将艺术创作和名贵的材质有机的结合为一件件的艺术作品展示于世。
漫步在古镇的老街,徘徊在古村的深巷,迎见而来的是一幢幢神定气闲的民居老宅。那奔腾耸立的马头高墙,那翻卷向上的翘角飞檐,那陈旧斑驳的斗拱瓦脊,那残破古雅的木、石、砖三雕…… 本书编著者以富有美学观点的精美文字,并配以精心拍摄的600多幅珍贵照片,生动展示了雕刻在中国古民居建筑构件如门窗、梁枋、穿木、斗拱、牛腿、雀替、天花与藻井等处的木雕技艺,那雕刻精美的隔扇门窗,那恢弘亮丽的梁柱牛腿…… 抚摸这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面对这夕阳斜照下的瑰丽风情,往事如烟,让人滋生出多少神思遐想。